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踏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7101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脚踏开关包含底板及设于所述底板上的踏板,所述脚踏开关还包含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包含防护罩本体;所述防护罩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以及连接在两个侧板间的顶板;所述顶板的部分或全部设置为可向上拱起形成用于提起所述脚踏开关的拱起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拱起部结构融合到防护罩中,既实现了对脚踏开关的适当防护和遮挡,减少脚踏开关的误触发,又能实现脚踏开关的随脚移动,解决了现有脚踏开关用脚移动或者推动时,方位不易控制,且受限于地面上的障碍物的问题。且受限于地面上的障碍物的问题。且受限于地面上的障碍物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脚踏开关


[0001]本技术属于控制开关
,尤其涉及一种脚踏开关。

技术介绍

[0002]在医疗行业,用于控制医疗设备的脚踏开关是十分常见的,有时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医务人员只需通过其足部及脚踏开关,就可以控制手持式器械的激活状态,而不必引导手去操作。这样既避免了交叉感染,医务人员自身也因此可以更专注于手持式器械或手术的实时状态。目前,具有相应的用脚控制装置的应用场景可以是牙医器械、用于高频外科手术的高频发生器、用于超声手术刀的超声波发生器、激光系统等。
[0003]可以理解的,在医疗检查或手术过程中,通常需要多个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此时为了避免脚踏开关被误踩,现有的脚踏开关通常包含有底板、踏板及防护罩,该防护罩与底板固定连接并形成一操作空间。其中防护罩用以防止误踩和外来物品掉落至踏板所引发的误触发。但是防护罩的增加势必会将该脚踏开关本体进行遮挡,进而挡住了操作者或其助手的视线范围,使之不能快速、准确的判断脚部的踩踏位置是否到位。目前的解决方式是防护罩也可以制作成是透明的材料以增强防护罩的可见性。但是现有技术中,这种具有透明材质的防护罩的可视视野通常比较大,这种较大可视范围的防护罩仅能使操作者确认脚部是否在该脚踏开关的操作空间内,而如需进一步的判断操作者的脚部是否已正确踩踏至踏板的踩踏中心位置,则可能需要操作者进行多次试踩加以确定。
[0004]此外,在操作脚踏开关时更优选的踩踏操作是操作者的脚部大致与踩踏中心位置相对应,即脚部的踩踏作用力将更全面更准确的作用于踩踏中心位置处。踩踏中心位置的面积通常小于踏板的面积,因此如果将作用力施加在脚踏开关的非踩踏中心位置,例如踩踏发生在踏板的边缘处,长期以往将会使踏板因受力不均衡导致踏板失灵。
[0005]再者,现有的脚踏开关要实现位置变换,要么通过脚进行推动或移动动作,要么通过提手或提梁结构。这两种移动方式各有以下缺陷:

,通常为了保证脚踏开关在操作时的稳定性,其底板上设置有防滑装置以增大脚踏开关与底面的摩擦力,此时如果采用脚部推动脚踏开关,则不易掌握推动的方向和距离,甚至因推动或移动时动作不顺滑导致脚踏开关的晃动或磕碰,严重时会发生内部配线的短路和断路;

,提手或提梁结构通常设置在没有防护罩的脚踏开关的底板上,进行脚踏开关移动时,需操作者用手抓握提手或者用脚勾住提梁,再将脚踏开关提起进行移动。前者用手抓握的方式通常无法满足无菌操作;后者用脚勾住提梁则需要医务人员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找到脚踏开关或提梁的重心平衡点,以保证脚踏开关在被提起移动的时候不会发生因晃动和磕碰而导致的脚踏开关损毁的情况;

