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智能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7715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电智能管理装置,其组成包括电能计量模块、阻性负载检测模块、以及微处理器和控制单元,其特征是:供电线路的火线L通过电流传感器(1)和继电器(7)的开关接点进入用户用电器(2),在电流传感器(1)上形成的与负载相应的电压信号,同时传送到电能计量模块(3)和阻性负载检测模块,电能计量模块(3)同时接收火线的电压信号,进行电能计量,将计量结果以脉冲的形式传给微处理器(4),阻性负载检测模块接收到的负载电流信号首先进入到差动放大模块(8),将负载电流信号进行一级放大,再进入调整放大模块(9)进行二级放大,信号放大到一个相应的幅值进入开关滤波器(10),开关滤波器(10)根据滤波信号发生器(11)传来的滤波信号对其滤波,滤波后的信号代表了阻性负载所产生的电流大小,将代表阻性负载电流大小的脉动信号进行直流滤波(12)后,送到比较器(13)与首先设定的参比电压(14)比较,比较结果送入处理器;处理器通过与上位机通讯模块(5)与上位机交换数据,并综合电量计量模块及阻性负载检测模块的信号,按设定的组合逻辑,输出控制信号给继电器控制驱动器(6),通过继电器(7)的开关接点实现对用户用电通断和延时控制,微处理器(3)将用户用电情况经上位机通讯模块(5)上传给上位机。(*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领域本技术涉及一种用电计量及智能管理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计量电能并带有智能控制管理功能的装置,控制电源通断或费用结算的智能型装置。属于电器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结合。
技术介绍
目前的供电系统只对单用户实行限电控制,超负荷后切断电源,负荷正常后供电端不能自动恢复供电,而且电能计量采用传统电表,人工抄表计费,需要大量管理人员,其管理费用高。而且无法实现集中管理。中国专利,专利号为01241685.1,公开一种安全用电智能识别管理装置,针对上述用电管理的落后状况提供一种可判别负载是阻性阻抗还是感性阻抗,而对过载的阻性负载进行断电控制,在负载正常后,经规定延时间隔后自动恢复供电。但该专利所公开的技术方案是,用电线路上的感性负载与阻性负载通过同一条线同时进入到传感器S和IC3,IC4组成的电压比较器,而传感器S是产生阻性负载的识别电压,IC3,IC4识别的是感性负载的变化电流信号,当用电负载端是阻性负载和感性负载组合时,即用电端既有阻性负载又有感性负载时,IC1,IC2放大整形电路与IC3,IC4比较器同时有控制信号传输到控制驱动器T,即控制器T被收到IC3,IC4输出的信号锁定。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电智能管理装置,其组成包括电能计量模块、阻性负载检测模块、以及微处理器和控制单元,其特征是供电线路的火线L通过电流传感器(1)和继电器(7)的开关接点进入用户用电器(2),在电流传感器(1)上形成的与负载相应的电压信号,同时传送到电能计量模块(3)和阻性负载检测模块,电能计量模块(3)同时接收火线的电压信号,进行电能计量,将计量结果以脉冲的形式传给微处理器(4),阻性负载检测模块接收到的负载电流信号首先进入到差动放大模块(8),将负载电流信号进行一级放大,再进入调整放大模块(9)进行二级放大,信号放大到一个相应的幅值进入开关滤波器(10),开关滤波器(10)根据滤波信号发生器(11)传来的滤波信号对其滤波,滤波后的信号代表了阻性负载所产生的电流大小,将代表阻性负载电流大小的脉动信号进行直流滤波(12)后,送到比较器(13)与首先设定的参比电压(14)比较,比较结果送入处理器;处理器通过与上位机通讯模块(5)与上位机交换数据,并综合电量计量模块及阻生负载检测模块的信号,按设定的组合逻辑,输出控制信号给继电器控制驱动器(6),通过继电器(7)的开关接点实现对用户用电通断和延时控制,微处理器(3)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祥李兴利韦秋阳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新中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