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变电工程生态修复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036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26
一种输变电工程生态修复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包括蓄水池、集水沟、灌溉部件,集水沟的出口端与蓄水池连通,集水沟的出口端处设有过滤部件,过滤部件包括安装板、过滤组件、前端固定板、后端固定板,安装板固定设在集水沟的出口端处,过滤组件的前端及后端分别与前端固定板、后端固定板卡接,前端固定板及后端固定板分别与安装板可拆卸连接,灌溉部件的入口端与蓄水池内的下部连通;通过集水沟可收集降雨时的雨水,并汇集至蓄水池,利用过滤组件可将集水沟内漂浮的树叶、杂草等杂质过滤、收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降雨时可以收集雨水,以保证灌溉所需用水,能够及时将灌溉水输送至植被种植区域,保证植被生长所需用水,提高了植被存活率。提高了植被存活率。提高了植被存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变电工程生态修复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输变电工程生态修复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对输变电基建所在地的生态造成破坏,为更好的保护生态,守护绿水青山,就需要对基建完成后的输变电所在地进行生态修复。在生态修复时,为更好的保证植被存活率,需要对种植的植被进行灌溉浇水,由于部分地区处于山地,植被灌溉所需用水无法输送到修复种植的植被区域,容易导致植被缺水,最终导致植被存活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输变电工程生态修复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
[0004]一种输变电工程生态修复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包括蓄水池、集水沟、灌溉部件,所述蓄水池内的上部设置有杂质过滤板,所述集水沟的出口端与蓄水池连通,集水沟的出口端位于杂质过滤板的上方,所述集水沟的出口端处设置有过滤部件,所述过滤部件至少有两个,并且依次等距设置,所述过滤部件包括安装板、过滤组件、前端固定板、后端固定板,所述安装板固定设置在集水沟内,并位于集水沟的出口端处,所述安装板沿集水沟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所述过滤组件的前端及后端分别与前端固定板、后端固定板卡接,所述前端固定板及后端固定板分别与安装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前端固定板将集水沟内的水流阻隔,使集水沟内的水流从过滤组件的入口端进入,所述灌溉部件的入口端与蓄水池内的下部连通,用于将过滤后的水输送至灌溉区域植被。
[0005]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筒、第二过滤筒,所述第二过滤筒设置在第一过滤筒的内部,所述第二过滤筒的外壁与第一过滤筒的内壁之间留有间距,使第二过滤筒的外壁与第一过滤筒的内壁之间形成过滤空腔,所述第二过滤筒的入口端敞开,所述第二过滤筒位于入口端处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连接板,所述密封连接板将第二过滤筒与第一过滤筒相连接,并将过滤空腔的前端部密封,所述第二过滤筒位于出口端处的外壁上设置有透水连接板,所述透水连接板将第二过滤筒与第一过滤筒相连接,并将过滤空腔的后端部密封,所述第二过滤筒的出口端处设置有过滤网。
[0006]优选的,所述透水连接板上开设有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与过滤空腔内部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前端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凹台,所述第一凹台能够容纳第一过滤筒的前端部,并对第一过滤筒的前端部形成定位。
[0008]优选的,所述后端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凹台,所述第二凹台能够容纳第一过滤筒的后端部,并对第二过滤筒的后端部形成定位。
[0009]优选的,所述后端固定板上设置有通水孔。
[0010]优选的,所述前端固定板、后端固定板的顶部均设置有提手环。
[0011]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能够使前端固定板及后端固定板插入到滑槽内,并沿滑槽上下滑动。
[0012]优选的,所述灌溉部件包括抽水泵、滴灌组件,所述抽水泵的入口端通过管道与蓄水池内的下部连通,所述抽水泵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滴灌组件连通。
