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一体化双平面网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38534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航天器一体化双平面网络系统,由控制平面交换设备、数据平面交换设备、控制平面网络节点端、数据平面网络节点端、双平面网络节点端、主机功能端组成控制平面网络系统和数据平面网络系统。控制平面网络系统和数据平面网络系统采用星型、交换式、全双工网络架构,支持单冗余、双冗余、三冗余对称式网络架构和多跳传输。控制平面网络系统实现航天器内各类主机功能端之间的工作状态、健康状态、遥测业务、遥控业务、任务操控业务、低速载荷遥感数据的传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内外统一、一网到底”的设计思路,提出了星载网络和设备网络融合设计,构建航天器一体化、扁平化网络系统。统。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航天器一体化双平面网络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星载电子设备的
,具体地,涉及航天器一体化双平面网络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星载电子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专门的互连技术实现。传统的离散信号接口、点对点通信,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现场总线技术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互连代价,建立了适用于空间环境的物理层和链路层传输体系。但是,面对卫星智能化、联网化需求,异构现场总线带来的传输壁垒阻碍了星内数据共享迈向更高级的阶段,星内、星间、星地链路的复杂化引起协议转换开销急剧增加,成为当前卫星网络亟需解决的问题。部分卫星采用SpaceWire、以太网、无线传输等技术构建高低速混合网络,局部解决了标准化互连互通问题,但在整星层面以及体系架构层面,连接关系、类型、数量依然繁杂多样,链路漫长、时延不一、带宽各异、容错性差、故障蔓延、协议壁垒等问题严重,星载网络的物理基础和信息基础非常薄弱。
[0003]在公开号为CN112333071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基于多个总线网络架构的通信方法及系统,多个总线网络架构包括:多个控制端、交换网桥和网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天器一体化双平面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平面交换设备、数据平面交换设备、控制平面网络节点端、数据平面网络节点端、双平面网络节点端及主机功能端,所述控制平面交换设备、数据平面交换设备、控制平面网络节点端、数据平面网络节点端、双平面网络节点端及主机功能端组成控制平面网络系统和数据平面网络系统;所述控制平面交换设备包括独立单机形态的控制平面交换机、非独立单机形态的插板式控制平面交换模块;所述数据平面交换设备包括独立单机形态的数据平面交换机、非独立单机形态的插板式数据平面交换模块;所述控制平面网络节点端通过物理链路与控制平面交换设备连接进行数据收发;所述数据平面网络节点端通过物理链路与数据平面交换设备连接进行数据收发;所述双平面网络节点端分别通过物理链路与控制平面交换设备、数据平面交换设备连接进行数据收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器一体化双平面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功能端是实现航天器特定功能的电子单机或模块的抽象描述;所述主机功能端与控制平面网络节点端组合形成航天器各类终端单机或者模块,主机功能端通过控制平面网络节点端接入控制平面网络系统;所述主机功能端与数据平面网络节点端组合形成航天器各类终端单机或者模块,主机功能端通过数据平面网络节点端接入数据平面网络系统;所述主机功能端与双平面网络节点端组合形成航天器各类终端单机或者模块,主机功能端通过双平面网络节点端分别接入控制平面网络系统和数据平面网络系统;所述控制平面交换设备配置数据平面网络节点端,通过数据平面网络节点端接入数据平面网络系统;所述数据平面交换设备配置控制平面网络节点端,通过控制平面网络节点端接入控制平面网络系统;所述主机功能端若配置双平面网络节点端,并具备收发、处理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的数据的功能,则在主机功能端完成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的双向协议桥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器一体化双平面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平面网络系统和数据平面网络系统采用星型、交换式、全双工网络架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侃侃周军党建成魏晓阳孙杰颜俊菁陈议李林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