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达强专利>正文

后外侧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9283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后外侧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它包括前外侧解剖钢板,所述前外侧解剖钢板分为横向钢板,配置有至少三个锁定螺钉孔;前外侧钢板,侧边与横向钢板连接且配置有三排钉孔;第一排为三个锁定螺钉孔A;纵向钢板,上边与前外侧钢板连接,在纵向钢板上由上至下至少分布有四个螺钉孔;其中,锁定螺钉孔与锁定螺钉孔A均指向平台后外侧,锁定螺钉孔的斜度略低于锁定螺钉孔A的斜度,使得穿过螺钉孔的螺钉与穿过锁定螺钉孔A的螺钉形成交叉排钉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为:前外侧解剖钢板搭配复位组件使用,简化了复杂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复位技巧,并提供更简便,损伤更小的有效固定,更好的解决了这一类型骨折的固定方式。的固定方式。的固定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外侧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复位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领域,特别是一种后外侧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复位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是指发生在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累及关节面的骨折,骨折线延伸到后外侧骨皮质,累及后外侧平台的骨折在所有胫骨平台骨折中占 7%

15%。由于胫骨外髁骨质相对薄弱,在膝关节屈曲状态下,当轴向和外翻暴力作用于胫骨平台后外侧,暴力首先导致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腓骨头通过上胫腓关节对胫骨平台后外侧起到支撑作用,因此在后外侧常发生关节面压缩骨折,有明确手术指征,然而胫骨平台后外侧解剖结构复杂,局部有腓总神经、胫前动脉等重要结构,后侧腘窝内的神经血管对骨折治疗选择也有较大影响;另外,腓骨头对胫骨后外侧平台有明显的遮挡,这些因素均增大了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难度。
[0003]对于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由于涉及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手术的目的就是恢复关节面解剖位置,并提供坚强有效的固定,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手术入路方面,不仅需要考虑如何良好复位,恢复平台关节面的解剖位置,同时还需注意对重要组织结构的保护,以免造成医源性的不可逆损伤。对于单纯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后外侧入路相比其他入路有一定优势,术者需对解剖结构熟练掌握,同时又存在骨折愈合后内固定难以取出等问题。而合并有平台其他柱骨折,常常需要采取联合入路。在内植物选择方面,主要有4种,包括松质骨螺钉、前内侧钢板、外侧钢板及后外侧支撑钢板。对于后外侧胫骨平台剪切力骨折,拉力螺钉虽然对软组织剥离较小,但术后骨折块移位风险较大;外侧锁定钢板对于后外侧剪切骨折,螺钉方向可能与骨折线平行,把持力较差;因此,在选取钢板固定时常需要使用交叉排钉技术,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术后关节面塌陷;临床上又缺乏单一钢板、单一入路可以解决交叉排钉技术;以及如何安全有效精准的复位关节面等种种问题。
[0004]进行内固定材料的设计时,要考虑被固定处的解剖特点、临床上的治疗难点及术后的并发症。后外侧胫骨平台解剖结构复杂:局部有腓总神经、胫前动脉等重要结构,后侧腘窝内的神经血管对骨折治疗选择也有较大影响;另外,腓骨头对胫骨后外侧平台有明显的遮挡,解剖钢板的出现为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但是目前的解剖钢板在固定时不能有效的固定,无法减少软组织的损伤。针对目前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钢板的空缺,设计出一种针对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解剖钢板,使之既能单一有效固定对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固定,同时又能有效固定前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等优点,简化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法,弥补目前的不足,符合临床需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5]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往往存在塌陷明显,粉碎严重,以及复位后如何有效植骨,支撑关节面等问题,目前临床上没有专门针对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以及植骨等工具的设计,本设计提供一种胫骨平台塌陷粉碎骨折辅助复位工具,既能有效精准复位塌陷关节面,又能有效植骨支撑关节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外侧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它能够实现外侧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复位以及固定的效果。
[0007]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后外侧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它包括前外侧解剖钢板,所述前外侧解剖钢板分为
[0008]横向钢板1,内轮廓贴合前外侧胫骨平台横向的解剖形态,且配置有至少三个锁定螺钉孔11;
[0009]前外侧钢板2,内轮廓贴合胫骨近端前外侧的解剖形态,侧边与横向钢板1 连接且配置有三排钉孔;第一排为三个锁定螺钉孔A21;第二排为三个锁定螺钉孔B22,第三排为两个锁定螺钉孔C23;
[0010]纵向钢板3,内轮廓贴合胫骨上段前外侧的解剖形态,上边与前外侧钢板2 连接,在纵向钢板3上由上至下至少分布有四个螺钉孔31;
[0011]其中,锁定螺钉孔11与锁定螺钉孔A21均指向平台后外侧,锁定螺钉孔 11的斜度略低于锁定螺钉孔A21的斜度,使得穿过锁定螺钉孔11的螺钉与穿过锁定螺钉孔A21的螺钉形成交叉排钉固定。
[0012]较之前技术而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该装置既避免了腓骨头对后外侧平台的遮挡,同时又避免后外侧入路中复杂的解剖结构,单一入路就能有效固定对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固定,又能有效固定前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减少对软组织损伤、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有效减少感染率。
[0014]2.横向钢板配合其螺钉方向能对胫骨平台后外侧进行充分有效固定,同时与前外侧钢板第一排螺钉,两者形成交叉排钉技术,提供更好的支撑及更有效的生物力学。
[0015]3.单一钢板固定即可实现整个胫骨平台外柱的稳定固定,避免胫骨平台前后入路同时手术,操作简化,减少手术创伤及相应的并发症。
[0016]4.辅助复位组件既能有效精准复位塌陷关节面,又能有效植骨支撑关节面。
[0017]5.两者配套使用,简化了复杂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复位技巧,并提供更简便,损伤更小的有效固定,更好的解决了这一类型骨折的固定方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前外侧解剖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左视图;
[0020]图3为前外侧解剖钢板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21]图4为复位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23]图6为在图4基础上将环锯替换为顶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图6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25]图8为定位板的俯视图;
[0026]图9为定位板的侧视图;
[0027]图10为连接杆的侧视图;
[0028]图11为连接杆的俯视图;
[0029]图12为环锯的剖视图;
[0030]图13为定位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4为顶棒的结构示意图。
[0032]标号说明:1横向钢板、11锁定螺钉孔、2前外侧钢板、21锁定螺钉孔A、 22锁定螺钉孔B、23锁定螺钉孔C、24克氏针孔、3纵向钢板、31螺钉孔、4 定位板、41限位孔、42锁定螺母、43尖锥、5连接杆、51导向孔、52克氏针导向孔、59调节管、61环锯、62定位套筒、63把手、7顶棒、71螺纹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
[0034]如图1

