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铠装型中高压复合屏蔽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8162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中高压电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非铠装型中高压复合屏蔽电缆,包括:三个电缆线芯两两相切的被绕包带缠绕形成截面为圆形的导电单元;填充层,填充在电缆绝缘线芯和绕包带之间;统包金属屏蔽层,疏绕在绕包带外侧;外护套,挤包在统包金属屏蔽层的外侧。所述导体芯包括圆形单线和分多层绞合在所述线芯外侧的型线,型线能够在正、反方向相互紧密的扣接,使导体芯整体更加紧凑缝隙更小,且在弯折状态下仍能够保持截面形状以及型线之间的紧凑性,且型线在绞合后不需要压紧工艺,保留材料本身的柔性,弯折状态下不会开裂,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电缆因弯折导致导芯放电击穿绝缘的概率发生。电击穿绝缘的概率发生。电击穿绝缘的概率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铠装型中高压复合屏蔽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中高压电缆
,具体而言涉及非铠装型中高压复合屏蔽电缆。

技术介绍

[0002]中高压电力电缆主要用于各电压级的电力系统中传输和分配电缆,其中中压电缆主要为分配电缆,高压、超高压电缆主要为传输电缆,适合敷设在室内、隧道、电缆沟内或直埋地下,能够承受一定的机械外力和一定的拉力。
[0003]现有的中高压电缆,通常只有一层金属屏蔽层,由于当系统发生短路时,其用作短路电流的通道,同时也起到屏蔽电场的作用,而屏蔽带出现断开或漏包时,则往往会出现接地断路;另外导芯通常是将多根导线绞合,但导线之间存在间隙,会使导芯的直径增大,且导线与绝缘之间的间隙较大,在电缆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气隙放电,长期使用后会将绝缘击穿,因此,目前通常会将绞合会的导线压紧,以减小导芯外径和导线间的间隙,但压紧后的电缆硬度增加,且在弯曲状态下,导线间的间隙仍会增大,致使弯曲部分绝缘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非铠装型中高压复合屏蔽电缆,包括:多个电缆线芯,两两相切的被绕包带缠绕形成截面为圆形的导电单元;填充层,填充在电缆线芯和绕包带之间;统包金属屏蔽层,疏绕在绕包带外侧;外护套,挤包在统包金属屏蔽层的外侧;
[0005]其中,电缆绝缘线芯包括导体芯和设置在导体芯外侧的绝缘结构,所述导体芯包括圆形单线和分多层绞合在所述线芯外侧的型线,以沿径向方向正、反相对的两组所述型线为一层,每层的两组所述型线在所述线芯周向上交叉错位分布,以使每层所述型线在所述线芯周向相互扣接,所述型线的截面形状为能使每层所述型线相互扣接绞合呈圆环的截面形状。
[0006]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包括依次设置在导体芯外侧的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和金属屏蔽层。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导体屏蔽层和绝缘屏蔽层采用半导体屏蔽料挤包,绝缘层采用XLPE挤包层。
[0008]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屏蔽层采用纳米铝合金带绕包。
[0009]进一步地,每层型线相互扣接绞合形成表壁圆滑的管体。
[0010]进一步地,所述型线的一侧具有内凹的型线槽,所述型线槽的两侧形成凸出的扣接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型线的截面形状为“Z”字形、“C”字形或梯形。
[0012]进一步地,所述型线的一侧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内凹的第一型线槽,所述第一型线槽的两侧形成凸出的扣接部,两个所述扣接部的截面与所述第一型线槽的截面形状互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型线的一侧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内凹的第二型线槽,所述第二型线槽的两侧形成凸出的扣接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型线槽的宽度等于两个所述扣接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型线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扣接部的深度。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本技术的中高压复合屏蔽电缆通过设置大致呈“Z”字形、“C”字形的型线,使型线能够在正、反方向相互紧密的扣接,在周向上能够相互牵拉受限,使导体芯整体更加紧凑,型线之间的缝隙更小,且在弯折状态下仍能够保持截面形状以及型线之间的紧凑性,且型线在绞合后不需要压紧工艺,保留材料本身的柔性,弯折状态下不会开裂,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电缆因弯折导致导芯放电击穿绝缘的概率发生。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非铠装型中高压复合屏蔽电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非铠装型中高压复合屏蔽电缆的层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非铠装型中高压复合屏蔽电缆中导体芯的层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a是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非铠装型中高压复合屏蔽电缆中型线的一种扣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4b是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非铠装型中高压复合屏蔽电缆的另一种扣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更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0023]由于目前中高压电缆的导芯是以绞合压紧的工艺生产,导致导芯的硬度变大,电缆整体的柔性降低,电缆在敷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转向弯折,而现有的导线均是圆导线,导线之间无相互牵制关系,因此弯折状态下外径一侧的导线间受到挤压缝隙会增大,产生气隙,且硬度大的导线在弯折情况下导体表面会出现裂缝,形成电树枝,均是导致绝缘击穿的因素,因此,用户所希望的产品是既要保证导线紧凑而又不失去柔软性。
[0024]结合图1

