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绿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36663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27
本申请涉及一种生态绿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应用在雨水收集利用的领域,其包括生态绿地及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砾石层、砂过滤层和雨水收集模块,雨水收集模块的下方连通有蓄水井,蓄水井延伸至生态绿地表层;蓄水井内设有灌溉机构;蓄水井内设有对雨水收集模块中的杂质反冲洗的反冲洗机构;蓄水井内设有对反冲洗后的杂质排除的排污机构;反冲洗机构包括反冲洗管,反冲洗管布置在雨水收集模块内,反冲洗管经蓄水井延伸出生态绿地表层并与市政供水管网连通,反冲洗管上安装有电动阀,雨水收集模块中安装有水位感应器,水位感应器位于反冲洗管的上方,水位感应器与电动阀信号连接。本申请具有减少对雨水收集模块反冲洗所消耗的水资源的效果。水资源的效果。水资源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绿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雨水收集利用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绿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生态绿地是自然或人工种植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植物覆盖、虫鸟栖息的以绿化为主的区域(可以理解为没有建筑或建筑较少),一般有不同的种群、群落组成一个完整的自成体系的生态链,从而可以自我生长、修复,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需要太多的人工养护。
[0003]公告号为CN20378278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生态绿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包括在生态绿地下方设有渗透层、抽污水井以及位于渗透层下方的雨水收集模块,抽污水井与雨水收集模块接触的井壁为雨水收集模块的侧壁,抽污水井井底设有抽污泵,抽污泵通过污水输出管与市政污水管网相连,抽污泵还与反冲洗管道相连,反冲洗管道设置在雨水收集模块底层;抽污水井内并高于抽污泵的位置设有回用泵,回用泵通过雨水输出管与生态绿地表面上的自动喷灌系统相连;抽污水井顶端位置设有开口,开口通过输水管与市政供水系统相连,输水管上设置有电磁控制阀。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依靠反冲洗管道将雨水收集模块中沉淀的杂质反冲洗入抽污水井,反冲洗管道对雨水收集模块中沉淀杂质的冲洗会消耗大量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对雨水收集模块进行反冲洗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生态绿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生态绿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r/>[0007]一种生态绿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生态绿地及由上到下依次设置在生态绿地下方的砾石层、砂过滤层和雨水收集模块,所述雨水收集模块的下方连通有蓄水井,所述蓄水井延伸至所述生态绿地表层,且所述蓄水井与所述雨水收集模块的侧面相连通;所述蓄水井内设有用于灌溉所述生态绿地的灌溉机构;所述蓄水井内设有用于对所述雨水收集模块中的杂质进行反冲洗的反冲洗机构;所述蓄水井内还设有用于对反冲洗后的杂质进行排除的排污机构;
[0008]所述反冲洗机构包括反冲洗管,所述反冲洗管布置在所述雨水收集模块内并位于所述雨水收集模块的底部,所述反冲洗管经所述蓄水井延伸出所述生态绿地表层并与市政供水管网连通,所述反冲洗管上安装有电动阀,所述雨水收集模块中安装有水位感应器,所述水位感应器位于所述反冲洗管的上方,所述水位感应器与所述电动阀信号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落入生态绿地后下渗,砾石层及砂过滤层可对雨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雨水流入雨水收集模块,雨水经雨水收集模块汇聚到蓄水井内,蓄水井
内设有可抽取雨水对生态绿地进行灌溉的灌溉机构,以对雨水收集并利用。蓄水井内还设有反冲洗机构,当需要对雨水收集模块进行反冲洗时,电动阀打开,市政供水管网朝反冲洗管内供水,从而对雨水收集模块进行反冲洗,反冲洗后的杂质及反冲洗污水排至蓄水井,当反冲洗污水漫延至水位感应器时,水位感应器发送信号至电动阀,以控制电动阀关闭,从而实现反冲洗操作,该反冲洗操作不会消耗大量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最后,蓄水井内的杂质及污水可通过排污机构排出。
[0010]可选的,所述反冲洗管上安装有增压阀。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市政供水管网中的水经过反冲洗管时,增压阀可对水流进行增压,以提高对雨水收集模块的反冲洗效果。
[0012]可选的,所述灌溉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蓄水井内的抽水管,所述蓄水井内安装有抽水泵,所述抽水管与所述抽水泵的出口相连,所述抽水管延伸出所述生态绿地表层并与绿地灌溉管网连通。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收集模块内部储蓄的雨水可做灌溉用途,在抽水泵驱动下,蓄水井内的雨水沿抽水管通向绿地灌溉管网对生态绿地进行灌溉,这有利于将蓄水井内的雨水循环利用,以降低水资源消耗。
