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酰胺
‑
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相关申请
[0002]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910087673.8,专利技术名称为《聚酰胺
‑
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的中国申请的分案申请,该申请的申请日为2019年1月19日,其要求了在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申请日2018年1月31日为优先权日。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光学特性、特别是具有优异的拉伸韧性和弹性恢复力的聚酰胺
‑
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4]由于聚酰胺
‑
酰亚胺(polyamide
‑
imide,PAI)具有优异的耐摩擦性、耐热性和耐化学性,从而用于初级电绝缘剂、涂层剂、粘合剂、挤出树脂、耐热涂料、耐热板、耐热粘合剂、耐热纤维、耐热薄膜等。
[0005]聚酰胺
‑
酰亚胺用于各种领域。例如,聚酰胺
‑
酰亚胺被制成粉末状后用作金属或磁线等的涂层剂,并根据用途与其它添加剂混合后使用。另外,聚酰胺
‑
酰亚胺与含氟聚合物一起用作装饰和防腐蚀涂料,并且起到将含氟聚合物粘合到金属基板上的作用。另外,聚酰胺
‑
酰亚胺还用于涂装厨具,由于具有耐热性和耐化学性,还被用作气体分离膜(membrane),在天然气井中,还用于过滤二氧化碳、硫化氢和杂质等污染物的设备。
[0006]最近,将聚酰胺
‑
酰亚胺薄膜化,由此开发出更加便宜并且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酰胺
‑
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
‑
酰亚胺薄膜包含通过聚合二胺化合物、二酐化合物和二羰基化合物形成的聚酰胺
‑
酰亚胺聚合物,在使用万能试验机测量的所述聚酰胺
‑
酰亚胺薄膜的应力
‑
应变曲线中,通过0.2%偏移法导出的到屈服点为止的面积值为80至150J/m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
‑
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积值为100至140J/m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
‑
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聚酰胺
‑
酰亚胺薄膜的厚度50μm为基准,模量为5.0GPa以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
‑
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
‑
酰亚胺薄膜的表面硬度为HB以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
‑
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聚酰胺
‑
酰亚胺薄膜的厚度50μm为基准,黄度在5以下。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
‑
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聚酰胺
‑
酰亚胺薄膜的厚度50μm为基准,雾度在2%以下。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
‑
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聚酰胺
‑
酰亚胺薄膜的厚度50μm为基准,在550nm下测量的透光率为85%以上。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
‑
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评价上述聚酰胺
‑
酰亚胺薄膜的折叠恢复力时,恢复角度在60
°
以上,评价所述折叠恢复力时,恢复角度是指,将制备的薄膜弯曲后放入间隙为5mm的Zig之间,并且在85℃、85RH%条件下,薄膜在24小时后恢复的角度。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
‑
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上述二胺化合物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上述二酐化合物由以下化学式2表示,上述二羰基化合物由下化学式3表示:〈化学式1〉H2N
‑
(E)
e
‑
NH2〈化学式2〉〈化学式3〉在上述化学式1至3中,E和J彼此独立地从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C6‑
C
30
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C4‑
C
30
杂脂
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C6‑
C
30
芳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C4‑
C
30
杂芳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30
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
30
亚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
30
亚炔基、
‑
O
‑
、
‑
S
‑
、
‑
C(=O)
‑
、
‑
CH(OH)
‑
、
‑
S(=O)2‑
、
‑
Si(CH3)2‑
、
‑
C(CH3)2‑
及
‑
C(CF3)2‑
中选择,e和j彼此独立地从1到5的整数中选择,当e为2以上时,2以上的E彼此相同或不同,当j为2以上时,2以上的J彼此相同或不同,G是取代或未取代的四价C6‑
C
30
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四价C4‑
C
30
杂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四价C6‑
C
30
芳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四价C4‑
C
30
杂芳环基,上述脂环基、上述杂脂环基、上述芳环基或上述杂芳环基单独存在,或者彼此键合形成缩合环,或者通过从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30
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
30
亚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
30
亚炔基、
‑
O
‑
、
‑
S
‑
、
‑
C(=O)
‑
、
‑
CH(OH)
‑
、
‑
S(=O)2‑
、
‑
Si(CH3)2‑
、
‑
C(CH3)2‑
及
‑
C(CF3)2‑
当中选择的连接基团连接,X是卤原子。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
‑
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酐化合物由具有含氟取代基的化合物组成。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
‑
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羰基化合物包含至少两种不同的二羰基化合物。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
‑
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
‑
酰亚胺聚合物包含由以下化学式A表示的重复单元及由以下化学式B表示的重复单元:〈化学式A〉〈化学式B〉在上述化学式A和B中,E和J彼此独立地从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C6‑
C
30
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C4‑
C
30
杂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C6‑
C
30
芳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C4‑
C
30
杂芳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多宇,金善焕,吴大成,李辰雨,林东真,
申请(专利权)人:SK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