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涌识别防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7133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雷装置,该浪涌识别防雷器,具有至少一对引出线和一根接地线,在氧化锌防雷器的前端串联浪涌识别开关装置。浪涌识别开关装置是由固体放电管与气体放电管、浪涌抑制器、电阻组成的主放电电路并联组成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阻断低频过电电压,当高频过电电压到达时,能迅速响应闭合与氧化锌防雷器接通,形成对负载的保护。具有漏电电流较小,避免了非雷击损坏因素,响应速度快、残压低、结构简单等特点。(*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雷器,特别是一种具有浪涌识别功能的防雷器。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氧化锌防雷器存在两种非雷击损坏缺陷,一是由于电源波动致使防雷器承受几秒或几分钟的过电电压而烧毁甚至起火,对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的破坏。消极的办法是提高压敏电阻的动作电压,但却使残压同时增高;二是氧化锌防雷器通常存在着一定的漏电电流,当持续的时间过长,即会发热,从而导致氧化锌防雷器漏电电流进一步增大,最终造成烧毁甚至起火。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在氧化锌防雷器容易起火烧毁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浪涌识别功能的防雷器,该浪涌识别防雷器不仅能识别高频雷击过电电压,而且漏电电流较小,动作电压较高,响应时间短、速度快,残压低,结构简单。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浪涌识别防雷器,具有至少一对引出线和一根接地线,在氧化锌防雷器的前端串联设置一个由固定放电管、气体放电管、浪涌抑制器、电阻组合而成的浪涌识别开关装置。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浪涌识别开关装置中,固体放电管与气体放电管、浪涌抑制器、电阻组成的主放电电路并联。上述的浪涌识别防雷器是与负载并联使用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静态时电源波动产生的低频过电电压无法通过浪涌识别开关装置,只有高频(80/20μs)的雷击过电电压才可以通过该装置。由于固体放电管及浪涌抑制器的响应速度大于气体放电管,故可提前吸收雷电波头,随后气体放电管放电接通雷电泄放通道,以提高响应速度。由于浪涌识别开关装置与氧化锌防雷器串联,其动作电压为两者之和,因此,可选择动作电压低(即残压低)的氧化锌元件。本技术能有效阻断电源低频过电电压、通过高频雷电浪涌过电电压,且漏电电流较小,从而避免了非雷击损坏因素,具有响应速度快、残压低等特点;该装置采用常规器件组合而成,结构简单。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使用时的框架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浪涌识别开关装置的内部电路示意图。图1中,1.浪涌识别开关装置,2.氧化锌防雷器,3.负载;图2中,4.固体放电管,5.气体放电管,6.浪涌抑制器,7.电阻。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浪涌识别防雷器,具有一对引出线和一根接地线,浪涌识别开关装置1与氧化锌防雷器2串联,组成具有浪涌识别功能的防雷器,并与被保护的负载3并联,形成对负载3的保护。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浪涌识别开关装置1的电路由固体放电管4与气体放电管5、浪涌抑制器6、电阻7组成的主放电电路并联组成。当高频雷击浪涌电流经导线到达A点时,电流进入浪涌识别开关装置1中,该装置中的浪涌抑制器6首先响应,吸收部分峰值电流,并通过电阻7将A、B两点之间的电压箝位在规定范围;随后,固体放电管4响应导通,将浪涌电压加载到氧化锌防雷器2的输入端B点,使氧化锌防雷器2提早响应导通;最后,气体放电管5响应导通与氧化锌防雷器2形成浪涌电流主放电通路,使浪涌电流不能通过负载3,从而达到保护负载3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浪涌识别防雷器,具有至少一对引出线和一根接地线,其特征在于:在氧化锌防雷器的前端串联浪涌识别开关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浪涌识别防雷器,具有至少一对引出线和一根接地线,其特征在于在氧化锌防雷器的前端串联浪涌识别开关装置。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争鸣袁玉章陶亦齐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强宝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