[0013]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输变电工程生态修复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包括蓄水池、集水沟、灌溉部件,蓄水池内的上部设置有杂质过滤板,集水沟的出口端与蓄水池连通,集水沟的出口端位于杂质过滤板的上方,集水沟的出口端处设置有过滤部件,过滤部件至少有两个,并且依次等距设置,过滤部件包括安装板、过滤组件、前端固定板、后端固定板,安装板固定设置在集水沟内,并位于集水沟的出口端处,安装板沿集水沟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过滤组件的前端及后端分别与前端固定板、后端固定板卡接,前端固定板及后端固定板分别与安装板可拆卸连接,前端固定板将集水沟内的水流阻隔,使集水沟内的水流从过滤组件的入口端进入,灌溉部件的入口端与蓄水池内的下部连通,用于将过滤后的水输送至灌溉区域植被;通过设置的集水沟可以将降雨时从地势高处的雨水收集,并通过集水沟输送至地势低处的蓄水池内进行收集,利用过滤组件可以将集水沟内漂浮的树叶、杂草等杂质过滤、收集,以降低蓄水池内的杂质含量,避免杂质堵塞输送管道;本技术在降雨时可以收集雨水,以保证灌溉所需用水,能够及时将灌溉水输送至植被种植区域,保证植被生长所需用水,提高了植被存活率。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过滤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第一过滤筒与第二过滤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前端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后端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技术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蓄水池01、杂质过滤板11、集水沟02、灌溉部件03、抽水泵31、滴灌组件32、过滤部件04、安装板41、滑槽411、过滤组件42、第一过滤筒421、第二过滤筒422、密封连接板423、透水连接板424、过滤网425、透水孔426、前端固定板43、第一凹台431、后端固定板44、第二凹台441、通水孔442、提手环45。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下”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请参看图1至图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变电工程生态修复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包括蓄水池01、集水沟02、灌溉部件03,蓄水池01内的上部设置有杂质过滤板11,可以对一些细小颗粒进行隔离,防止堵塞管道。集水沟02的出口端与蓄水池01连通,集水沟02的出口端位于杂质过滤板11的上方,集水沟02的出口端处设置有过滤部件04,过滤部件04至少有两个,并且依次等距设置,过滤部件04包括安装板41、过滤组件42、前端固定板43、后端固定板44,安装板41固定设置在集水沟02内,并位于集水沟02的出口端处,安装板41沿集水沟02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过滤组件42的前端及后端分别与前端固定板43、后端固定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变电工程生态修复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集水沟、灌溉部件,所述蓄水池内的上部设置有杂质过滤板,所述集水沟的出口端与蓄水池连通,集水沟的出口端位于杂质过滤板的上方,所述集水沟的出口端处设置有过滤部件,所述过滤部件至少有两个,并且依次等距设置,所述过滤部件包括安装板、过滤组件、前端固定板、后端固定板,所述安装板固定设置在集水沟内,并位于集水沟的出口端处,所述安装板沿集水沟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所述过滤组件的前端及后端分别与前端固定板、后端固定板卡接,所述前端固定板及后端固定板分别与安装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前端固定板将集水沟内的水流阻隔,使集水沟内的水流从过滤组件的入口端进入,所述灌溉部件的入口端与蓄水池内的下部连通,用于将过滤后的水输送至灌溉区域植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变电工程生态修复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筒、第二过滤筒,所述第二过滤筒设置在第一过滤筒的内部,所述第二过滤筒的外壁与第一过滤筒的内壁之间留有间距,使第二过滤筒的外壁与第一过滤筒的内壁之间形成过滤空腔,所述第二过滤筒的入口端敞开,所述第二过滤筒位于入口端处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连接板,所述密封连接板将第二过滤筒与第一过滤筒相连接,并将过滤空腔的前端部密封,所述第二过滤筒位于出口端处的外壁上设置有透水连接板,所述透水连接板将第二过滤筒与第一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纪臣常亮韩利王凤欣钱勇叶健强肖清明吴杨张庆霞方济中徐波马锐潘洁马莉霍耀佳张晓晨李勇吴全杨亚峰高志民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