[0014]可选的,所述蓄水井与所述雨水收集模块侧面相连通的一侧设有过滤网,所述抽水泵安装在所述过滤网的上方。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可对蓄水井底部的雨水进行再次过滤,将杂质阻拦在蓄水井的底部,此时过滤网上方的雨水纯净度较高。过滤网上方的抽水泵可将经过过滤网被再次过滤的雨水抽出进行灌溉,以降低雨水在循环利用过程中受杂质的影响。
[0016]可选的,所述排污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蓄水井内的排污管,所述蓄水井内安装有排污泵,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排污泵的出口相连,所述排污管延伸出所述生态绿地表层并与市政污水管网连通。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收集模块内的杂质经反冲洗管反冲洗后流入蓄水井内,驱动排污泵可将污水沿排污管抽出并引导至市政污水管网,有利于及时清理蓄水井沉降的杂质,从而减小杂质对雨水水质产生的影响。
[0018]可选的,所述蓄水井的槽底具有坡度,所述排污泵安装在所述蓄水井井底的最低处。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在冲洗过后流入蓄水井内,且杂质在水中逐渐沉降,污水受坡度影响流向蓄水井槽底的最低处,从而将杂质汇集在排污泵处,这有利于提升排污泵对杂质抽吸排出的效率。
[0020]可选的,所述蓄水井内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位于所述蓄水井的上部,所述溢流管与市政雨水管网相连。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水量较多时,雨水收集模块及蓄水井的蓄水空间接近充满时,雨水由溢流管流入市政雨水管网,可降低雨水倒灌形成内涝而破坏生态绿地的可能性。
[0022]可选的,所述蓄水井的顶部设有井盖。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井盖可阻止地面空间的灰尘、垃圾等异物进入蓄水井,减少异物造成阻塞的情况;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可通过井盖处进入蓄水井内对设备进
行检修及维护,以延长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使用寿命。
[00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5]1、雨水落入生态绿地后下渗,经过砾石层及砂过滤层过滤,过滤后流入雨水收集模块,最终汇聚到蓄水井内,当需要对雨水收集模块进行反冲洗时,电动阀打开,市政供水管网朝反冲洗管内供水,对雨水收集模块进行反冲洗,反冲洗后的杂质及反冲洗污水排至蓄水井,当反冲洗污水漫延至水位感应器时,水位感应器发送信号控制电动阀关闭,以实现反冲洗操作,该反冲洗操作不会消耗大量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0026]2、雨水经砾石层、砂过滤层过滤后流入蓄水井,蓄水井内的过滤网对雨水进行二次过滤将杂质拦截,通过抽水泵可将经过滤的雨水抽出送至绿地灌溉管网以对生态绿地进行灌溉,从而将雨水循环利用以节约水资源;
[0027]3、蓄水井的底部具有坡度使得污水能够流向排污泵,使用排污泵将带有杂质的污水沿排污管抽出,这使得在雨水回收过程中,蓄水井内沉淀的杂质可及时被抽出,以减小杂质对雨水循环利用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生态绿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1、生态绿地;2、砾石层;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绿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生态绿地(1)及由上到下依次设置在生态绿地(1)下方的砾石层(2)、砂过滤层(3)和雨水收集模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模块(4)的下方连通有蓄水井(5),所述蓄水井(5)延伸至所述生态绿地(1)表层,且所述蓄水井(5)与所述雨水收集模块(4)的侧面相连通;所述蓄水井(5)内设有用于灌溉所述生态绿地(1)的灌溉机构(6);所述蓄水井(5)内设有用于对所述雨水收集模块(4)中的杂质进行反冲洗的反冲洗机构(7);所述蓄水井(5)内还设有用于对反冲洗后的杂质进行排除的排污机构(8);所述反冲洗机构(7)包括反冲洗管(71),所述反冲洗管(71)布置在所述雨水收集模块(4)内并位于所述雨水收集模块(4)的底部,所述反冲洗管(71)经所述蓄水井(5)延伸出所述生态绿地(1)表层并与市政供水管网连通,所述反冲洗管(71)上安装有电动阀(72),所述雨水收集模块(4)中安装有水位感应器(73),所述水位感应器(73)位于所述反冲洗管(71)的上方,所述水位感应器(73)与所述电动阀(72)信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绿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管(71)上安装有增压阀(7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绿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机构(6)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小山冀小香季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润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