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振华专利>正文

新型三相电机断相及短路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9241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的电动机断相及短路保护器,适用于星形接法的三相电动机专用,它抛弃了传统保护器的“过电流”保护法,利用断相时电动机中性点与零线之间电压会升高这一现象,在电机电流刚达到额定电流的2—3倍(远小于起动电流),就能切断电源,保护电动机。比起现有保护器,具有灵敏度高,无误动作,平时不耗电、成本低、安装简便、无须调试、通用性好等优点。(*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新型的电动机保护器。该保护器专用于星形接法(有中性点)的三相电动机断相及短路的保护。目前所采用的三相电动机断相保护装置,一般都是根据电动机断相时,其电流过大而设计的(例如普遍采用的热继电器),其适应电流大小要根据电动机功率加以选择,并经过调整才能使用,通用性差。由于电动机起动电流一般为额定电流的4-7倍,因而保护装置的电流保护范围必须大于起动电流值,这样对电机的保护作用是有限的。实践证明,电机运转中突然断相时,由于电磁感应,电流并不象假想的那样立即增大许多,而是有一个由小逐渐变大的过程(此过程的快慢,随电机所带负荷大小而不同),此过程中电机将会继续缺相过电流运转--内部发热而温度升高,直到电流足够大,才能使保护器动作--切断电源。每经过一次这样过程,电机都要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近年来,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半导体或阻容式的电动机保护器,仍是根据电动机在断相或短路时电流过大来设计的,也同样存在着上述不足。半导体式的元件多、电路复杂、故障因素也多,阻容式耗电量也大。因而目前所用的电动机保护器,在可靠性、灵敏度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且由于电机规格不同,工作电流差异很大,不易达到通用,互换性较差。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上述不足而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电动机保护器,它能在电动机三相电流稍许出现不平衡时就能可靠动作,灵敏度高,安装简便,平时不耗电,无须调试,适合不同规格的星形接法的电动机通用。本专利技术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保护器由外壳、电磁线圈、连接机构和一组动开触头组成,其电磁线圈串接于星形接法电动机的中性点与电源零线之间,其动开触头串接于交流接触器或磁力起动器的控制回路中,当电机正常运转时,其中性点电位基本为零;当断相或短路时,其中性点电位必然变化--与零线之间产生一电压,利用此电压通过线圈,使动开触头瞬间动作,切断控制回路,达到切断电源保护电机之目的,电源切断同时动开触头复位,供下次再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电动机保护器比较,抛弃了传统保护器的“过电流”保护法,利用三相电动机中性点电位变化来达到保护电动机的目的。可靠性和灵敏度有明显提高。“过电流”保护法断相后电流必须增大到高于起动电流后才能切断电源,而这种保护器在电流仅增大到额定电流的2-3倍就切断电源了。并且可以通用于任何规格的星形接法的电动机而无须调整,元件少,体积小,平时不耗电,故障因素少,使用寿命长,成本低,便于制造安装。以下结合附图对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图,其中图1为侧视图,图2为正视图。两图中虚线为保护外壳。图3为本专利技术在使用中的电原理图,图3中虚线部分为本保护器。参照图1、图2,本专利技术所做出的新型电动机保护器,由一组动开触头(1),绝缘块(2)、衔铁(3)、复位弹簧(4)、导磁支架(5)、尼龙固定架(6)、塑料底板(7)、电磁线圈(8)、短路环(9)、外壳(10)、接线柱(11)、(12)、(13)、(14)组成。动开触头(1)的触电负荷为400V×0.1Aac(纯感),其静片固定在尼龙固定架(6)上,尾端用导线与接线柱(14)连接;其动簧片通过绝缘块(2)与衔铁(3)铆接固定,尾端用导线与接线柱(13)连接。衔铁(3)用软铁做成扁平状,其一端与导磁支架(5)绞接。并可绕固定点上下活动,导磁支架(5)用软铁材料制成,其形状为两边不等的90°扁平状,长边一端弯曲固定在固定支架(6)上,长边的中间铆接一圆柱体,圆柱体材料与衔铁材料一样,短边端点开一槽,用于绞接衔铁(3),临近90°角的地方凸出一台,用于连接复位弹簧(4)。复位弹簧(4)为圆柱形,一端连接于导磁支架(5)的凸台,一端与衔铁(3)尾端连接,固定架(6)用尼龙材料做成,通过一铁块用螺钉固定在底板(7)上。底端(7)的四角开有四个安装孔,用以安装。电磁线圈(8)为一圆柱体,通电吸引衔铁(3)的动作电压为18-24Vac,电流为100-125mA,套装于与导磁支架铆接的圆柱体上,用短路环(9)铆固在圆柱体上,其两端引线分别与接线柱(11)、(12)连接。短路环(9)用红铜材料制成。外壳(10)(图1、图2中的虚线部分)用透明材料制作,主要起防护作用,其卡装在底板(7)上,接线柱(11)、(12)、(13)、(14)分别固定在塑料底板(7)上。从而组成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电动机保护器。参照图3。该保护器在使用时,用固定件通过底板上的四个孔将其固定在电源控制箱内。将星形接法的三相电机的中性点引线接至接线柱(11)上,将接线柱(12)与零线相接,动开触头的(13)、(14)接线柱串接于交流接触器(或磁力起动器)(JC)的线圈回路中,从而组成了电动机的保护电路。当电机正常运行或起动时,其中性点与零线之间电压基本为零,保护器的电磁线圈上无电流通过,动开触点接通,电动机正常运行。当发生断相或短路时,中性点与零线之间产生一交流电压(断相时此电压可从零增大到95伏左右),当这一电压达到18-24伏时(这时电机中电流约是额定电流的2-3倍),保护器电磁线圈有一足够的电流通过,使动开触头瞬间动作,断开控制回路切断电动机电源,达到保护电机之目的,电源切断后,零线与中性点之间电压即消失,电磁线圈中电流也消失,动开触头复位,供下次再用。该保护器电磁线圈工作电压选在18-24伏之间,是由于电网供电及电动机制造本身原因,星形接法的三相电动机的中性点与零线之间往往存在10伏左右的电压。如果保护器的电压选得太低,容易产生误动作;又因为在发生断相时,当绕组电流增大到额定电流的2倍左右时,中性点与零线之间的电压达20伏左右,若电压选得过高,断相后绕组中电流会增得更大,对电机不利,所以保护器动作电压选在18-24V之间是比较合适的,即不会产生误动作,又可在电机的电流在较正常的范围内起到保护作用。当电动机在断相起动时,中性点与零线间电压是会立即达到95伏左右,但因为保护器是感性负荷,瞬间内电流不会很大,当已达到保护器的额定电流,保护器就动作切断电源,中性点电位即为零了。所以,虽然保护器工作电压选在18-24V,但在断相起动的情况下也不会烧坏保护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电动机保护器,专用用于星形接法三相电动机的断相及短路保护,其特征在于:由动开触头[1]、衔铁(3)、复位弹簧[4]、导磁支架[5]、固定架[6]、电磁线圈(8)等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动机保护器,专门用于星形接法三相电动机的断相及短路保护,其特征在于由动开触头[1]、衔铁(3)、复位弹簧[4]、导磁支架[5]、固定架[6]、电磁线圈(8)等组成。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只有一组动开触头,其触头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杨振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