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7734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风扇,包括导风壳、第一风机模组、第二风机模组、电池和电路板,导风壳内设有风道和安装腔,风道与安装腔沿着导风壳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风机模组与第二风机模组安装于风道内并沿着导风壳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风机模组沿着第二风机模组的径向方向设置在第二风机模组的一侧,电池与电路板分别安装于安装腔内,导风壳设有连通风道的出风口和进风口,出风口沿着导风壳的宽度方向设置,进风口沿着导风壳的高度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便携风扇不仅减小了便携风扇的整体体积,还优化了便携风扇的内部空间。还优化了便携风扇的内部空间。还优化了便携风扇的内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风扇


[0001]本技术涉及风扇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便携风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便携风扇的电池、电路板以及按键等元器件在便携风扇的内部所占空间较大。进而造成便携风扇内部的空间利用率极低,不利于便携风扇的小型化;同时,还会造成便携风扇的风道的空间占比较低,最终降低便携风扇的出风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风扇,不仅减小了便携风扇的整体体积,还优化了便携风扇的内部空间。
[0004]一种便携风扇,包括导风壳、第一风机模组、第二风机模组、电池和电路板,导风壳内设有风道和安装腔,风道与安装腔沿着导风壳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风机模组与第二风机模组安装于风道内并沿着导风壳的长度方向水平间隔设置,第一风机模组沿着第二风机模组的径向方向设置在第二风机模组的一侧,电池与电路板分别安装于安装腔内,导风壳设有连通风道的出风口和进风口,出风口沿着导风壳的宽度方向设置,进风口沿着导风壳的高度方向设置。
[000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导风壳内设有第一蜗壳部、第一蜗舌部、第二蜗壳部和第二蜗舌部,所述第一风机模组安装于所述第一蜗壳部内,所述第一蜗舌部与所述第一蜗壳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蜗舌部设有一个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机模组安装于所述第二蜗壳部内,所述第二蜗舌部与所述第二蜗壳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蜗舌部设有一个所述出风口;两所述出风口朝向同一方向出风。
[000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导风壳包括相对设置的前壳部和马达支架,所述前壳部与所述马达支架固定连接形成所述风道,所述第一蜗壳部、所述第一蜗舌部、所述第二蜗壳部以及所述第二蜗舌部均固定连接于所述风道内。
[000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导风壳设有两个所述进风口,两个所述进风口均设于所述前壳部上,两个所述进风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蜗壳部与所述第二蜗壳部的内部。
[000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导风壳还包括后壳部,所述后壳部与所述前壳部相对设置,所述后壳部与所述前壳部固定连接,所述马达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壳部与所述前壳部之间,所述马达支架与所述后壳部之间形成所述安装腔。
[000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安装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安装腔分割为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所述电池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容置槽,所述电池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001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便携风扇还包括前侧板,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导风壳固定连接,所述前侧板设有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
[001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蜗舌部远离所述第一蜗舌部的一侧与所述前
壳部的侧边间隔设置形成安装按键组件的安装空间,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按钮部和响应元件,所述按钮部穿过所述前侧板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响应元件与所述按钮部联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响应元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001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导风壳相对所述前侧板的一侧还设有连接孔,所述便携风扇还包括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安装于所述连接孔内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001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便携风扇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所述导风壳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所述第一外壳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一外壳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连通所述进风口。
