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入水深度可调拖体拖曳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36845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入水深度可调拖体拖曳系统,包括拖体,所述拖体上安装有拖缆,拖缆连接接口盒,接口盒连接显控终端,拖缆上包裹有电缆网套,接口盒和显控终端通过网线连接,所述拖体包括舱体,舱体底部设有水翼,水翼和舱体之间通过推拉杆连接,舱体的一端设有尾翼,舱体内部设有控制主板,舱体外侧设有压力传感器,控制主板上设有电子罗经,舱体顶部设有水密插头,舱体的顶部和底部设有吊点,顶部的吊点上安装有转接头,底部的吊点上安装有连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在拖体拖曳过程中,母船航速、拖缆长度、拖体重力及浮力等参数已定情况下,拖体入水深度可以实时进行调节,满足拖体搭载设备使用、紧急避障等需求。等需求。等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入水深度可调拖体拖曳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下装备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入水深度可调拖体拖曳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拖曳系统可通过拖体上搭载不同仪器设备,广泛应用于海洋探测、水文调查、海上救助、军事对抗等多个领域。拖体上多种仪器设备如侧扫声呐等对拖体下潜深度有较高要求,目前拖体增大下潜深度主要方式是增加拖缆缆长、增加拖体重量、配备水翼等。其中增加拖缆缆长对母船储缆、排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在高航速条件下,通过增加缆长方式来增加拖体下潜深度效果较差;增加拖体重量方式会降低拖体实用性,尤其是对便携式设备,使其由于配重增加而导致总体重量增加;配备水翼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增加拖体下潜深度的措施。带水翼拖体目前主要存在问题是,水翼角度固定安装,因此只能拖体出水以后对其进行手动调节,不能在水下进行实时调节,进而导致在拖体拖曳过程中,母船航速、拖缆长度、拖体重力及浮力等参数已定情况下,拖体入水深度不能实时进行调节,满足拖体搭载设备使用、紧急避障等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拖体下潜深度效果较差,由于配重增加而导致总体重量增加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入水深度可调拖体拖曳系统。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入水深度可调拖体拖曳系统,包括拖体,所述拖体上安装有拖缆,拖缆一端连接拖体,另一端连接接口盒,接口盒连接显控终端,拖缆上包裹有电缆网套,接口盒和显控终端通过网线连接,所述拖体包括舱体,舱体底部设有水翼,水翼和舱体之间通过推拉杆连接,舱体的一端设有尾翼,舱体内部设有控制主板,舱体外侧设有压力传感器,控制主板上设有电子罗经,舱体顶部设有水密插头,舱体的顶部和底部设有吊点,顶部的吊点上安装有转接头,底部的吊点上安装有连杆。
[000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在拖体拖曳过程中,母船航速、拖缆长度、拖体重力及浮力等参数已定情况下,拖体入水深度可以实时进行调节,满足拖体搭载设备使用、紧急避障等需求。
[0006]作为改进,所述舱体、水翼、推拉杆、吊点、转接头和连杆均采用销轴连接,销轴连接可以保证各个零部件连接之后还保持高度的可动性。
[0007]作为改进,所述舱体为耐压水密空舱结构,耐压水密空舱结构为水下作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工作条件,保证内部的结构可以正常工作。
[0008]作为改进,所述水翼为导流翼型结构,减少水下的阻力,稳定舱体。
[0009]作为改进,所述推拉杆为长度控制可变伸缩杆,根据需要可以对推拉杆的长度进行调节。
[0010]作为改进,所述控制主板和电子罗经通过线路连接。
[0011]作为改进,所述吊点为拖体轴向竖直平面内圆形开孔板,圆形的开孔板也是为了
增加可动性。
[0012]作为改进,所述转接头通过销轴与拖缆连接。
[0013]作为改进,所述压力传感器拖体靠近尾翼的一侧,靠近尾翼处可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4]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图1是一种入水深度可调拖体拖曳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一种入水深度可调拖体拖曳系统拖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一种入水深度可调拖体拖曳系统的水翼攻角向下受力分析图;
