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保温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7970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保温墙板,所述墙板由多干小块墙板通过榫卯结构组装而成,所述小块墙板包括第一网格布层、第一钢丝网片层、第一填充层、第二钢丝网片层、第二填充层、第二网格布层和链接钢筋,所述第一钢丝网片层外侧设有第一网格布层,第一钢丝网片层内侧与多根链接钢筋一端固定相连,所述链接钢筋的另一端与第二钢丝网片层固定相连,所述第一钢丝网片层内侧为第一填充层,所述第一填充层与第二钢丝网片层间隔布置,所述第二钢丝网片层与第二网格布层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填充层内侧与第二网格布层之间形成第二填充层。该自保温墙板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施工周期短、同时具备内墙支撑强度的优点。墙支撑强度的优点。墙支撑强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保温墙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保温
,具体涉及一种自保温墙板。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以后,需要外墙外侧做保温结构,但在施工过程,主体结构是浇筑水泥墙体,非主体区域例如窗台下沿或非承重区域均是先采用空心砖转进行砌筑,进而在砖墙外侧通过外挂结构进行保温层施工,同时主体的水泥墙体外侧同样需要采用外挂结构进行保温层施工,但由于受现有施工工艺的限制砖墙外侧的保温层无法保证与水泥墙体外侧的保温层在同一平面而产生施工段差,影响墙体的保温效果;另一方面,先砌筑砖墙再外挂保温层,需要两道施工工艺,施工周期长且费用高,采用外挂结构进行保温层施工随着时间侵蚀会产生脱落风险。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施工周期短、同时具备内墙和保温的自保温墙板以优化解决上述问题,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直困扰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保温墙板,针对非承重墙体施工繁琐、成本高且易脱落的问题,提供一种内板及保温层一体式结构,通过一次施工完成两道工序,有效解决现有保温墙体施工及结构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自保温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由多干小块墙板通过榫卯结构组装而成,所述小块墙板包括第一网格布层、第一钢丝网片层、第一填充层、第二钢丝网片层、第二填充层、第二网格布层和链接钢筋,所述第一钢丝网片层外侧设有第一网格布层,第一钢丝网片层内侧与多根链接钢筋一端固定相连,所述链接钢筋的另一端与第二钢丝网片层固定相连,所述第一钢丝网片层内侧为第一填充层,所述第一填充层与第二钢丝网片层间隔布置,所述第二钢丝网片层与第二网格布层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填充层内侧与第二网格布层之间形成第二填充层。
[000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填充层为聚苯颗粒混凝土填充层。
[000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填充层为砂浆填充层。
[000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填充层为轻集料混凝土填充层。
[000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填充层为实心结构。
[00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填充层为空心结构。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该自保温墙板在在制造过程中,首先依据水泥浇筑墙体的厚度确定该自保温墙板厚度;所述墙板由多块小块墙板通过拼接组装而成,所述小块墙板包括第一网格布层、第一钢丝网片层、第一填充层、第二钢丝网片层、第二填充层、第二网格布层和链接钢筋,所述第一钢丝网片层外侧设有第一网格布层,第一钢丝网片层内侧与多根链接钢筋一端固定相
