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霄专利>正文

一种防灾减灾监测用的预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7586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灾减灾监测用的预警装置,属于防灾减灾领域,本方案可以实现在遇到降雨天气时,防护机构因接触至雨水而发生转动使多个红外发射设备开始信号对流接收,对沟道中进行监测,若多个红外发射设备的信号对流都能接收上,则能证明此时未有泥石流现象发生,传感设备不会发生预警警报,而若出现泥石流时,因泥石流的产生阻隔了多个红外发射设备、护板监测孔、红外反射设备之间的信号接收,导致多个红外发射设备发出的红外线无法实现信号对流的接收,传感设备发生预警警报,而又因泥石流产生的液位高度不同,可通过接收不同高度的信号以此来判断处泥石流产生的灾害等级,工作人员从而根据灾害等级做出相对应的应对措施。对措施。对措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灾减灾监测用的预警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灾减灾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灾减灾监测用的预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泥石流是高原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由于其突发性(往往发生在夜间),冲毁建筑设施、道路、农田等,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对流域附近的人类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对泥石流进行预警预报,在泥石流爆发后提前发出预警预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缺少资料的山区,由于缺少降雨以及泥石流灾害历史记录等资料,泥石流监测预警往往无法通过常规水文模型计算雨量阈值的方法实施。
[0003]根据专利号为CN201921707121.4的一篇技术,介绍了《一种泥石流泥水位监测预警装置》,该装置包括在泥石流沟道的一岸边设有固定红外发射设备的第一支架;在泥石流沟道的另一岸边设有固定红外接收设备的第二支架;在泥石流沟道的一岸边、且在红外发射设备的正下方,设有第一红外反射板;在泥石流沟道的另一岸边、且在红外接收设备的正下方,设有第二红外反射板;还包括第一护板、第二护板等结构。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灾减灾监测用的预警装置,包括沟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沟道(100)上端插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支撑杆(200),所述支撑杆(200)外端安装有红外发射设备(300),所述沟道(100)上端插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护板(400),所述护板(400)位于支撑杆(200)下侧,所述护板(400)外端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护板监测孔(500),所述护板(400)左端设有防护机构(600),所述防护机构(600)外端嵌设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红外反射设备(700),所述红外反射设备(700)与红外发射设备(300)相对应,所述护板监测孔(500)与红外反射设备(700)相对应,所述支撑杆(200)外端安装有传感设备(10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灾减灾监测用的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600)包括护板(400)左端固定连接的反射板(601),所述反射板(601)靠近护板(40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固定轴(602),所述固定轴(602)位于红外反射设备(700)左侧,所述固定轴(602)外端转动连接有防护罩(603),所述防护罩(603)底端设有释放机构(800),所述防护罩(603)内腔中设有补充机构,所述防护罩(603)外端设有加注机构(906),所述反射板(601)靠近护板(400)的一端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弧形槽(604),所述弧形槽(604)位于红外反射设备(700)的上侧,所述弧形槽(604)靠近红外反射设备(70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水膨胀橡胶棒(605),所述吸水膨胀橡胶棒(605)外端固定连接有衔接块(606),所述衔接块(606)一端与弧形槽(604)滑动连接,所述衔接块(606)另一端与防护罩(603)内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灾减灾监测用的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机构(800)包括防护罩(603)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霄
申请(专利权)人:杨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