图3所示,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铠装型中高压复合屏蔽电缆,具有导芯紧凑且兼顾柔性的特点,能够在弯折情况下仍保持导线间的相对紧凑状态,以降低电缆因弯折导致导芯放电击穿绝缘的概率发生,非铠装型中高压复合屏蔽电缆主要包括电缆绝缘线芯1、填充层2、绕包带3、统包金属屏蔽层4和外护套5。
[0025]其中,电缆绝缘线芯1包括导体芯11和设置在导体芯11外侧的绝缘结构。
[0026]具体的,导体芯11包括圆形单线111和多层型线112,以沿径向方向正、反相对的两组型线112为一层,每层的两组型线112在圆形单线111周向上交叉错位分布,以使每层型线112在圆形单线111周向相互扣接,型线112的截面形状为能使每层型线112相互扣接绞合呈圆环的截面形状。
[0027]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圆形单线111和型线112均采用高导体率铝合金导体材料,高导电率合金导体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抗蠕变性、导热性和抗腐蚀性。
[0028]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圆形单线111采用截面为圆形的导体,置于整个电缆的轴心位置,型线112的截面形状采用“Z”字形、“C”字形或梯形,且分多层绞合在圆形单线111外侧,以使每层型线112相互扣接绞合形成表壁圆滑的管体。
[0029]进一步的,型线112在圆形单线111的外侧形成多层同心圆的管体,每层管体均由多个相互扣接的型线112绞合而成,由于同层的型线112在周向上依次正、反相互扣接,所以型线112在周向上受到相互牵拉的限制,即使在弯曲状态下也不会松散产生缝隙,型线112的形状可以相互间无缝的扣接。
[0030]如此,导体芯11整体更加紧凑,型线112之间的缝隙更小,且在弯折状态下仍能够保持截面形状以及型线112之间的紧凑性,且型线112在绞合后不需要压紧工艺,保留材料本身的柔性,弯折状态下不会开裂,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电缆因弯折导致导芯放电击穿绝缘的概率发生。
[0031]进一步地,型线112的一侧具有内凹的型线112槽,型线112槽的两侧形成凸出的扣接部,如此,大致呈“C”字形的型线112能够在正、反方向相互紧密的扣接,使型线112在周向上能够相互牵拉受限,使导体芯11即使在弯折状态下也不会松散。
[0032]结合图4a所示,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使导体芯11整体更加紧凑,型线112的一侧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内凹的第一型线槽1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铠装型中高压复合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缆绝缘线芯,其两两相切地被绕包带缠绕,形成截面为圆形的导电单元;填充层,填充在电缆绝缘线芯和绕包带之间;统包金属屏蔽层,疏绕在绕包带外侧;外护套,挤包在统包金属屏蔽层的外侧;其中,电缆绝缘线芯包括导体芯和设置在导体芯外侧的绝缘结构,所述导体芯包括圆形单线和分多层绞合在所述线芯外侧的型线,以沿径向方向正、反相对的两组所述型线为一层,每层的两组所述型线在所述线芯周向上交叉错位分布,以使每层所述型线在所述线芯周向相互扣接;所述型线的截面形状被设置成能使每层所述型线相互扣接绞合呈圆环的截面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铠装型中高压复合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结构包括依次设置在导体芯外侧的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柯斌张高洋韩冰陈永军崔朝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长峰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