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增玲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稻谷加工育种高效混合上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012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稻谷加工育种高效混合上药装置,包括浸种箱;将浸种笼设置在浸种箱的内部,且在浸种箱的内部输入药剂,利用出料塞对浸种箱和浸种笼的底部进行密封,通过下料漏斗将清洗过的稻谷种子投入浸种笼的内部进行浸泡,当种子捞出时,利用底座内侧通过固定板对称固定的液压推杆拉动出料塞在浸种箱下端的内侧进行滑动,当出料塞滑动到浸种箱的底部外侧时,位于出料塞顶部的橡胶块位于浸种箱下端的内侧,而橡胶块的顶部设置为倾斜面,进而使浸种笼内部清洗后的稻谷沿着倾斜面排出,以达到便于下料的效果,并且直接在浸种笼的底部进行下料,使稻谷捞出更加充分,同时减少了对种子的连续搅拌,对种子的损伤较小。对种子的损伤较小。对种子的损伤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稻谷加工育种高效混合上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稻谷育种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稻谷加工育种高效混合上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稻谷,是指没有去除稻壳的子实,在植物学上属禾本科稻属普通栽培稻亚属中的普通稻亚种。稻谷 籽粒的外形结构主要由颖(稻壳)和颖果(糙米)两部分组成:其中,稻壳包括内颖、外颖、护颖和颖尖(颖尖伸长为芒)四部分组成。外颖比内颖略长而大;内、外颖沿边缘卷起成钩状,互相钩合包住颖果,起保护作用。颖的表面生有针状或钩状茸毛,茸毛的疏密和长短因品种而异,有的品种颖面光滑而无毛。一般籼稻的茸毛稀而短,散生于颖面上。粳稻的茸毛多,密集于棱上,且从基部到顶部逐渐增多,顶部的茸毛也比基部的长。因此粳稻的表面一般比籼稻粗糙。颖的厚度为25

30μm,粳稻颖的质量占谷粒质量的18%左右。籼稻颖的质量占谷粒质量的20%左右。颖的厚薄和质量与稻谷的类型、品种、栽培及生长条件、成熟及饱满程度等因素有关。一般成熟、饱满的谷粒,颖薄而轻。粳稻的颖比籼稻的薄,而且结构疏松,易脱除。早稻的颖比晚稻的颖薄而轻。未成熟的谷粒,其颖富于弹性和韧性,不易脱除。
[0003]稻谷在育种过程中,为了保证稻谷种子的质量,防止病害,一般采用对应的药剂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在浸种过程中需要将稻谷在定量的药剂中浸泡,如强氯精浸种,可预防稻瘟病、恶苗病、稻细条病等。先用清水浸泡稻种12小时,再用10%强氯精晶体500倍液(即10克药对5千克水)浸种12小时,然后捞出用清水洗净催芽播种;而在浸泡过程中不宜对种子进行过多搅拌,过多的搅拌容易使稻谷的稻壳脱落,对种子损伤较高,并且在对种子捞出时,由于药剂和稻谷相互混合,导致稻谷捞出不够充分,因此提出了一种用于稻谷加工育种高效混合上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稻谷加工育种高效混合上药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浸泡过程中不宜对种子进行过多搅拌,过多的搅拌容易使稻谷的稻壳脱落,对种子损伤较高,并且在对种子捞出时,由于药剂和稻谷相互混合,导致稻谷捞出不够充分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稻谷加工育种高效混合上药装置,包括浸种箱,所述浸种箱内部设置有浸种笼,所述浸种箱底端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出料塞,所述出料塞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位于浸种笼内侧的下端,所述橡胶块的顶部为倾斜面,所述出料塞外侧对称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出料塞的底端对称设置有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滑杆固定连接于固定板的顶部,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于底座的内侧,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于浸种箱的底部,所述浸种箱的顶部设置有下料漏斗,所述下料漏斗位于浸种笼的顶端。
[0006]优选的,所述浸种笼内部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外侧设置有螺旋叶,所述轴套内侧卡合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轴转动连接于固定板的内侧,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固定板的底端。
[0007]优选的,所述出料塞滑动连接于轴套的外侧,所述出料塞和轴套之间设置有轴密封圈。
[0008]优选的,所述出料塞的外侧对称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橡胶密封圈位于浸种箱和出料塞之间。
[0009]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药箱和废水箱,所述药箱和废水箱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回液管,所述回液管的另一端均与换向阀一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换向阀一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固定连接于浸种箱下端的外侧。
[0010]优选的,所述浸种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与换向阀二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换向阀二的两输入端均固定连接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分别位于药箱和废水箱的内部,所述药箱和废水箱的内部位于输液管的端部分别设置有药泵一和药泵二。
