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处理工业废水的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9076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处理工业废水的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包括机壳,机壳内部的一侧设有反应池,反应池一侧的机壳内部设有沉淀池,沉淀池远离反应池一侧的机壳内部设有清水池,机壳一侧的外壁上设有进液口,进液口的一端延伸至反应池的内部,机壳远离进液口一侧的外壁上设有出液口,出液口的一端延伸至清水池的内部,清水池远离出液口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第二通液口,沉淀池远离第二通液口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通液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处理设备使用时对工业废水的处理效率,提高了处理设备使用时的反应效果,而且提高了处理设备使用时PAC与PAM的溶解效率。用时PAC与PAM的溶解效率。用时PAC与PAM的溶解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处理工业废水的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废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高效处理工业废水的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工业废水包括生产废水、生产污水及冷却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而工业废水若直接对其进行排放处理,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为了降低此类现象的发生,需对其进行混凝沉淀处理,因而需使用到相应的处理设备。
[0003]目前市面上的此类处理设备不便于对废水进行一体式混凝与沉淀处理,导致其工艺繁多,进而难以确保其处理效率,时常困扰着人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处理工业废水的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处理设备不便于对废水进行一体式混凝与沉淀处理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处理工业废水的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部的一侧设有反应池,所述反应池一侧的机壳内部设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远离反应池一侧的机壳内部设有清水池,所述机壳一侧的外壁上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一端延伸至反应池的内部,所述机壳远离进液口一侧的外壁上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的一端延伸至清水池的内部,所述清水池远离出液口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第二通液口,所述第二通液口的一端延伸至沉淀池的内部,所述沉淀池远离第二通液口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通液口,所述第一通液口的一端延伸至反应池的内部,所述沉淀池内部的一端设有斜管,所述沉淀池底部的两侧皆设有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之间的沉淀池底部安装有排污泵,所述排污泵的一端安装有钢丝软管,所述钢丝软管远离排污泵的一端延伸至机壳的外部并安装有排污阀。
[0006]优选的,所述反应池内部的一端设有格状蓄液框,所述格状蓄液框两侧的外壁通过支块与反应池的内壁固定连接,以便PAC与PAM经均布管排出。
[0007]优选的,所述反应池一侧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两侧的外壁上皆安装有等间距的搅拌叶片,以便对废水进行搅拌处理。
[0008]优选的,所述搅拌轴位置处的机壳外壁上安装有旋转驱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的一端延伸至反应池的内部并与搅拌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以便带动搅拌轴进行旋转。
[0009]优选的,所述格状蓄液框的底端设有等间距的均布管,以便将PAC与PAM均布于废水中。
[0010]优选的,所述格状蓄液框的上方设有蓄液斗,所述蓄液斗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溢流通管,所述溢流通管的底端与格状蓄液框的顶端相连通,以使得PAC与PAM经溢流通管流入至格状蓄液框的内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高效处理工业废水的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不仅提高了处理设备使用时对工业废水的处理效率,提高了处理设备使用时的反应效果,而且提高了处理设备使用时PAC与PAM的溶解效率;
[0012](1)通过进液口将废水注入至反应池的内部,使得废水位于反应池的内部进行混凝反应,随后废水经第一通液口流入至沉淀池的内部,经导向座对污泥进行导向处理后,使得排污泵将污泥依次经钢丝软管与排污阀排出,而沉淀后的净水则会经第二通液口流入至清水池的内部,再而经出液口排出,即可达到一体式混凝沉淀的目的,从而提高了处理设备使用时对工业废水的处理效率;
[0013](2)通过将PAC与PAM依次注入至蓄液斗的内部,使其经溢流通管流入至格状蓄液框的内部,并使其经均布管均布于反应池内部的废水中,即可使得PAC与PAM均匀接触至废水,即可使其快速进行混凝反应,从而提高了处理设备使用时的反应效果;
[0014](3)通过打开旋转驱动件,使其带动搅拌轴进行高速旋转,并使得搅拌轴带动搅拌叶片进行高速转动,以便对反应池内部的废水进行搅拌处理,进而使得PAC与PAM快速溶解于废水中,从而提高了处理设备使用时PAC与PAM的溶解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格状蓄液框仰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机壳;2、反应池;3、进液口;4、第一通液口;5、沉淀池;6、排污阀;7、第二通液口;8、清水池;9、出液口;10、导向座;11、钢丝软管;12、排污泵;13、斜管;14、搅拌叶片;15、搅拌轴;16、旋转驱动件;17、蓄液斗;18、溢流通管;19、格状蓄液框;20、均布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效处理工业废水的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包括机壳1,机壳1内部的一侧设有反应池2,反应池2内部的一端设有格状蓄液框19,格状蓄液框19两侧的外壁通过支块与反应池2的内壁固定连接;
[0022]使用时,通过将格状蓄液框19设置于反应池2的内部,以便PAC与PAM经均布管20排出;
[0023]格状蓄液框19的底端设有等间距的均布管20;
[0024]使用时,通过将均布管20等间距的设置于格状蓄液框19的底端,以便将PAC与PAM均布于废水中;
[0025]格状蓄液框19的上方设有蓄液斗17,蓄液斗17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溢流通管18,溢流通管18的底端与格状蓄液框19的顶端相连通;
[0026]使用时,通过将PAC与PAM注入至蓄液斗17的内部,以使得PAC与PAM经溢流通管18
流入至格状蓄液框19的内部;
[0027]反应池2一侧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搅拌轴15,搅拌轴15两侧的外壁上皆安装有等间距的搅拌叶片14;
[0028]使用时,通过搅拌轴15带动搅拌叶片14进行高速转动,以便对废水进行搅拌处理;
[0029]搅拌轴15位置处的机壳1外壁上安装有旋转驱动件16,旋转驱动件16的一端延伸至反应池2的内部并与搅拌轴15的一端固定连接;
[0030]使用时,通过打开旋转驱动件16,以便带动搅拌轴15进行旋转;
[0031]反应池2一侧的机壳1内部设有沉淀池5,沉淀池5远离反应池2一侧的机壳1内部设有清水池8,机壳1一侧的外壁上设有进液口3,进液口3的一端延伸至反应池2的内部;
[0032]机壳1远离进液口3一侧的外壁上设有出液口9,出液口9的一端延伸至清水池8的内部;
[0033]清水池8远离出液口9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第二通液口7,第二通液口7的一端延伸至沉淀池5的内部;
[0034]沉淀池5远离第二通液口7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处理工业废水的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内部的一侧设有反应池(2),所述反应池(2)一侧的机壳(1)内部设有沉淀池(5),所述沉淀池(5)远离反应池(2)一侧的机壳(1)内部设有清水池(8),所述机壳(1)一侧的外壁上设有进液口(3),所述进液口(3)的一端延伸至反应池(2)的内部,所述机壳(1)远离进液口(3)一侧的外壁上设有出液口(9),所述出液口(9)的一端延伸至清水池(8)的内部,所述清水池(8)远离出液口(9)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第二通液口(7),所述第二通液口(7)的一端延伸至沉淀池(5)的内部,所述沉淀池(5)远离第二通液口(7)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通液口(4),所述第一通液口(4)的一端延伸至反应池(2)的内部,所述沉淀池(5)内部的一端设有斜管(13),所述沉淀池(5)底部的两侧皆设有导向座(10),所述导向座(10)之间的沉淀池(5)底部安装有排污泵(12),所述排污泵(12)的一端安装有钢丝软管(11),所述钢丝软管(11)远离排污泵(12)的一端延伸至机壳(1)的外部并安装有排污阀(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嘉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北控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