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圈本封面翻页设备。它包括机架和其上设有的传送带组件,所述传送带组件的传送路径上依次设有翻页机构、翻本机构、换向机构和堆叠机构;翻页机构包括相对所述机架可动的吸盘组件和档杆;翻本机构包括转轴和若干固定在转轴上的夹持片;换向机构包括上转动盘、下转动盘以及抬高机构;堆叠机构包括两片位于线圈本输入路径两侧的夹板、可将线圈本从所述传送带组件向上推入两夹板之间的抬高座、可将线圈本以固定高度限位在两夹板之间的限位组件以及将堆叠在所述限位组件上的线圈本一起推出的推出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搭配现有的线圈本生产流水线,可全自动完成对线圈本的翻封面工作,生产效率较高。生产效率较高。生产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圈本封面翻页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线圈本生产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线圈本封面翻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笔记本主要分为胶装本、线装本和线圈本,其中线圈本具有书页翻页时不会产生翻折痕迹的优点,同样不会出现脱胶、脱线的情况。现有线圈本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自动化设备将两封面、书芯和线圈组装在一起,但受限于工艺,产出的线圈本为两封面处于同一侧设置,因此还需要一个翻页的工序。目前翻页的工序大多由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不高,如果能开发一款可以自动翻页的设备,对线圈本的生产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圈本封面翻页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人工翻页效率低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线圈本封面翻页设备,所述线圈本包括纸芯、第一封面、第二封面以及线圈,第一封面和第二封面为同侧分布,翻页设备包括机架和其上设有的传送带组件,所述传送带组件的传送路径上依次设有翻页机构、翻本机构、换向机构和堆叠机构,所述线圈本均以线圈朝后、两封面朝上的姿态进入所述传送带组件;
[0005]所述翻页机构整体位于传送带组件的上侧,包括相对所述机架可动的吸盘组件和档杆,所述传送带组件将线圈本送至翻页机构下方后停止,所述吸盘组件可将圈本的第一封面吸附并向上翻开,同时所述档杆移动至被翻开的第一封面下侧,然后吸盘组件松开,传送带组件再次运转,所述线圈本在传送带组件带动下与所述档杆产生相对移动使第一封面向后翻转至完全翻面状态;
[0006]所述翻本机构包括转轴和若干固定在所述转轴上的夹持片,翻页后的线圈本的纸芯和第二封面经由传送带组件推送至所述夹持片上,所述第一封面整体位于夹持片外侧,所述转轴转动带动夹持片和线圈本同步翻转180度,使所述线圈本完成翻本动作重新落回传送带组件,此时所述线圈为朝前设置,第一封面和第二封面分别位于纸芯的上下侧;
[0007]所述换向机构包括位于线圈本传送路径上侧的上转动盘、位于线圈本传送路径下侧的下转动盘以及推动下转动盘向所述上转动盘靠近的抬高机构,当线圈本流经换向机构时,所述抬高机构抬高下转动盘使其带动线圈本紧靠上转动盘,随后两转动盘转动180度,然后抬高机构归位,线圈本回到传送带组件上,所述抬高机构一般为气缸;所述换向机构为间隔作业,使输出的任意两相邻线圈本朝向均反向;
[0008]所述堆叠机构包括两片位于线圈本输入路径两侧的夹板、可将线圈本从所述传送带组件向上推入两夹板之间的抬高座、可将线圈本以固定高度限位在两夹板之间的限位组件以及将堆叠在所述限位组件上的线圈本一起推出的推出板,推出板的移动路径为水平,抬高座一般由气缸控制上下移动,推出板也可通过气缸控制移动;所述机架上还设有接收
从所述堆叠机构推出的线圈本的输出传送带。本技术可搭配现有的线圈本生产流水线,可全自动完成对线圈本的翻封面工作,生产效率较高。
[0009]进一步的,所述翻本机构还包括有防止所述线圈本在翻本过程中第一封面产生较大的外翻动作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位于线圈本的翻本路径外侧。
[0010]进一步的,所述换向机构还包括有相对机架水平滑动的滑动座,滑动方向与传送带组件平行,所述上转动盘、下转动盘和抬高机构均安装在所述滑动座上,所述机架上设有控制滑动座移动的第三气缸,所述上转动盘上设有齿轮,所述机架上固定有与齿轮啮合且与滑动座移动方向平行的齿条,当抬高机构抬高下转动盘后,所述第三气缸推动滑动座沿传送方向滑动,此时齿轮与齿条发生相对运动,同步带动上转动盘转动180度,然后抬高机构归位,第三气缸带动滑动座退回原位。
[00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转动连接在所述夹板上的第一翻转片,转动轴为水平,所述第一翻转片上固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夹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翻转片被线圈本从下往上推动时会被动朝上翻转,线圈本完全通过后所述复位弹簧拉动所述限位块与夹板重新抵合,使第一翻转片恢复水平;两个第一翻转片用于支撑线圈本的上下侧。两第一翻转片从两侧承托住线圈本,线圈本可从下往上不断堆叠,这样的结构简单,无需动力控制,可靠性高,还不容易对本子造成损伤。
