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力于既有柱的桁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70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传力于既有柱的桁架结构,包括四个竖向既有结构钢柱、边部连接单元等,边部连接单元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铰接,边部连接单元两端通过第一牛腿和第二牛腿与竖向既有结构钢柱连接,边部连接单元与第一牛腿和第二牛腿半刚性连接,一对相互平行的第四单元设置在一对第一单元之间;一对边部连接单元、第三单元和第二纵向连接钢梁围合成平行四边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既有钢结构改变力学的传输途径,将塔吊的支座反力作用在原结构的竖向受力柱上,解决顶板承载力不足,塔吊基础的设置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主要支撑部件为工厂预制,现场仅需拼装,既满足安装精度要求,又提高施工效率。又提高施工效率。又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力于既有柱的桁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桁架结构
,特别是一种传力于既有柱的桁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塔吊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建筑领域中。由于塔吊所起吊物体时的平稳性及安全性与塔吊基础的设置有直接关系。塔吊基础结构的搭设是最重要的一环。
[0003]现有的塔吊基础结构有天然地基基础、端承桩基础、摩擦桩基础和混凝土基础等;然而上述基础在施工时,若采用混凝土浇筑的土块的体积普遍较大,施工时还需要经过绑钢筋、支模板和浇筑混凝土等工序,这种塔吊基础不仅安装过程要时刻注意水平度的测定,此外,在塔吊拆除之后,混凝土基础还需另行爆破拆除,爆破拆除不利于环境保护;如果是钢结构塔吊基础结构,所需钢结构用量很大,重量大,不利于安装。此种做法安装高度较高、重量较大、且使用频繁,其安全控制与管理要求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力于既有柱的桁架结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改变传力途径,将塔吊基础的荷载传力给现有结构钢柱(竖向既有结构钢柱),通过竖向既有结构钢柱传力于建筑整体竖向受力结构,减少钢材的使用,将桁架结构设置成非对称结构,再根据受力需求在桁架适当位置安装用于支撑塔吊的结构单元;如何减少塔吊基础结构使用混凝土,避免塔吊拆除后,塔吊基础结构的爆破拆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传力于既有柱的桁架结构,包括四个竖向既有结构钢柱、边部连接单元、第四单元、第三牛腿、第三单元、第二斜向连接钢梁和第二纵向连接钢梁;所述边部连接单元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铰接,边部连接单元两端通过第一牛腿和第二牛腿与竖向既有结构钢柱连接,边部连接单元与第一牛腿和第二牛腿半刚性连接,一对相互平行的第四单元设置在一对第一单元之间,且第四单元一端通过第三牛腿与一个第一单元连接,第四单元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单元连接。
[0006]第二牛腿包括一对竖向连接板、横向腹板、一对斜向夹持钢板和斜向腹板;一对竖向连接板之间设置有与其垂直连接的横向腹板,横向腹板与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铰接,一对相互平行的斜向夹持钢板与一对竖向连接板垂直连接,其之间垂直连接有斜向腹板,斜向腹板与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铰接;一对斜向夹持钢板与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一端竖向焊接。
[0007]一对第二单元之间设置有一对相互平行的第二斜向连接钢梁,纵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一对第三单元两端通过连接固定件与一对竖向既有结构钢柱连接;一对第二纵向连接钢梁两端通过第二牛腿与竖向既有结构钢柱连接;一对边部连接单元、第三单元和第二纵向连接钢梁围合成平行四边形。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单元包括一对第一横向钢梁、第一竖向钢梁和一对第一斜向钢梁;一对第一横向钢梁之间设置有第一竖向钢梁,第一竖向钢梁两端对称连接有一对第一
斜向钢梁,设置在第一单元上方的第一横向钢梁与第二牛腿半刚性连接,设置在第一单元下方的第一横向钢梁和靠近竖向既有结构钢柱的第一斜向钢梁与第一牛腿半刚性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第二单元包括第二横向钢梁、第二竖向钢梁、第二斜向钢梁和斜向连接件;一对第二横向钢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竖向钢梁,相邻第二竖向钢梁之间设置有第二斜向钢梁,远离第一单元的第二竖向钢梁与竖向既有结构钢柱之间设置有第二斜向钢梁和斜向连接件,第二斜向钢梁与斜向连接件铰接,斜向连接件与第一牛腿半刚性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三单元设置在靠近第四单元的一端,第四单元包括第一纵向连接钢梁和一对第一斜向连接钢梁,第一纵向钢梁和一对第一斜向连接钢梁的一端均与第三牛腿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单元铰接;第三单元包括纵向支撑钢梁和斜向加劲板,一对第二纵向支撑钢梁之间设置有多个斜向加劲板。
[0011]进一步,还包括连接钢板,所述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两侧通过连接钢板加固。
[0012]进一步,还包括节点加劲板,所述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的连接节点、第一横向钢梁与第一竖向钢梁的连接节点和第一横向钢梁与第一斜向钢梁的连接节点处均设置有节点加劲板。