[0011]优选的,所述浸种箱和浸种笼均为塑料材质,所述浸种箱外侧设置有加固壳,所述加固壳位于底座的顶端。
[0012]优选的,所述下料漏斗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于加固壳的顶部。
[0013]优选的,所述加固壳外侧开设有观察窗口,所述浸种箱外侧对应所述观察窗口设置有液位刻度,所述加固壳的外侧设置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与液压推杆、驱动电机、换向阀一、换向阀二、药泵一和药泵二之间均电性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橡胶块的顶部沿着倾斜面的边沿处固定连接有围板,所述围板位于橡胶块倾斜面的下端处留有缺口。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稻谷加工育种高效混合上药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浸种箱、浸种笼和出料塞,将浸种笼设置在浸种箱的内部,且在浸种箱的内部输入药剂,利用出料塞对浸种箱和浸种笼的底部进行密封,通过下料漏斗将清洗过的稻谷种子投入浸种笼的内部进行浸泡,当种子捞出时,利用底座内侧通过固定板对称固定的液压推杆拉动出料塞在浸种箱下端的内侧进行滑动,当出料塞滑动到浸种箱的底部外侧时,位于出料塞顶部的橡胶块位于浸种箱下端的内侧,而橡胶块的顶部设置为倾斜面,进而使浸种笼内部清洗后的稻谷沿着倾斜面排出,以达到便于下料的效果,并且直接在浸种笼的底部进行下料,使稻谷捞出更加充分,同时减少了对种子的连续搅拌,对种子的损伤较小;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药箱和废水箱,使药泵一将药箱内部经过混合的药剂通过输液管和进液管进入浸种箱的内部对种子进行浸泡,当浸泡一定时间后,使浸种箱内部的药剂通过排液管和回液管回流到药箱的内部进行重复使用,并且可通过下料漏斗向浸种箱内部加入清水对种子进行清洗,清洗后对清洗的废液进行排放,使废液通过排液管和回液管进入废水箱的内部进行存储,由于废液中存在药物残留,可对废液进行处理后排放或者用于药剂稀释循环利用,进行而减少水源的浪费;
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轴套和螺旋叶,使驱动电机驱动驱动轴进行转动,进而使驱动轴带动其外侧的轴套和螺旋叶在浸种笼的内部转动,从而防止稻谷顶部堆起,以保证稻谷全部浸泡在药剂中,并且在清洗过程中通过操作面板控制驱动电机带动轴套转动,使轴套外侧的螺旋叶对种子进行翻动,使清洗更加充分,在刚开始出料时,可通过操作面板再次控制驱动电机驱动轴套转动,进而使轴套外侧的螺旋叶对稻谷进行搅动,以防止积压而造成堵塞,使出料更加顺利,以达到多这种效果。
[0016]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稻谷加工育种高效混合上药装置一侧的轴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稻谷加工育种高效混合上药装置另一侧的轴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稻谷加工育种高效混合上药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稻谷加工育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稻谷加工育种高效混合上药装置,包括浸种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浸种箱(1)内部设置有浸种笼(2),所述浸种箱(1)底端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出料塞(3),所述出料塞(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块(4),所述橡胶块(4)位于浸种笼(2)内侧的下端,所述橡胶块(4)的顶部为倾斜面,所述出料塞(3)外侧对称滑动连接有滑杆(5),所述出料塞(3)的底端对称设置有液压推杆(6),所述液压推杆(6)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所述滑杆(5)固定连接于固定板(7)的顶部,所述固定板(7)固定连接于底座(8)的内侧,所述底座(8)固定连接于浸种箱(1)的底部,所述浸种箱(1)的顶部设置有下料漏斗(9),所述下料漏斗(9)位于浸种笼(2)的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稻谷加工育种高效混合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种笼(2)内部设置有轴套(10),所述轴套(10)外侧设置有螺旋叶(11),所述轴套(10)内侧卡合连接有驱动轴(12),所述驱动轴(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3),所述驱动轴(12)转动连接于固定板(7)的内侧,所述驱动电机(13)固定连接于固定板(7)的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稻谷加工育种高效混合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塞(3)滑动连接于轴套(10)的外侧,所述出料塞(3)和轴套(10)之间设置有轴密封圈(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稻谷加工育种高效混合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塞(3)的外侧对称设置有橡胶密封圈(15),所述橡胶密封圈(15)位于浸种箱(1)和出料塞(3)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稻谷加工育种高效混合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药箱(16)和废水箱(17),所述药箱(16)和废水箱(17)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回液管(18),所述回液管(18)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增玲
申请(专利权)人:李增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