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核心-表层温度梯度测量法在制备心衰预后测定仪中的用途及相关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9919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人体核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体核心

表层温度梯度测量法在制备心衰预后测定仪中的用途及相关医疗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人体核心

表层温度梯度测量法在制备心衰预后测定仪中的用途及相关医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心力衰竭(心衰)是公共卫生事业的突出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肌梗死生存率的提高,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然而心衰预后极差,弗雷明汉心脏研究数据显示心衰5年期死亡率大约为50%。进入本世纪以来,心衰的治疗措施进展缓慢,导致心衰的预后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目前,最为可行的应对措施就是尽早诊断,并对心衰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作出及时准确的评估,针对评估结果进行适当有效的临床干预,从而实现降低心衰死亡率、住院率及治疗费用,并最终改善预后的目的。因此,寻找可靠的评估心衰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和方法,对心衰及早发现、及时进行临床干预、优化治疗策略进而改善预后、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0003]然而,目前医学界对心衰预后的评估缺乏“金标准”,现在采用的方法是选择一系列预测因子进行综合评估,这些预测因子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B型钠尿肽(BNP)、N末端B型钠尿肽(NT

proBNP)、肌钙蛋白T(TNT)、血钠、血氧、血细胞比容、QRS波宽度、血压、心率、肾功能、传统治疗效果、二尖瓣与三尖瓣开放时间间隔、三尖瓣反流等,这从侧面上说明单独运用其中任意一种预测因子进行预测的效能均不佳,临床研究发现,即使同时纳入上述多种评估指标形成心衰评分系统进行评估也难以准确评估心衰患者的预后。
[0004]而随着医疗改革分级诊疗的深入进展,大部分心衰患者尤其是早期和缓解期患者将在基层医院进行治疗和管理,然而对于我国大部分基层医院,即便仅是完成上述预测因子检测仍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寻找一个简单易行且与心功能具有良好相关性并能对心衰预后作出准确判断的指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心衰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衰患者常常主诉胸中酷热难当,“胸中似有把火在烧”,因而患者极喜冷饮,甚者在呼吸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仍要求嚼服冰块,并且诉胸中酷热难当的急性心衰患者预后极差,此类患者常在短期内快速死亡,由此,我们推断心衰患者胸中的“火”与其预后相关,即心衰患者胸中酷热的症状及其产生原因与临床预后相关,结合传统医学中病重患者“虚热”、“内生虚火”的说法,我们希望能够建立“内热”和预后结果之间的客观联系。然而,胸中酷热只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难以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而且截至目前也没有针对心衰患者胸中酷热感受进行过相关的预后研究,因此,本专利技术人的目的是将心衰患者胸中酷热的程度进行客观量化,并将其开发成为心衰预后的评估指标。
[0006]体温是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包括核心温度和表层温度,与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密切相关。目前已有少数学者针对体温与心衰患者心血管预后之间的关系展开了研究,但均采用单一表层温度或单一核心温度进行研究,而且获得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例如,Klima等以鼓膜温度作为核心温度,对急性心衰患者的预后进行了研究,发现核心温度处于最高4分位数的患者死亡率高于其他患者,但核心温度无法预测长期的心血管死亡风险;而Nallamothu、Casscells、 Ahmed、Payvar等则以口腔、直肠、鼓膜或腋窝等单一区域温度作为心衰的研究指标,发现低体温是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恶化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Omar等则报道入院体温≤35.5℃是急性收缩性心衰住院患者短期和中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而出院比入院体温降低超过1℃是与心衰再入院相关的不良预后因子。上述研究之所以出现了不一致的结果,我们判断其原因可能与人体体温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心衰患者体温尤其是核心温度或表层温度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存在差异以及体温异常的检测窗较窄等因素有关,从而导致以单一体温对心衰患者进行预后研究存在较大偏倚。
[0007]为了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专利技术人细致分析了心衰患者核心温度和表层温度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首次发现利用心衰患者核心

表层温度梯度(即核心温度与表层温度的差值,ΔT)进行研究能够较好地消除体温的个体差异,并且能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心衰患者因心功能改变而引起的全身血液循环状态的变化,从而为心衰的预后提供更有价值的评估信息,在上述考虑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人设计并开展了评估ΔT与心衰患者预后之间相关性的临床试验,并将ΔT的预测效能与目前临床常用的指标进行了比较。迄今为止,尚未见到针对ΔT与心衰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的报道。
[0008]本专利技术人分析,心力衰竭时,由于机体循环状态变化,患者体内热量分布出现异常。一方面,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代偿增强,以及呼吸困难时呼吸肌运动量增加,产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心输出量下降,机体为了维持血压稳定会引起压力感受器反射从而抑制皮肤血流量的增加,上述原因共同导致皮肤血流量减少,导致表层温度降低,而表层温度降低使得皮肤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减小,机体散热功能受损,同时由于心力衰竭可能导致的水肿具有隔热作用,使得散热进一步减少。上述两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机体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使得机体核心与身体表面的热量分布不均匀,最终引起表层温度降低,同时由于外周循环不良,机体将内生热量从核心转运到外周的功能减弱,从而引起核心温度不降反升,核心温度与表层温度的差值(ΔT)就会增大。按照以上思路,心衰越严重,机体散热功能受损就越严重,ΔT就会越大,因此,ΔT的变化既反映了心衰患者体内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的双向变化,也反映了心力衰竭时机体将内生热量从核心转运到外周的功能受损进而使得机体核心与身体表面的热量分布状态发生变化。
[0009]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机体表层温度低于核心温度,即机体核心温度与表层温度之间存在差值(ΔT),两者之间形成一个温度梯度。机体核心

表层温度梯度反映的是机体将内生热量从核心转运到外周的功能,据此,我们判断,ΔT 能定量反映机体因心衰未能散发而留在机体核心的热量,亦即反映机体散热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其实也就是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具体而言,患者发生心衰时,身体核心与身体表面的热量分布不均匀,导致核心

表层温度梯度(ΔT) 将会增大,该梯度增大,说明机体将内生热量从核心转运到外周的功能受损,梯度越大,受损越严重。该温度梯度理论上能比较准确全面地反应心衰患者因心功能改变而引起的全身血液循环状态的变化以及由于该变化而导致的全身热量分布异常
的总体情况。因此,我们认为,核心

表层温度梯度是对胸中酷热感觉进行定量分析的绝佳指标,将其作为心衰预后的评估指标,理论上能更好地消除单以核心温度或表层温度进行研究带来的偏倚。
[0010]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253例入院治疗的急性心衰或慢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进行了研究,对所有253例患者均给予优化的抗心衰治疗,并测定其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衰预后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衰预后测定仪是通过测量人体核心

表层温度梯度值,并将测得的核心

表层温度梯度值按照温度来源归类后进行分级评估,进而得出心衰预后测定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衰预后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核心

表层温度梯度值是指同一时刻人体核心温度与表层温度之间的差值,其计算公式为:核心

表层温度梯度值=核心温度-表层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衰预后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核心温度包括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鼓膜温度;所述人体表层温度包括手心温度、手腕温度、额头温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衰预后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衰预后测定仪中包含人体核心温度和人体表层温度的测量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心衰预后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核心温度和人体表层温度的测量装置为电子体温测量仪,所述人体核心温度和人体表层温度的测量装置采用分体式设置或一体整合式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心衰预后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衰预后测定仪中还包含温差实时计算装置、输出装置、显示装置和自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揭秉章韩凌霍丽蓉陈立伟张胜海王可非杨明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