[0013]进一步,还包括吊装耳板,所述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四单元、第三单元、第二斜向连接钢梁和第二纵向连接钢梁的上方均设置有吊装耳板。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5]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传力于既有柱的桁架结构,通过改变传力途径,将塔吊基础的荷载传力给现有结构钢柱(竖向既有结构钢柱),通过竖向既有结构钢柱传力于建筑整体竖向受力结构,实现在屋面板或楼层板承载力不足且无法设置加固措施的情况下,安全设立屋面塔吊,既满足承载力需要,又保证施工进度。使得结构更加安全、稳定;实现旧楼改造工程中楼层间设置的塔吊基础的安装更加快捷、便利,并且可满足塔吊基础的承载力。本技术中的主要支撑部件为工厂预制,现场仅需拼装,既满足安装精度要求,又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现场中焊接工序和组装工序的工时,有利于推进绿色施工的发展进程,降低施工成本。
[0016]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传力于既有柱的桁架结构,第一牛腿和第二牛腿两侧翼缘与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两侧的翼缘焊接,形成竖向焊缝,相对于横向焊缝等更便于在狭小空间操作,第一牛腿和第二牛腿的腹板与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腹板通过连接钢板铰接,使得该节点形成铰节点,而不是刚结点,保证钢柱仅受水平向下的力,而不产生弯矩,与钢柱连接处增大强度,加强节点强度;第二牛腿可以同时连接横向钢梁和斜向钢梁,直接将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相靠近的第一斜向钢梁和设置在下方的第一横向钢梁,第二斜向钢梁和设置在下方的第二横向钢梁固定在第二牛腿上,减少了牛腿的使用,同时使得结构的固定更加稳定。
[0017]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传力于既有柱的桁架结构,第四单元和第二斜向连接钢梁为非对称设置,该种设置方式缩短了第一纵向连接钢梁、第一斜向连接钢梁和第二斜向连接钢梁的长细比,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0018]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中竖向既有结构钢柱与第一牛腿和第二牛腿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中竖向既有结构钢柱与连接固定件的连接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中第一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中第二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技术中第二牛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本技术中第三牛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是本技术中第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力于既有柱的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竖向既有结构钢柱(1)、边部连接单元、第四单元(7)、第三牛腿(8)、第三单元(6)、第二斜向连接钢梁(10)和第二纵向连接钢梁(11);所述边部连接单元包括第一单元(4)和第二单元(5),第一单元(4)与第二单元(5)铰接,边部连接单元两端通过第一牛腿(2)和第二牛腿(3)与竖向既有结构钢柱(1)连接,边部连接单元与第一牛腿(2)和第二牛腿(3)半刚性连接,一对相互平行的第四单元(7)设置在一对第一单元(4)之间,且第四单元(7)一端通过第三牛腿(8)与一个第一单元(4)连接,第四单元(7)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单元(4)连接;所述第二牛腿(3)包括一对竖向连接板(3.1)、横向腹板(3.2)、一对斜向夹持钢板(3.3)和斜向腹板(3.4);一对竖向连接板(3.1)之间设置有与其垂直连接的横向腹板(3.2),横向腹板(3.2)与第一单元(4)和第二单元(5)铰接,一对相互平行的斜向夹持钢板(3.3)与一对竖向连接板(3.1)垂直连接,其之间垂直连接有斜向腹板(3.4),斜向腹板(3.4)与第一单元(4)和第二单元(5)铰接;一对斜向夹持钢板(3.3)与第一单元(4)和第二单元(5)的一端竖向焊接;一对第二单元(5)之间设置有一对相互平行的第二斜向连接钢梁(10);纵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一对第三单元(6)两端通过连接固定件(13)与一对竖向既有结构钢柱(1)连接;一对第二纵向连接钢梁(11)两端通过第二牛腿(3)与竖向既有结构钢柱(1)连接;一对边部连接单元、第三单元(6)和第二纵向连接钢梁(11)围合成平行四边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力于既有柱的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4)包括一对第一横向钢梁(4.1)、第一竖向钢梁(4.2)和一对第一斜向钢梁(4.3);一对第一横向钢梁(4.1)之间设置有第一竖向钢梁(4.2),第一竖向钢梁(4.2)两端对称连接有一对第一斜向钢梁(4.3),设置在第一单元(4)上方的第一横向钢梁(4.1)与第二牛腿(3)半刚性连接,设置在第一单元(4)下方的第一横向钢梁(4.1)和靠近竖向既有结构钢柱(1)的第一斜向钢梁(4.3)与第一牛腿(2)半刚性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传力于既有柱的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元(5)包括第二横向钢梁(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霄李博民王亮刘志祥雷华新马贻庚全柱孙亮李德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