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下料斗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807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混凝土下料斗口,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与所述下筒体分体设置,且通过筒体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筒体用于连接混凝土搅拌机的下料口,所述下筒体上设置有向斜下方出料的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分体结构的上筒体和下筒体,并利用上筒体连接混凝土搅拌机,设置下筒体的出料口的出料方向斜向下,能够匹配混凝土搅拌车的进料斗,提高卸料速度,同时,磨损的位置主要在下筒体,在磨损后,只需要更换下筒体即可,从而能够在提高卸料速度的基础上,降低使用成本。降低使用成本。降低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下料斗口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搅拌站(楼)
,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下料斗口。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搅拌车的正常进料速度是0.1m3/s,也就是说,3立方以上的混凝土搅拌机,需要在30秒完成卸料,然而,混凝土搅拌机的工作循环设计是一罐料的卸料时间为10秒,可见,其生产效率受出料速度影响极大,一般情况下无法在10秒内完成卸料。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加快生产速度,减少混凝土撒料的浪费,需要操作员紧盯放料过程,随时调整放料速度,即便这样,3方机放料时间一般会超过20秒,4.5方机放料时间通常在30秒以上,成了混凝土生产线影响生产效率的关键环节。
[0003]为提高生产效率,现有技术中有把主机下部的混凝土出料斗改成储存斗,这样虽然可以做到10秒钟将主机内的混凝土排空,但是,当混凝土塌落度小时,往往难于将混凝土储存斗中的料放出来,又造成生产过程故障频发。况且,增加混凝土储存斗需要升高整站的高度,增加了整站造价,也增加了能量消耗。
[0004]从混凝土放料过程的工作原理看,面临的问题是混凝土搅拌车进料速度慢。因混凝土搅拌车进料口处有一个进料口圈,该进料口圈的直径500mm,也就是说,通过该进料口圈的速度等于0.5米/秒时混凝土的进料速度是1m3/10秒,达到4.5m3/10秒时,速度达到2.5米/秒即可。在不考虑过程阻力的情况下,产生该速度仅需要0.32米的高差,实际情况是,在没有混凝土储存斗的情况下,从搅拌机至搅拌车进料圈的高差一般为2.5米,也就是说,在混凝土下落的过程中,若有1/8的能量转换为到达进料口圈处的动能,搅拌车的进料速度即可达到4.5m3/10秒。通过观察混凝土下料过程,混凝土进入搅拌车之前,能量损失很小,通过观察,混凝土下料速度在0.1m3/s时,出料口处混凝土料理流占出料口面积一般超不过1/4,混凝土土在此处的下落速度可达3m/s左右,其能量损失主要集中在混凝土进料斗处,因为混凝土进料口圈与水平面的夹角一般是12

15度,而混凝土搅拌站的下料口,一般是垂直下料,混凝土在进入搅拌车的进料斗后,其运动方向需要产生约75度的转折,其能量损失主要集中在该部位,实际生产中,也常见混凝土放料速度过快,会从搅拌车进料斗中溢出,造成浪费。因此,不得不降低混凝土下料速度,造成混凝土下料速度慢,如此以来,不仅会影响生产效率,还会造成混凝土搅拌车进料口的过快磨损。
[0005]授权公告号为CN 209381132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供一种混凝土卸料斗,用于将混凝土卸出至接料装置,包括集料斗、连接机构和缓冲导流机构,集料斗下部设置有出口,缓冲导流机构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地设置在出口处,缓冲导流机构包括依次连通的过渡段、连接段和导流段,过渡段与出口连通,为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的圆锥体,导流段为倾斜布置的圆柱体,连接段为设置在过渡段与导流段之间的三角圆柱体,导流段与接料装置连通;该方案通过设置缓冲段来降低混凝土进入接料装置的速度,但是,随着速度的缓冲,会造成对于卸料斗缓冲段较大的冲击,而加速磨损,在磨损严重后只能整体进行更换,增加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下料斗口,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设置分体结构的上筒体和下筒体,并利用上筒体连接混凝土搅拌机,设置下筒体的出料口的出料方向斜向下,能够匹配混凝土搅拌车的进料斗,提高卸料速度,同时,磨损的位置主要在下筒体,在磨损后,只需要更换下筒体即可,从而能够在提高卸料速度的基础上,降低使用成本。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8]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下料斗口,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与所述下筒体分体设置,且通过筒体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筒体用于连接混凝土搅拌机的下料口,所述下筒体上设置有向斜下方出料的出料口。
[0009]优选地,所述筒体连接结构为卡箍结构。
[0010]优选地,所述上筒体和所述下筒体整体呈偏心锥结构,所述出料口的出料方向与所述偏心锥结构的偏心方向一致。
[0011]优选地,所述出料口的出料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度。
[0012]优选地,所述上筒体和所述下筒体均采用耐磨合金铸铁铸造。
[0013]优选地,所述出料口两侧设置有泄压槽。
[0014]优选地,所述泄压槽呈鸭嘴型。
[0015]优选地,所述上筒体通过直段连接圈连接在混凝土搅拌机的下料口,所述直段连接圈底端设置有上法兰,所述上筒体顶端设置有下法兰,所述上法兰和所述下法兰通过螺栓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直段连接圈采用16Mn钢板卷制而成。
[0017]优选地,所述直段连接圈的直径为800mm。
[0018]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9](1)本技术通过设置分体结构的上筒体和下筒体,并利用上筒体连接混凝土搅拌机,设置下筒体的出料口的出料方向斜向下,能够匹配混凝土搅拌车的进料斗,提高卸料速度,同时,磨损的位置主要在下筒体,在磨损后,只需要更换下筒体即可,从而能够在提高卸料速度的基础上,降低使用成本;
[0020](2)本技术连接上筒体和下筒体的筒体连接结构为卡箍结构,卡箍结构紧固和拆卸较为方便,能够便于对下筒体进行更换和安装;
[0021](3)本技术上筒体和所述下筒体整体呈偏心锥结构,出料口的出料方向与偏心锥结构的偏心方向一致,能够便于混凝土落料,减缓混凝土落料过程中对于上筒体和下筒体的冲击,降低磨损状况,而在磨损后又可以便于更换;
[0022](4)本技术出料口的出料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度,这个角度兼顾了混凝土在下料斗内流动顺畅与获得较大的水平分速度之间的关系,在搅拌半干硬性混凝土时,依然可以获得理想的下料效果;
[0023](5)本技术出料口两侧设置有泄压槽,能够减小出料阻力,便于出料,另外,泄压槽可以选择鸭嘴型的形式,能够便于制作,泄压效果也较为理想。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应用场景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图2的仰视图;
[0028]其中,1、混凝土搅拌机;2、混凝土下料斗口;3、混凝土搅拌车;21、上法兰;22、螺栓;23、下筒体;231、泄压槽;232、出料口;24、筒体连接结构;25、上筒体;26、下法兰;27、直段连接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下料斗口,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与所述下筒体分体设置,且通过筒体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筒体用于连接混凝土搅拌机的下料口,所述下筒体上设置有向斜下方出料的出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下料斗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连接结构为卡箍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下料斗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和所述下筒体整体呈偏心锥结构,所述出料口的出料方向与所述偏心锥结构的偏心方向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下料斗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的出料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下料斗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和所述下筒体均采用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根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机械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