,通常设置有提梁的脚踏开关不会再增加设置防护罩,因此现有脚踏开关不能既做到防误踩又能做到随脚移动。
[0006]显然,现有的脚踏开关仍存在有需要完善和改进的方面。如何有效防止脚踏开关的误踩,又能轻松实现对脚踏开关的移动,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仍需改进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脚踏开关,该脚踏开关包含防护罩,且该防护罩上设有用于提起该脚踏开关的拱起部,该设计既可以满足脚踏开关的随脚移动又可以避免脚踏开关的误触发。
[0008]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0009]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脚踏开关包含底板及设于所述底板上的踏板,其中所述脚踏开关还包含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包含防护罩本体。所述防护罩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的顶板;所述顶板的部分或全部设置为可向上拱起形成用于可提起所述脚踏开关的拱起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拱起部的拱起截面为弧形或矩形或梯形。
[0011]进一步的,所述拱起部具有凸部和连接于所述凸部周缘的弯折边,所述弯折边的边缘与所述顶板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拱起部具有第一拱起宽度和第二拱起宽度;所述第一拱起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拱起宽度的拱起宽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拱起部具有第一拱起高度和第二拱起高度;所述第二拱起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拱起高度。
[0014]更进一步的,本技术所述一种脚踏开关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顶板包含第一材质部和第二材质部,所述第一材质部与所述第二材质部的材质不同。
[0015]优选的,与每一所述踏板的踩踏中心区域C相对应的所述顶板上还开设有观察窗;所述顶板的所述观察窗处设有所述第一材质部,且所述第一材质部为透明材质,所述顶板的其余部分为所述第二材质部。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材质部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二材质部;所述第一材质部在受到向上的力后可向上拱起形成用于可提起所述脚踏开关的所述拱起部。
[0017]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至少2个踏板,相邻两个所述踏板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高度大于所述踏板的高度。
[0018]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防滑垫。
[001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达到了如下有益效果:
[0020](1)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提手或提梁结构,本技术将拱起部结构融合到防护罩中,在防护罩的中部设拱起部。既实现了对脚踏开关的适当遮挡,减少脚踏开关的误触发,又能实现脚踏开关的随脚移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脚踏开关用脚推动或移动时,方位不易控制,且受限于地面上的障碍物的问题。
[0021](2)更优选的,与现有脚踏开关的提梁相比,防护罩的拱起部与足部的接触面积远远大于提梁与足部的接触面积,因此在对脚踏开关做提起操作时,省去了足部勾起的动作,仅用脚背就可以轻松实现提起和移动操作。
[0022](3)拱起部的设置位置优选为脚踏开关的重心平衡点,使脚踏开关的提起动作一步到位,避免了脚踏开关在提起时因重心不稳造成的晃动和磕碰,脚踏开关的移动变得方便快捷。
[0023](4)本技术所述的拱起部还具有第一拱起宽度和第二拱起宽度;所述第一拱起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拱起宽度的拱起宽度;所述拱起部还具有第一拱起高度和第二拱起高
度;所述第二拱起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拱起高度,借由对拱起宽度和/或拱起高度的设置,使拱起部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提起时脚背更贴合于拱起部内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拱起部内表面与人体脚部的接触面增大,两者的贴合度更高,因此在脚踏开关的移动过程中会更加稳定,避免了脚踏开关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晃动或磕碰情况。
[0024](5)本技术在相邻踏板之间设计了挡板结构,借由所述挡板和踏板的位置关系、高度关系,可以有效避免医务人员在相邻踏板转换时发生的误触发事件。
[0025](6)本技术在顶板上还开设有一透明材质制作的观察窗,以更好的观察人体脚部是否以及在相应踏板上,并可以通过该观察窗观察人体脚部的可视情况或是方位信息以确认人体脚部是否已正确的放置于踏板的有效踩踏区域,进而实现了踩踏定位,避免了踏板在长期使用中因受力不均衡导致踏板失灵的情况。
[0026](7)本技术还提供了两种可选形式的拱起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踏开关,脚踏开关(100)包含底板(10)及设于所述底板(10)上的踏板(30),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开关(100)还包含防护罩(20),所述防护罩(20)包含防护罩本体(20A);所述防护罩本体(20A)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201)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侧板(201)之间的顶板(202);所述顶板(202)的部分或全部设置为可向上拱起形成用于可提起所述脚踏开关的拱起部(20B)。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拱起部(20B)的拱起截面为弧形或矩形或梯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拱起部(20B)具有凸部(20a)和连接于所述凸部(20a)周缘的弯折边(20b),所述弯折边(20b)的边缘与所述顶板(202)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拱起部(20B)具有第一拱起宽度(20B1)和第二拱起宽度(20B2);所述第一拱起宽度(20B1)大于所述第二拱起宽度(20B2)的拱起宽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拱起部(20B)具有第一拱起高度(20B3)和第二拱起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晓武夏良道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佳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