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处理用膜组防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7901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处理用膜组防堵装置,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的内部开设有处理槽,该水处理用膜组防堵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一缠绕辊、第二缠绕辊与顶柱,在本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首先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一缠绕辊转动,使得第一缠绕辊外侧的滤膜带放出,接着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二缠绕辊转动,使得第二缠绕辊对滤膜带进行缠绕,使得之前处于工作状态的部分滤膜带移动至第二缠绕辊的一侧,接着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转动轴转动,如此往复使得顶柱对滤膜带进行振动,使得滤膜带滤孔中的杂质振出至收集腔内部,从而能够自动对滤膜带滤孔中的杂质进行清理,防止滤膜带堵塞。防止滤膜带堵塞。防止滤膜带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处理用膜组防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水处理用膜组防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处理的方式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人类进行水处理的方式已经有相当多年历史,物理方法包括利用各种孔径大小不同的滤材,利用吸附或阻隔方式,将水中的杂质排除在外,吸附方式中较重要者为以活性炭进行吸附,阻隔方法则是将水通过滤材,让体积较大的杂质无法通过,进而获得较为干净的水。水处理需要使用到膜组,然后膜组使用时间较长后,膜组容易堵塞影响水处理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处理用膜组防堵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处理用膜组防堵装置,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的内部开设有处理槽,所述处理箱内部且位于处理槽的两侧均开设有处理腔,右侧所述处理腔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二缠绕辊,左侧所述处理腔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一缠绕辊,所述第一缠绕辊的外侧缠绕有滤膜带,所述处理箱内部且位于处理槽与处理腔之间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滤膜带的一端穿过固定槽并延伸至处理腔内部并与第二缠绕辊外侧相连接,所述处理腔内腔且位于滤膜带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两根限位辊,所述处理腔内腔分别位于第二缠绕辊与第一缠绕辊的一侧均设置有振动箱,所述振动箱的内腔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侧均套设有若干个凸轮,所述振动箱内腔均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均设置有若干个顶柱,所述顶柱的外侧均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顶柱的一端均延伸至振动箱的下方。
[0005]优选的,所述振动箱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均与转动轴的一端相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固定槽内腔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端均设置有密封垫。
[0007]优选的,所述处理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水斗,所述处理箱的底部设置有排出管。
[0008]优选的,所述处理腔内部且位于第一缠绕辊与第二缠绕辊的下方均设置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顶部均开设有收集腔,所述处理箱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均延伸至收集腔内部并设置有刮板,所述收集箱的顶部且位于收集腔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收集箱内壁的顶部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均延伸至连接槽内部并设置有推板,所述收集箱的底部均设置有出废管,所述出废管的底部均延伸至处理箱的下方。
[0009]优选的,所述处理腔内腔且位于第二缠绕辊与第一缠绕辊的下方均转动连接有清洁辊,所述处理箱的一侧且位于清洁辊的一端均设置有第四伺服电机,所述第四伺服电机
的输出端均与清洁辊的一端相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处理箱的一侧且位于第二缠绕辊的一端设置有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缠绕辊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处理箱的一侧且位于第一缠绕辊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缠绕辊的一端相连接。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处理用膜组防堵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该水处理用膜组防堵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一缠绕辊、第二缠绕辊与顶柱,在本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首先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一缠绕辊转动,使得第一缠绕辊外侧的滤膜带放出,接着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二缠绕辊转动,使得第二缠绕辊对滤膜带进行缠绕,使得之前处于工作状态的部分滤膜带移动至第二缠绕辊的一侧,接着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转动轴转动,如此往复使得顶柱对滤膜带进行振动,使得滤膜带滤孔中的杂质振出至收集腔内部,从而能够自动对滤膜带滤孔中的杂质进行清理,防止滤膜带堵塞。