[0018]图4是一种入水深度可调拖体拖曳系统的水翼攻角向上受力分析图。
[0019]如图所示:1、拖体,2、拖缆,3、显控终端,4、接口盒,5、电缆网套,6、网线,1.1、舱体,1.2、水翼,1.3、推拉杆,1.4、尾翼,1.5、控制主板,1.6、压力传感器,1.7、电子罗经,1.8、水密插头,1.9、吊点,1.10、销轴,1.11、转接头,1.12、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入水深度可调拖体拖曳系统,包括拖体1,所述拖体1上安装有拖缆2,拖缆2一端连接拖体1,另一端连接接口盒4,接口盒4连接显控终端3,拖缆2上包裹有电缆网套5,接口盒4和显控终端3通过网线6连接,所述拖体1包括舱体1.1,舱体1.1底部设有水翼1.2,水翼1.2和舱体1.1之间通过推拉杆1.3连接,舱体1.1的一端设有尾翼1.4,舱体1.1内部设有控制主板1.5,舱体1.1外侧设有压力传感器1.6,控制主板1.5上设有电子罗经1.7,舱体1.1顶部设有水密插头1.8,舱体1.1的顶部和底部设有吊点1.9,顶部的吊点1.9上安装有转接头1.11,底部的吊点1.9上安装有连杆1.12。
[0021]如图1所示,显控终端3、接口盒4位于拖曳系统母船上,显控终端3通过网线6与接口盒4连接,接口盒4通过拖缆2与拖体1上水密插头1.8连接;拖缆2上套有电缆网套5,拖缆2干端连接接口盒4,可通过绞车、排缆桩等形式与母船连接,为拖体1提供拖曳拉力,湿端通过电缆网套5与转接头1.11铰接。
[0022]本实用中主要解决针对现有拖体拖曳系统,在拖体拖曳过程中,母船航速、拖缆长度、拖体重力及浮力等参数已定情况下,拖体入水深度不能实时进行调节,满足拖体搭载设备使用、紧急避障等需求的弊端,设计了一种入水深度可调拖体拖曳系统。
[0023]作为改进,所述舱体1.1、水翼1.2、推拉杆1.3、吊点1.9、转接头1.11和连杆1.12均采用销轴1.10连接,销轴连接可以保证各个零部件连接之后还保持高度的可动性。
[0024]作为改进,所述舱体1.1为耐压水密空舱结构,耐压水密空舱结构为水下作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工作条件,保证内部的结构可以正常工作。
[0025]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舱体1.1为耐压水密空舱结构;水翼1.2为导流翼型结构,通过销轴1.10与推拉杆1.3、连杆1.12铰接;推拉杆1.3为长度控制可变伸缩杆,一端通过销轴1.10与舱体1.1铰接,另一端通过销轴1.10与水翼1.2铰接;尾翼1.4固定安装于舱体1.1艉部;控制主板1.5、电子罗经1.7固定安装于舱体1.1内部并通过线路连接;压力传感器1.6固
定安装于舱体1.1上,且其感应头与舱体1.1外界水接触,内部与控制主板1.5线路连接;水密插头1.8有多个,固定安装于舱体1.1上,一端位于舱体1.1外部,与拖缆2等外部线路连接,另一端位于舱体1.1内部,与控制主板1.5连接;吊点1.9为拖体1轴向竖直平面内圆形开孔板,位于拖体1上方,与舱体1.1固定连接;销轴1.10有多个,用于舱体1.1与推拉杆1.3、推拉杆1.3与水翼1.2、水翼1.2与连杆1.12、拖缆2与转接头1.11等多处铰接;转接头1.11一端通过销轴1.10与舱体1.1铰接,另一端通过销轴1.10与电缆网套5铰接;连杆1.12一端与舱体1.1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销轴1.10与水翼1.2铰接。
[0026]作为改进,所述水翼1.2为导流翼型结构,减少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入水深度可调拖体拖曳系统,包括拖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拖体(1)上安装有拖缆(2),拖缆(2)一端连接拖体(1),另一端连接接口盒(4),接口盒(4)连接显控终端(3),拖缆(2)上包裹有电缆网套(5),接口盒(4)和显控终端(3)通过网线(6)连接,所述拖体(1)包括舱体(1.1),舱体(1.1)底部设有水翼(1.2),水翼(1.2)和舱体(1.1)之间通过推拉杆(1.3)连接,舱体(1.1)的一端设有尾翼(1.4),舱体(1.1)内部设有控制主板(1.5),舱体(1.1)外侧设有压力传感器(1.6),控制主板(1.5)上设有电子罗经(1.7),舱体(1.1)顶部设有水密插头(1.8),舱体(1.1)的顶部和底部设有吊点(1.9),顶部的吊点(1.9)上安装有转接头(1.11),底部的吊点(1.9)上安装有连杆(1.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入水深度可调拖体拖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1)、水翼(1.2)、推拉杆(1.3)、吊点(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冲张沛心沈慧刘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海鹰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