连,所述链接钢筋的另一端与第二钢丝网片层固定相连,所述多根链接钢筋一端与第一钢丝网片层内侧直接焊接相连,链接钢筋另一端与第二钢丝网片层焊接相连,采用链接钢筋替代长螺杆,采用焊接相连替代螺接从而可以简化生产工艺的同时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所述第一钢丝网片层内侧为第一填充层,所述第一填充层为聚苯颗粒混凝土填充层或者砂浆填充层;所述第一填充层与第二钢丝网片层间隔布置,所述第二钢丝网片层与第二网格布层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填充层内侧与第二网格布层之间形成第二填充层,所述第二填充层为实心轻集料混凝土填充层或者空心轻集料混凝土填充层,采用实心轻集料混凝土填充层可以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采用空心轻集料混凝土填充层可降低重量,为运输及安装提供便利;
[0013]在生产时,首先将所述多根链接钢筋一端与第一钢丝网片层内侧直接焊接相连,链接钢筋另一端与第二钢丝网片层焊接相连,整体水平放置按照第一填充层的厚度浇筑聚苯颗粒混凝土填充层或者砂浆填充层,待凝固后,在第一填充层外侧添加第一网格布层;然后将第一网格布层、第一钢丝网片层、第一填充层、第二钢丝网片层放置到卧模中,浇筑第二填充层即轻集料混凝土,待第二填充层凝固后,在第二填充层外侧添加第二网格布层,从而完成自保温墙板的生产。在施工过程该自保温墙板的整个施工过程如砌砖墙一样,且所述小块墙板一端与另外一小块墙板一端拼接配合,所述小块墙板的长、宽、高依据墙体厚度进行多种尺寸设计,其目的是增加该自保温墙板的通用性,便于市场推广应用,该自保温墙板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施工周期短、同时具备内墙支撑强度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自保温墙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6]1、第一钢丝网片层;2、第一网格布层;3、第一填充层;4、链接钢筋;5、第二网格布层;6、第二填充层;7、第二钢丝网片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自保温墙板中的一块独立墙板的结构,该自保温墙板在在制造过程中,首先依据水泥浇筑墙体的厚度确定该自保温墙板厚度,墙板由多块小块墙板通过拼接组装而成,小块墙板包括第一网格布层2、第一钢丝网片层1、第一填充层3、第二钢丝网片层7、第二填充层6、第二网格布层5和链接钢筋4,第一钢丝网片层1外侧设有第一网格布层2,第一钢丝网片层1内侧与多根链接钢筋4一端固定相连,链接钢筋4的另一端与第二钢丝网片层7固定相连,链接钢筋4的一端与第一钢丝网片层1内侧直接焊接相连,链接钢筋4的另一端与第二钢丝网片层7焊接相连,采用链接钢筋4替代长螺杆,采用焊接相连替代螺接从而可以简化生产工艺的同时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第一钢丝网片层1内侧为第一填充层3,第一填充层3材料为聚苯颗粒混凝土填充层或者砂浆填充层;第一填充层3与第二钢丝网片层7间隔布置,第二钢丝网片层7与第二网格布层5间隔布置,第一填充层3内侧与第二网格布层5之间形成第二填充层6,第二填充层6材料为实心轻集料混凝土填充层或者空心轻集料混凝土填充层,采用实心轻集料混凝土填充层可以简化生产工艺,降
低生产成本;采用空心轻集料混凝土填充层可降低重量,为运输及安装提供便利;
[0019]在生产时,首先将多根链接钢筋4的一端与第一钢丝网片层1内侧直接焊接相连,链接钢筋4另一端与第二钢丝网片层7焊接相连,整体水平放置按照第一填充层3的厚度浇筑聚苯颗粒混凝土填充层或者砂浆填充层,待凝固后,在第一填充层3外侧添加第一网格布层2;然后将第一网格布层2、第一钢丝网片层1、第一填充层3、第二钢丝网片层7放置到卧模中,然后浇筑第二填充层6即轻集料混凝土,待第二填充层6凝固后,在第二填充层6外侧添加第二网格布层5,从而完成自保温墙板的生产。在施工过程该自保温墙板的整个施工过程如砌砖墙一样,且一小块墙板一端与另外一小块墙板一端拼接配合,小块墙板的长、宽、高依据墙体厚度进行多种尺寸设计,其目的是增加该自保温墙板的通用性,便于市场推广应用,该自保温墙板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施工周期短、同时具备内墙支撑强度的优点。
[0020]本实施例只是对本技术构思和实现的一个说明,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在本技术构思下,未经实质变换的技术方案仍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保温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由多干小块墙板通过榫卯结构组装而成,所述小块墙板包括第一网格布层、第一钢丝网片层、第一填充层、第二钢丝网片层、第二填充层、第二网格布层和链接钢筋,所述第一钢丝网片层外侧设有第一网格布层,第一钢丝网片层内侧与多根链接钢筋一端固定相连,所述链接钢筋的另一端与第二钢丝网片层固定相连,所述第一钢丝网片层内侧为第一填充层,所述第一填充层与第二钢丝网片层间隔布置,所述第二钢丝网片层与第二网格布层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鹏高艳丽丁浩然余泳航郝术玮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明山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