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道钦专利>正文

一种热力站热能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868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力站热能回收装置,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内部安装有抽水泵,所述蓄水箱的底端安装有支脚,所述蓄水箱的一端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蓄水箱的顶端设置有热能回收结构,且热能回收结构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安装在蓄水箱的顶端,所述金属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铜管,且铜管之间安装有转换盒,所述转换盒的内部设置有隔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金属壳体、保温填充层、铜管、转换盒、连接头以及隔断,实现了更高效的热能回收效果,铜管呈“S”型设置,且将转换盒夹持在中间,大大的提高了热量的传递,同时铜管和转换盒均采用纯铜制成,配合转换盒内部的水路,提高了冷水对热能的吸收能力,从而使热能回收装置更加高效。置更加高效。置更加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力站热能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热能回收装置
,具体为一种热力站热能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热力站是供热网路与热用户的连接场所,热力站的作用是根据热网工况和不同的条件,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将热网输送的热媒加以调节、转换,向热用户系统分配热量以满足用户需求,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热力站得到了广泛的建设,热力站在运作的过程中会产富余的热能,此时会使用热能回收装置对热能进行回收利用,但是现有的热力站热能回收装置存在很多问题或缺陷:
[0003]传统的热力站热能回收装置在实际使用中,热能回收结构较为简单,热量回收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力站热能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热能回收结构较为简单,热量回收率较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力站热能回收装置,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内部安装有抽水泵,所述蓄水箱的底端安装有支脚,所述蓄水箱的一端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蓄水箱的顶端设置有热能回收结构,且热能回收结构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安装在蓄水箱的顶端,所述金属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铜管,且铜管之间安装有转换盒,所述转换盒的内部设置有隔断,所述金属壳体与铜管之间设置有保温填充层,所述铜管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头。
[0006]优选的,所述蓄水箱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护结构,且防护结构包括保温板,所述保温板固定在蓄水箱的外侧壁上,所述保温板的内侧设置有空腔,所述保温板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护涂层。
[0007]优选的,所述空腔设置有若干个,且空腔在保温板的内侧呈均匀分布。
[0008]优选的,所述蓄水箱的一侧设置有对接结构,且对接结构包括输水管,所述输水管安装在蓄水箱的一侧,所述输水管的一侧安装有橡胶导管,所述输水管的一侧安装有卡接块,且卡接块的一侧贯穿有固定栓。
[0009]优选的,所述卡接块设置有三组,且卡接块在输水管的一侧呈环状分布,所述卡接块与输水管之间构成铰接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铜管呈“S”形分布,所述转换盒与隔断之间构成一体化结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设置有金属壳体、保温填充层、铜管、转换盒、连接头以及隔断,实现了更高效的热能回收效果,铜管呈“S”型设置,且将转换盒夹持在中间,大大的提高了热量的传递,同时铜管和转换盒均采用纯铜制成,配合转换盒内部的水路,提高了冷水对热能的吸收能力,从而使热能回收装置更加高效;
[0013](2)通过设置有保温板、空腔以及防护涂层,实现了对蓄水箱的隔热保温,保温板紧密贴合在蓄水箱的外侧壁上,阻挡了蓄水箱与空间的接触,配合空腔的分布,减少了与蓄水箱的接触面积,且保温板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能够有效的阻挡热量的流失,同时防护涂层覆盖在保温板的外侧壁上,形成了一层保护层,预防了保温板的破损和老化,从而使热能回收装置具有隔热保温功能;
[0014](3)通过设置有输水管、卡接块、固定栓以及橡胶导管,实现了管道间的快速对接,橡胶导管呈锥桶状设置,具有导向作用,且橡胶导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环,能够紧密的贴合在管道的内侧壁上,预防水液外漏,同时,三组卡接块的分布,便于快速对管道进行固定,从而使热能回收装置具有快速对接功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蓄水箱;2、抽水泵;3、支脚;4、防护结构;401、保温板;402、空腔;403、防护涂层;5、对接结构;501、输水管;502、卡接块;503、固定栓;504、橡胶导管;6、热能回收结构;601、金属壳体;602、保温填充层;603、铜管;604、转换盒;605、连接头;606、隔断;7、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热力站热能回收装置,包括蓄水箱1,蓄水箱1的内部安装有抽水泵2,蓄水箱1的底端安装有支脚3,蓄水箱1的一端安装有控制开关7,蓄水箱1的顶端设置有热能回收结构6,且热能回收结构6包括金属壳体601,金属壳体601安装在蓄水箱1的顶端,金属壳体601的内部设置有铜管603,且铜管603之间安装有转换盒604,转换盒604的内部设置有隔断606,金属壳体601与铜管603之间设置有保温填充层602,铜管603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头605,铜管603呈“S”形分布,转换盒604与隔断606之间构成一体化结构;
[0022]具体地,如图所示,使用时,通过金属壳体601和保温填充层602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阻挡热量的流失,使内部处于高温状态,且铜管603呈“S”型设置,并将转换盒604夹持在中间,大大的提高了热量的传递,同时铜管603和转换盒604均采用纯铜制成,配合转换盒604内部的水路,提高了冷水对热能的吸收能力;
[0023]蓄水箱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护结构4,且防护结构4包括保温板401,保温板401固定在蓄水箱1的外侧壁上,保温板401的内侧设置有空腔402,保温板40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护涂层403,空腔402设置有若干个,且空腔402在保温板401的内侧呈均匀分布;
[0024]具体地,如图所示,使用时,通过保温板401紧密贴合在蓄水箱1的外侧壁上,阻挡了蓄水箱1与空间的接触,配合空腔402的分布,减少了与蓄水箱1的接触面积,且保温板401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能够有效的阻挡热量的流失;
[0025]蓄水箱1的一侧设置有对接结构5,且对接结构5包括输水管501,输水管501安装在蓄水箱1的一侧,输水管501的一侧安装有橡胶导管504,输水管501的一侧安装有卡接块502,且卡接块502的一侧贯穿有固定栓503,卡接块502设置有三组,且卡接块502在输水管501的一侧呈环状分布,卡接块502与输水管501之间构成铰接连接;
[0026]具体地,如图所示,使用时,通过橡胶导管504呈锥桶状设置,具有导向作用,且橡胶导管50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环,能够紧密的贴合在管道的内侧壁上,预防水液外漏,同时,三组卡接块502的分布,便于快速对管道进行固定。
[0027]工作原理:使用时,该热能回收装置外接电源,首先,将该热能回收装置搬运至目标区域,将对应管道分别与输水管501和连接头605进行对接,在进行对接时,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力站热能回收装置,包括蓄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1)的内部安装有抽水泵(2),所述蓄水箱(1)的底端安装有支脚(3),所述蓄水箱(1)的一端安装有控制开关(7),所述蓄水箱(1)的顶端设置有热能回收结构(6),且热能回收结构(6)包括金属壳体(601),所述金属壳体(601)安装在蓄水箱(1)的顶端,所述金属壳体(601)的内部设置有铜管(603),且铜管(603)之间安装有转换盒(604),所述转换盒(604)的内部设置有隔断(606),所述金属壳体(601)与铜管(603)之间设置有保温填充层(602),所述铜管(603)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头(6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力站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护结构(4),且防护结构(4)包括保温板(401),所述保温板(401)固定在蓄水箱(1)的外侧壁上,所述保温板(401)的内侧设置有空腔(402),所述保温板(40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道钦张永莲黄新营
申请(专利权)人:张道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