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把手及拉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956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把手及拉杆,其中的把手包括:主体部;支架,其与所述主体部固定,所述支架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支架上设置一孔洞;作动部,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作动部具有一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孔洞定位配合;弹性部,其与所述作动部对应配置;以及装饰件,其覆盖所述支架的至少部分表面;所述支架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包括若干槽部或凸起部,所述装饰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结合。第一结合部结合。第一结合部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把手及拉杆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把手及拉杆。

技术介绍

[0002]拉杆箱指具有拉杆和滚轮的行李箱。因其使用方便而被广泛使用。同时,拉杆箱包括拉杆和箱体,而拉杆包括把手和伸缩杆。把手通常包括主体部、支架和按压部,按压部设置于主体部与支架之间。现有技术中的把手具有以下缺点:为提升把手的握持手感,可在支架表面设置装饰件,但装饰件与支架的结合牢度较差,导致装饰件的外缘易于支架脱离而翘起;把手的主体部与伸缩杆通常采用螺栓固定,主体部上开设孔洞,由于主体部内设置连接孔,且主体部的造型需要,可能导致孔洞的外壁的厚度较小,影响螺栓连接时的稳定性,并且螺栓对孔洞的外壁施力后,易破坏主体部上对应处的结构,可能导致主体部与伸缩杆的连接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把手及拉杆。
[0004]本技术实施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5]主体部;
[0006]支架,其与所述主体部固定,所述支架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支架上设置一孔洞;
[0007]作动部,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作动部具有一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孔洞定位配合;
[0008]弹性部,其与所述作动部对应配置;以及
[0009]装饰件,其覆盖所述支架的至少部分表面;
[0010]所述支架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包括若干槽部或凸起部,所述装饰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结合。
[0011]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装饰件通过注塑与所述支架表面结合,所述装饰件的材料至少部分进入所述槽部或所述凸起部之间的空间,并与其结合。
[0012]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支架表面设置有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二结合部包括条状的凹槽,所述第二结合部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装饰件的材料至少部分进入所述凹槽并与之结合。
[0013]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若干齿部,若干所述齿部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主体部内具有若干定位柱,相邻所述定位柱之间形成定位槽,所述齿部卡入所述定位槽内。
[0014]本技术实施例还包括内衬件,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内部
设置连接孔,所述内衬件设置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安装单元,所述安装单元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的第一安装孔及设置于所述内衬件上的第二安装孔。
[0015]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装饰件的材质硬度小于所述支架的材质硬度,所述装饰件的表面设置第一防滑结构。
[0016]本技术实施例还包括握持部,所述握持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相对所述装饰件的另一侧,所述握持部的表面设置第二防滑结构。
[0017]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装饰件完全覆盖所述支架的外表面,并使所述作动部的按压部不外露,所述装饰件对应于所述按压部的部分形成按压区域。
[0018]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装饰件上开设通孔,所述作动部的按压部穿过所述通孔并露于外部。
[001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拉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缩杆及所述的把手,所述伸缩杆包括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所述第一杆部和所述第二杆部套结并通过定位单元定位,所述定位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杆部外侧的定位孔。
[002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一条或多条优点或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第一结合部的设置,使得装饰件与支架表面结合时,一方面可提高装饰件与支架表面接触且结合的面积,另一方面,装饰件的材料进入槽部或凸起部之间的空间后,装饰件的边缘与支架的结合更加牢固,装饰件的边缘不易翘起;通过定位柱与定位槽的配合,可限制支架在其长度方向上相对主体部的活动空间,以此可降低支架与主体部的相对的滑动或松动;通过内衬件的设置,可增加螺栓连接时的稳定性,防止在连接部的较薄处被螺栓的连接破坏。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把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00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把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0024]图3是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25]图4是装饰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27]图6是作动部与主体部的配合示意图。
[0028]图7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9]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把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9是一实施例中的支架与装饰件的配合示意图,显示装饰件上具有通孔。
[0031]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拉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33]实施例1。
[0034]参见图1至图9,本实施例的把手,包括主体部1、支架2、作动部3、弹性部4和装饰件5。
[0035]本实施例中的主体部1,其用于与拉杆的伸缩杆连接。主体部1可采用塑料材质,如ABS材质。
[0036]本实施例中的支架2,其与所述主体部1固定,所述支架2与所述主体部1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支架2上设置一孔洞21。本实施例中的支架可采用塑料材质,如ABS材质。
[0037]本实施例中的作动部3,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作动部3具有一按压部31,所述按压部31与所述孔洞21定位配合。作动部3设置于主体部1与支架2之间,并在容置腔内可做定向移动(孔洞21对按压部31的定位作用或其他定位结构的作用下,使得作动部3在容置腔内定向移动),而按压部3穿过孔洞21而露于外部,通过按下按压部3,可对作动部3进行操作控制。本实施例中的作动部3可采用塑料材质,如PC材质。
[0038]本实施例中的弹性部4,其与所述作动部3对应配置。弹性部4抵于作动部3,并对作动部3具有弹性势能,因此,可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使作动部3保持于一预设位置或状态。本实施例中,弹性部4可采用弹簧。
[0039]本实施例中的装饰件5,其覆盖所述支架2的至少部分表面。进一步的,装饰件5覆盖支架2露于主体部1外部的部分的表面。所述支架2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结合部22,所述第一结合部22包括若干槽部或凸起部,所述装饰件5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结合部22结合。
[0040]本实施例所述装饰件5通过注塑与所述支架2表面结合,所述装饰件5的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支架,其与所述主体部固定,所述支架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支架上设置一孔洞;作动部,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作动部具有一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孔洞定位配合;弹性部,其与所述作动部对应配置;以及装饰件,其覆盖所述支架的至少部分表面;所述支架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包括若干槽部或凸起部,所述装饰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结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通过注塑与所述支架表面结合,所述装饰件的材料至少部分进入所述槽部或所述凸起部之间的空间,并与其结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表面设置有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二结合部包括条状的凹槽,所述第二结合部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装饰件的材料至少部分进入所述凹槽并与之结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若干齿部,若干所述齿部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主体部内具有若干定位柱,相邻所述定位柱之间形成定位槽,所述齿部卡入所述定位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天旅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