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矿井MIMO无线通信信道建模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矿井MIMO无线通信信道建模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矿井巷道通常狭长而蜿蜒,与地面通信相比,井下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落更为严重,其中,多径衰落尤其严重,已经成为电磁波下降的主要因素,并且还有各种大功率机电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这也阻碍了地下通信质量的提高。
[0003]由于井下巷道电磁波干扰严重且发射机功率有限,单纯靠增加发射机功率来抵抗衰落是有限的。并且由于井下巷道里常常有很多会产生电磁干扰的电子设备,所以提高发射机的功率会需要很复杂的硬件设计。针对井下抗衰落技术,国内外提出多种分集技术。然而分集技术的实现困难,接收机设计复杂度高。
[0004]MIMO技术应用在上述描述的井下巷道上时,它不需要提高发射机的功率就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于此同时,MIMO技术直接可以有效利用被其他传统通信技术看作是干扰的多径分量。所以在井下环境多径干扰和电磁干扰严重的情况下,MIMO技术可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井MIMO无线通信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矿井MIMO无线通信信道建模方法包括:建立矿井的三维模型,包括信号的GBDB直射分量传播模型和信号的GBDB散射分量传播模型;推导直射和散射模式下的系统相关函数;对平均功率分配和自适应分配算法下井下MIMO通信系统容量计算方法进行分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MIMO无线通信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矿井MIMO无线通信信道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井下隧道的实际尺寸建立隧道系统的几何模型,将几何模型划分为若干个散射体,且散射体是自由分布的,利用发射机、接收机和散射体的位置获得传播路线,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上配置均匀线性天线阵列;步骤二,利用矩形隧道中发射机、接收机和散射体的几何关系,得到隧道模型的漫反射分量和视距分量,将两个分量相加得到模型的时变传递函数;步骤三,通过隧道散射场景中的几何关系以及三角恒等式,利用散射体的位置表示出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天线到散射体的距离;步骤四,结合时变传递函数以及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天线到散射体的距离计算出隧道模型的统计特性;基于散射分量和视距分量的传输矩阵,得到隧道模型的信道容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井MIMO无线通信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利用发射端和接收端任意两天线的传播路线得到传递函数h
pm
(t),表示为:h
pm
(t)=h
pmDIF
(t)+h
pmLOS
(t);等效基带冲击响应为直射分量和散射分量的等效基带冲击响应之和;时变传递函数h
pm
(t)中的视距分量表示为:其中,K
pm
=E[|h
pmLOS
|2]/E[|h
pmDIF
|2];Ω
pm
=E[|h
pm
(t)|2]≤1;式中,d
pm
表示发射天线T
p
到接收天线R
m
之间的距离,Ω
pm
表示T
p
到R
m
的传输功率,λ表示电磁波波长;时变传递函数h
pm
(t)中的散射非视距分量表示为:其中,式中,当发射端有N个散射体分布在半径为R
T
的圆上时,S
I
为发射端的第I个散射体;接收端有N个散射体分布在半径为R
R
的圆上,S
K
为接收端的第K个散射体,且散射体分布满足均匀分布;
d
pi
为发射端天线T
P
与发射端的第I个散射体S
I
之间的距离,d
ik
为S
I
与接收端的第K个散射体S
K
之间的距离,d
km
为S
K
与接收端天线R
m
之间的距离;是由散射体i和k引入的相互独立的增益,是由散射体i和k引入的相互独立的相位,并且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井MIMO无线通信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隧道模型的统计特征指空时相关函数。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井MIMO无线通信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利用假设的发射端和接收端水平角度分布的概率分布,结合时变传递函数以及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天线到散射体的距离推导出任意两天线之间的空时相关函数如下:当发射端和接收端水平角度分布的概率分布服从拉普拉斯分布,即:即:式中,λ和μ为常数;由余弦定理得到以下重要的描述距离的公式,由于d>>R
T
(R
R
)>>d
t
(d
r
):):式中,d
p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毅,刘和瑾,张席畅,申逸飞,杨普,王靓,王涵,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