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农用水肥精控灌溉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7304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农用水肥精控灌溉机器人,包括上端开口且可在水中漂浮的支撑体,支撑体内于其后端转动连接有伸出支撑体左右两端的转轴,转轴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主动滚轮,支撑体外壁前端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向架,每一转向架均转动连接有从动滚轮,支撑体的开口端覆盖有盖板,盖板上端的一侧设置有拌料箱,拌料箱的开口端连通有肥料箱,盖板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上端安装有驱动电机,盖板的上端于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抽水泵、第二抽水泵,支撑架的上端设置有控制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灌溉时可以不用水管进行牵引和注水,通过肥料与水的精确配比对农田进行水肥灌溉,增加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农用水肥精控灌溉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自动化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农用水肥精控灌溉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的发展逐渐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由于现在将农业用地进行统一集中,农业作业工作逐渐往集体化和规范化方向靠近,并且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机械设备,因此农业机器人的出现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模式,缓解劳动力压力,对发展精准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0003]现代化的农业种植都是在农田里开设有水渠,进行储水和灌溉,但现有的灌溉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会携带一个水箱,灌溉时需要水管进行牵引和注水,导致浪费时间和人工,且不能将浇水与施肥两项工作一起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农用水肥精控灌溉机器人,灌溉时,将灌溉机器人放置在水渠里引水,避免用水管进行牵引和注水,通过肥料与水的精确配比对农田进行水肥灌溉,增加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农用水肥精控灌溉机器人,包括上端开口且可在水中漂浮的支撑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1)内于其后端转动连接有伸出所述支撑体(1)左右两端的转轴(14),所述转轴(14)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主动滚轮(16),所述支撑体(1)外壁前端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可左右转动的转向架(17),每一转向架(17)均转动连接有从动滚轮(18),所述支撑体(1)内壁底部的前端设置有电动转盘(13),所述电动转盘(13)的上端与每一转向架(17)之间均转动连接有传动杆(19);所述支撑体(1)的开口端覆盖有盖板(2),所述盖板(2)上端的一侧向上设置有上端开口的拌料箱(21),所述拌料箱(21)的开口端连通有与其相配合且两端开口的成锥形的肥料箱(22),所述肥料箱(22)的下端连通有电磁流量控制阀(23),所述肥料箱(22)的上端覆盖有挡盖(24),所述挡盖(24)的上端向下开设有进料口(25),所述挡盖(24)的上端于所述进料口(25)的位置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堵住所述进料口(25)的箱盖(26);所述盖板(2)的上端于所述拌料箱(21)的后端设置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的上端安装有驱动电机(31),所述驱动电机(31)动力输出轴的外壁设置有蜗轮(32)及第一带轮(33),所述第一带轮(33)设置于所述蜗轮(32)的后方,所述拌料箱(21)内靠近其底部的位置转动连接有伸出所述拌料箱(21)且与所述蜗轮(32)相啮合的蜗杆(35),所述拌料箱(21)内于所述蜗杆(35)的外壁等间距设置有若干搅拌杆(36),所述转轴(14)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带轮(15),所述第一带轮(33)与所述第二带轮(15)之间通过皮带(34)传动,所述盖板(2)的上端于所述支撑架(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抽水泵(4)、第二抽水泵(43),所述第一抽水泵(4)的进水口连通有第一进水管(41),所述第一抽水泵(4)的出水口与所述拌料箱(21)侧壁的上方之间连通有第一出水管(42);所述拌料箱(21)外壁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可左右转动的灌溉管(27),每一灌溉管(27)的下端均连通有若干成等间距分布的喷头(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靖李春生庞仔建商晓剑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