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非均匀超构单元的宽带全向匹配吸波平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兼容领域的一种非均匀人工电磁吸波平板,具体涉及一种由次波长谐振单元排列而成的、对特定距离点源的多角度全向辐射实现宽带匹配吸收的非均匀吸波平板。
技术介绍
[0002]电磁兼容(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因其在工业生产中的显著作用一直是电气学和微波学中的热门话题。屏蔽与隔离是解决电磁兼容问题的关键技术,即阻断电磁干扰向其他区域感应或辐射传播,因而微波吸收结构在电磁兼容领域有巨大应用前景。然而传统吸波结构存在电尺寸大、结构复杂等问题,不适用于更灵活的应用场景。
[0003]超构单元是由单层或多层的、金属或介质的谐振结构组成的次波长厚度的超材料单元,能够在次波长尺度上精确控制电磁传输和散射。目前有研究者提出利用周期性排列的超构单元组成的均匀吸波平板来实现空间匹配的微波能量吸收。这一设计大大减小了吸波结构的电尺寸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非均匀超构单元的宽带全向匹配吸波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平板主要由单元尺寸小于1/4工作波长的工字形的次波长谐振单元周期排列而成,每个次波长谐振单元主要由第一介质层(1)、第二介质层(2)、第三介质层(6)、第一金属铜片(4)、第二金属铜片(5)和贴片电阻(3)组成,第一介质层(1)和第三介质层(6)分别上下间隔地水平布置,第二介质层(2)位于第一介质层(1)和第三介质层(6)之间且竖向布置,第二介质层(2)上下端分别接触连接到第一介质层(1)底面和第三介质层(6)顶面,从而形成立体的工字形;第一介质层(1)和第三介质层(6)的侧面之间布置竖直放置的矩形铜片作为第二金属铜片(5);第二金属铜片(5)分别和第一介质层(1)、第二介质层(2)、第三介质层(6)的侧面紧贴;第二介质层(2)一侧面紧附着第一金属铜片(4),第一金属铜片(4)由呈凹字形的金属线框组成,凹字形的金属线框的内凹处朝向第二金属铜片(5),凹字形的金属线框在凹字形的内凹处中间设置开口,开口处的两端分别与贴片电阻(3)的两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均匀超构单元的宽带全向匹配吸波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介质层(1)和第三介质层(6)为完全相同的水平横向放置方形块状,第二介质层(2)为竖直侧向放置的方形块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均匀超构单元的宽带全向匹配吸波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介质层(1)、第二介质层(2)和第三介质层(6)在垂直于沿周期排列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水平厚度均相同,第一介质层(1)和第三介质层(6)的高度相同且等于第二介质层(2)水平宽度的一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均匀超构单元的宽带全向匹配吸波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介质层(1)、第二介质层(2)和第三介质层(6)的中心点均位于同...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