一种自适应主动吸收式易燃油气监测车危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111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主动吸收式易燃油气监测车危仪,其结构包括封壳、控制按钮、监测仪,封壳安装于监测仪的上端位置,控制按钮与封壳的上表面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自适应和主动吸收的特点,能够自动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并主动对环境中的易燃性油气体进行检测,通以解决工作环境变动对检测性能的影响,且能够通过仿生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等多方面相关技术的应用,与空调机、排气装置等协同合作,在车厢内建立起涵盖整个车厢的空气循环对流;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放置于循环的主节点上,从而实现对易燃性油气体的主动检测,有效对的避免了传统车危仪需被动等待检测目标扩散到检测区域内才能够进行检测的情况。检测区域内才能够进行检测的情况。检测区域内才能够进行检测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主动吸收式易燃油气监测车危仪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安防领域,具体的是一种自适应主动吸收式易燃油气监测车危仪。

技术介绍

[0002]公交车上通常安装有车危仪对车厢环境空气中的易燃油气进行检测,从而保证公交车在行车过程中的车厢安全,但传统车危仪需被动等待检测目标跟随空气扩散到检测区域内才能够进行检测,局限性较大,若车厢内因人员未大幅度活动,导致空气流动率较小,则会导致传统车危仪对易燃油气的检测效率出现下降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适应主动吸收式易燃油气监测车危仪。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适应主动吸收式易燃油气监测车危仪,其结构包括封壳、控制按钮、监测仪,所述封壳安装于监测仪的上端位置,所述控制按钮与封壳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监测仪包括风扇、4G天线、避障开关、电路板、外壳,所述风扇与外壳的内部活动卡合,所述4G天线安装于电路板的上端靠右侧位置,所述避障开关与电路板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电路板固定于外壳的内部位置。
[0005]进一步优化的,所述风扇运行时呈逆时针转动,从而使风扇能够对外界的空气产生吸力。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7]本技术具有自适应和主动吸收的特点,能够自动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并主动对环境中的易燃性油气体进行检测,通以解决工作环境变动对检测性能的影响,且能够通过仿生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等多方面相关技术的应用,与空调机、排气装置等协同合作,在车厢内建立起涵盖整个车厢的空气循环对流;将本技术放置于循环的主节点上,从而实现对易燃性油气体的主动检测,有效对的避免了传统车危仪需被动等待检测目标扩散到检测区域内才能够进行检测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一种自适应主动吸收式易燃油气监测车危仪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技术监测仪的立体内视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本技术监测终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封壳

1、控制按钮

2、监测仪

3、风扇

31、4G天线
ꢀ‑
32、避障开关

33、电路板

34、外壳

35、监测终端

a1。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
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4]实施例
[0015]如图1

3所展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自适应主动吸收式易燃油气监测车危仪,其结构包括封壳1、控制按钮2、监测仪3,所述封壳1安装于监测仪3的上端位置,所述控制按钮2与封壳 1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监测仪3包括风扇31、4G天线32、避障开关33、电路板34、外壳35,所述风扇31与外壳35的内部活动卡合,所述4G天线32安装于电路板34的上端靠右侧位置,所述避障开关33与电路板34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电路板34固定于外壳35的内部位置,所述24上设有感应器,用于对易燃油气进行感应预警,所述风扇31运行时呈逆时针转动,从而使风扇 31能够对外界的空气产生吸力,故而使24上的感应器能够对易燃油气进行检测,通过4G天线32能够对监测终端a1发送检测信息。
[0016]下面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做如下说明:本技术安装于公交车上下车车门处,具有自适应和主动吸收的特点,能够自动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利用温度、湿度、红外等辅助传感器,实现对工作环境变动的实时检测,并根据环境的变动对易燃油气体浓度的检测结果做出修正 (温度、湿度等都会影响到检测电路的工作状态,进而影响到检测结果,所以需要做出修正),实现对环境的自动适应,且能够通过仿生学(模仿人的嗅觉过程)、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等多方面相关技术的应用,与空调机、排气装置等协同合作,在车厢内建立起涵盖整个车厢的空气循环对流;将传感器放置于循环的主节点上,通过将监测仪3内部的风扇31逆时针转动,能够使外部的空气进入监测仪3的内部,再通过电路板34上的感应器能够对空气中含有的易燃油气体进行检测,例如汽油、酒精、香蕉水、松香水、松节油、高度白酒、氢气、天然气、硫化氢等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若车厢内气体中易燃易爆气体含量超过当前设定阈值,该感应器则能够通过4G天线32发送报警信息给监测终端a1,监测终端a1上发出的蜂鸣器声音报警提醒司机,且监测终端a1采用彩色TFT液晶人机交互界面,可显示信息检测单元传输过来的报警信息,并能实现后台控制中心对检测结果进行远程跟踪,且本技术的检测精度为i

C4H10(异丁烷): 0.50*10

8(Mol/mol),C2H5oH

air(乙醇):0.05*10

6(Mol/mol), CH4(甲烷)为0.50*10

8(Mol/mol),H2S(硫化氢)为1.00*10

6(mol/mol),本技术有效检测距离为1.5m,本技术与检测终端的通信方式为线调频加密通信,自动组网功能,本技术的输入电压为DC20~30V,本技术的重量≤1.3kg,本技术的外观尺寸60*150*220mm,本技术的额定功率≤9W,本技术的工作环境为温度为

20℃~55℃,本技术的工作环境湿度需小于70%(相对湿度)。
[001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18]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主动吸收式易燃油气监测车危仪,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封壳(1)、控制按钮(2)、监测仪(3),所述封壳(1)安装于监测仪(3)的上端位置,所述控制按钮(2)与封壳(1)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监测仪(3)包括风扇(31)、4G天线(32)、避障开关(33)、电路板(34)、外壳(35),所述风扇(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斌颜玉崇陈冲黄衍堂项小平由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美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