3所示:后外侧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它包括前外侧解剖钢板,所述前外侧解剖钢板分为
[0035]横向钢板1,内轮廓贴合前外侧胫骨平台横向的解剖形态,且配置有至少三个锁定螺钉孔11;
[0036]前外侧钢板2,内轮廓贴合胫骨近端前外侧的解剖形态,侧边与横向钢板1 连接且配置有三排钉孔;第一排为三个锁定螺钉孔A21;第二排为三个锁定螺钉孔B22,第三排为两个锁定螺钉孔C23;
[0037]纵向钢板3,内轮廓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后外侧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外侧解剖钢板,所述前外侧解剖钢板分为横向钢板(1),内轮廓贴合前外侧胫骨平台横向的解剖形态,且配置有三个锁定螺钉孔(11);前外侧钢板(2),内轮廓贴合胫骨近端前外侧的解剖形态,侧边与横向钢板(1)连接且配置有三排钉孔;第一排为三个锁定螺钉孔A(21);第二排为三个锁定螺钉孔B(22),第三排为两个锁定螺钉孔C(23);纵向钢板(3),内轮廓贴合胫骨上段前外侧的解剖形态,上边与前外侧钢板(2)连接,在纵向钢板(3)上由上至下至少分布有四个螺钉孔(31);其中,锁定螺钉孔(11)与锁定螺钉孔A(21)均指向平台后外侧,使得穿过锁定螺钉孔(11)的螺钉与穿过锁定螺钉孔A(21)的螺钉形成交叉排钉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外侧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外侧钢板(2)上还设有若干克氏针孔(2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外侧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钢板(1)的厚度为3.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外侧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外侧钢板(2)的厚度为3.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外侧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达强陈坤福谢将忠林煜陈晋伟
申请(专利权)人:白达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