[0012]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有支撑所述线圈本前后侧的第二翻转片和第三翻转片,所述第二翻转片相对所述机架转动连接,同时机架上设有可控制第二翻转片上下翻转的第四气缸,当抬高座要推动线圈本往上时,需要先控制第二翻转片向下翻转,线圈本抬高到位后,第二翻转片回转至与该线圈本底部抵合;所述机架上设有竖直的支杆,第三翻转片转动装配在所述支杆上,所述第三翻转片与支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可驱动第三翻转片向线圈本一侧翻转,第三翻转片顶部可参与承托线圈本,所述第三翻转片被线圈本从下往上推动时可适应性朝内翻转。这样第二翻转片、第三翻转片搭配两第一翻转片,可以从四个方向承托住线圈本,承托更加稳固。其中两个第一翻转片和第三翻转片在本子上行过程中很容易被本子推开,整个通过过程中的挤压力很小,不会对本子产生损伤。
[0013]进一步的,堆叠机构还包括有竖直设置的第五气缸和固定在第五气缸输出杆上的压板,所述压板可压在被所述限位组件承托的线圈本上侧,所述第五气缸上设有泄压阀。在泄压阀的作用下,压板可对线圈本一直提供压力,同时允许新的线圈本送入堆叠机构内,在压板的压力下,堆叠在一起的线圈本相互之间不容易产生位移,也就使得堆叠更加整齐。要注意的是,在推出板工作之前,需要抬起压板。
[0014]进一步的,传送带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翻页机构工作区域的第一传送带、位于所述翻本机构工作区域的第二传送带、位于所述换向机构工作区域的第三传送带和位于所述堆叠机构工作区域的第四传送带,四组传送带为依次首尾相连。因为翻页机构区域的传送带需要配合停启,而翻本机构、换向机构和堆叠机构区域的传送带可以连续运转,为此传送带组件由四组传送带组成,相互之间互不干扰。
[0015]进一步的,所述输出传送带的后侧还设有滚筒台,所述滚筒台由若干水平并排的滚筒组成。堆叠后的线圈本被输出传送带送入滚筒台上,增加了操作空间,便于工人们对堆叠的本子进行后续操作。
[0016]因此,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包括机架和其上设有的传送带组件,所述传送带组件的传送路径上依次设有翻页机构、翻本机构、换向机构和堆叠机构,线圈本依次经过上述工位后可全自动完成对线圈本的翻封面动作,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7]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2是附图1的A部放大图;
[0019]附图3是附图1的B部放大图;
[0020]附图4是换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5是堆叠机构的前视图;
[0022]附图6是附图5中抬高座抬高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7是线圈本在翻页机构、翻本机构和传送带组件上的姿态变化图;
[0024]附图8是堆叠机构的侧视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本封面翻页设备,所述线圈本包括纸芯、第一封面、第二封面以及线圈,第一封面和第二封面为同侧分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其上设有的传送带组件,所述传送带组件的传送路径上依次设有翻页机构、翻本机构、换向机构和堆叠机构,所述线圈本均以线圈朝后、两封面朝上的姿态进入所述传送带组件;所述翻页机构整体位于传送带组件的上侧,包括相对所述机架可动的吸盘组件和档杆;所述翻本机构包括转轴和若干固定在所述转轴上的夹持片,翻页后的线圈本的纸芯和第二封面经由传送带组件推送至所述夹持片上,所述第一封面整体位于夹持片外侧,所述转轴转动带动夹持片和线圈本同步翻转180度;所述换向机构包括位于线圈本传送路径上侧的上转动盘、位于线圈本传送路径下侧的下转动盘以及推动下转动盘向所述上转动盘靠近的抬高机构;所述换向机构为间隔作业,使输出的任意两相邻线圈本朝向均反向;所述堆叠机构包括两片位于线圈本输入路径两侧的夹板、可将线圈本从所述传送带组件向上推入两夹板之间的抬高座、可将线圈本以固定高度限位在两夹板之间的限位组件以及将堆叠在所述限位组件上的线圈本一起推出的推出板,推出板的移动路径为水平;所述机架上还设有接收从所述堆叠机构推出的线圈本的输出传送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本封面翻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本机构还包括有防止所述线圈本在翻本过程中第一封面产生较大的外翻动作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位于线圈本的翻本路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本封面翻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机构还包括有相对机架水平滑动的滑动座,滑动方向与传送带组件平行,所述上转动盘、下转动盘和抬高机构均安装在所述滑动座上,所述机架上设有控制滑动座移动的第三气缸,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正森,吴美忠,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市一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