[0013]2、该水处理用膜组防堵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刮板与推板,需要取出杂质时,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推动刮板移动,使得刮板推动收集腔内部的杂质移动,然后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推动推板移动,使得推板推动收集腔内部的杂质通过出废管排出,从而方便对清理出的杂质进行收集处理。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1的A处放大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1的B处放大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图1的C处放大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图1的D处放大图;
[0020]图7为本技术图1的E处放大图。
[0021]图中:1、处理箱;2、处理槽;3、处理腔;4、收集箱;5、第一缠绕辊;6、第二缠绕辊;7、排出管;8、进水斗;9、限位辊;10、滤膜带;11、固定槽;12、气缸;13、密封垫;14、振动箱;15、第一伺服电机;16、转动轴;17、凸轮;18、移动板;19、复位弹簧;20、顶柱;21、第二伺服电机;22、第三伺服电机;23、第一电动伸缩杆;24、收集腔;25、刮板;27、连接槽;28、推板;29、第二电动伸缩杆;30、出废管;31、第四伺服电机;32、清洁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请参阅图1至图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处理用膜组防堵装置,包括处理箱1,处理箱1的内部开设有处理槽2,处理箱1内部且位于处理槽2的两侧均开设有处理腔3,右侧处理腔3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二缠绕辊6,左侧处理腔3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一缠绕辊5,第一缠绕辊5的外侧缠绕有滤膜带10,处理箱1内部且位于处理槽2与处理腔3之间
均开设有固定槽11,滤膜带10的一端穿过固定槽11并延伸至处理腔3内部并与第二缠绕辊6外侧相连接,处理腔3内腔且位于滤膜带10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两根限位辊9,处理腔3内腔分别位于第二缠绕辊6与第一缠绕辊5的一侧均设置有振动箱14,振动箱14的内腔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6,转动轴16的外侧均套设有若干个凸轮17,振动箱14内腔均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8,移动板18的底部均设置有若干个顶柱20,顶柱20的外侧均套设有复位弹簧19,顶柱20的一端均延伸至振动箱14的下方。
[0024]振动箱14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带动转动轴16转动的第一伺服电机15,第一伺服电机15的输出端均与转动轴16的一端相连接,复位弹簧19的顶端均与移动板18的底部相连接,复位弹簧19的底部均与振动箱14内腔的底部相连接,使得第一伺服电机15的输出端能够带动转动轴16转动,固定槽11内腔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气缸12,气缸12的活塞端均设置有密封垫13,通过密封垫13进行密封,处理箱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进水的进水斗8,处理箱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排水的排出管7,水通过进水斗8进入至处理槽2内部,然后通过滤膜带10进行过滤,使得过滤后的水通过排出管7排出,处理腔3内部且位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处理用膜组防堵装置,包括处理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1)的内部开设有处理槽(2),所述处理箱(1)内部且位于处理槽(2)的两侧均开设有处理腔(3),右侧所述处理腔(3)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二缠绕辊(6),左侧所述处理腔(3)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一缠绕辊(5),所述第一缠绕辊(5)的外侧缠绕有滤膜带(10),所述处理箱(1)内部且位于处理槽(2)与处理腔(3)之间均开设有固定槽(11),所述滤膜带(10)的一端穿过固定槽(11)并延伸至处理腔(3)内部并与第二缠绕辊(6)外侧相连接,所述处理腔(3)内腔且位于滤膜带(10)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两根限位辊(9),所述处理腔(3)内腔分别位于第二缠绕辊(6)与第一缠绕辊(5)的一侧均设置有振动箱(14),所述振动箱(14)的内腔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6),所述转动轴(16)的外侧均套设有若干个凸轮(17),所述振动箱(14)内腔均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8),所述移动板(18)的底部均设置有若干个顶柱(20),所述顶柱(20)的外侧均套设有复位弹簧(19),所述顶柱(20)的一端均延伸至振动箱(14)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处理用膜组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箱(14)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15),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5)的输出端均与转动轴(16)的一端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处理用膜组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11)内腔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气缸(12),所述气缸(12)的活塞端均设置有密封垫(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处理用膜组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钧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钧瀚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