[0014]本技术的便携风扇的风道与安装腔沿着导风壳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风机模组与第二风机模组安装于风道内并沿着导风壳的长度方向水平间隔设置;电池与电路板分别安装于安装腔内,电池沿着第一风机模组的轴向方向与第一风机模组对应设置,电路板沿着第二风机模组的轴向方向与第二风机模组对应设置。因此,风道的长宽就是整个便携风扇的长宽,而风道的高度加上电路板或者电池的厚度即是整个便携风扇高度,故不仅减小了便携风扇的体积,优化了便携风扇的内部空间;还能使得便携风扇的风道可以做得更大。同时,出风口沿着导风壳的宽度方向设置,进风口沿着导风壳的高度方向设置,改变了便携风扇的外观形式,提升了便携风扇的美感。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便携风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便携风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便携风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便携风扇另一视角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的便携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照图1至图5,便携风扇包括导风壳11、第一风机模组12、第二风机模组13、电池14和电路板15,导风壳11内设有风道101和安装腔102,风道101与安装腔102沿着导风壳1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风机模组12与第二风机模组13安装于风道101内并沿着导风壳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风机模组12沿着第二风机模组13的径向方向设置在第二风机模组13的一侧,电池14与电路板15分别位于安装腔102内,电池14沿着第一风机模组12的轴向方向与第一风机模组12对应设置,电路板15沿着第二风机模组13的轴向方向与第二风机模组13对应设置,导风壳11设有连通风道101的出风口103和进风口104,出风口103沿着导风壳11的宽度方向设置,进风口104沿着导风壳11的高度方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模组12与第二风机模组13均为离心风机模组,离心风机的径向方向即导风壳11的宽度方向,离心风机的轴向方向即导风壳11的高度方向,两个离心风机的总长度方向即导风壳11的长度方向,且两个离心风机的旋转方向相反。
[0021]本技术的便携风扇的风道101与安装腔102沿着导风壳1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风机模组12与第二风机模组13安装于风道101内并沿着导风壳11的长度方向水
平间隔设置;电池14与电路板15分别安装于安装腔102内,电池14沿着第一风机模组12的轴向方向与第一风机模组12对应设置,电路板15沿着第二风机模组13的轴向方向与第二风机模组13对应设置。因此,风道101的长宽就是整个便携风扇的长宽,而风道101的高度加上电路板15或者电池14的厚度即是整个便携风扇高度,故不仅减小了便携风扇的体积,优化了便携风扇的内部空间;还能使得便携风扇的风道101可以做得更大。同时,出风口103沿着导风壳11的宽度方向设置,进风口104沿着导风壳11的高度方向设置,改变了便携风扇的外观形式,提升了便携风扇的美感。
[0022]进一步地,导风壳11包括相对设置的前壳部111与后壳部113、以及连接在前壳部111与后壳部113之间的马达支架112,前壳部111与马达支架112之间固定连接形成风道101,马达支架112与后壳部113之间固定连接形成安装腔102。
[0023]进一步地,导风壳11内设有第一蜗壳部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风壳(11)、第一风机模组(12)、第二风机模组(13)、电池(14)和电路板(15),所述导风壳(11)内设有风道(101)和安装腔(102),所述风道(101)与所述安装腔(102)沿着所述导风壳(1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风机模组(12)与所述第二风机模组(13)安装于所述风道(101)内并沿着所述导风壳(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风机模组(12)沿着所述第二风机模组(13)的径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机模组(13)的一侧,所述电池(14)与所述电路板(15)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腔(102)内,所述导风壳(11)设有连通所述风道(101)的出风口(103)和进风口(104),所述出风口(103)沿着所述导风壳(1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进风口(104)沿着所述导风壳(11)的高度方向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壳(11)内设有第一蜗壳部(1111)、第一蜗舌部(1112)、第二蜗壳部(1113)和第二蜗舌部(1114),所述第一风机模组(12)安装于所述第一蜗壳部(1111)内,所述第一蜗舌部(1112)与所述第一蜗壳部(11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蜗舌部(1112)设有一个所述出风口(103);所述第二风机模组(13)安装于所述第二蜗壳部(1113)内,所述第二蜗舌部(1114)与所述第二蜗壳部(11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蜗舌部(1114)设有一个所述出风口(103);两所述出风口(103)朝向同一方向出风。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壳(11)包括相对设置的前壳部(111)和马达支架(112),所述前壳部(111)与所述马达支架(112)固定连接形成所述风道(101),所述第一蜗壳部(1111)、所述第一蜗舌部(1112)、所述第二蜗壳部(1113)以及所述第二蜗舌部(1114)均固定连接于所述风道(101)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壳(11)设有两个所述进风口(104),两个所述进风口(104)均设于所述前壳部(111)上,两个所述进风口(104)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蜗壳部(1111)与所述第二蜗壳部(1113)的内部。5.如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加华杨广王永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