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感染尿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6311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感染尿管装置,包括尿管本体、外阻隔套;尿管本体包括主导尿管和分支导管;外阻隔套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且外阻隔套的尾部设置有第二开口;外阻隔套的第一开口间接套接固定在尿管本体的主导尿管的管壁处,外阻隔套的第二开口的边沿处设置有沿着第二开口的圆周边沿固定连接的第一弹性束带环;外阻隔套的第二开口通过第一弹性束带环套接的男性患者的外生殖器(包括睾丸以及阴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抗感染尿管装置,其阻隔效果好,具有较为显著的抗菌的功能,保障了卫生安全。生安全。生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感染尿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尿管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感染尿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导尿管是一种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的管道。通常来讲,传统的导尿管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制成的管路,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且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
[0003]研究人员发现,目前医疗用常规尿管采用膀胱内水囊固定,该位置固定困难,同时患者体位变化后及其容易牵拉尿管并直接引起尿道损伤。与此同时,研究还发现目前医疗用常规尿管从尿道口置入,引起男性尿道口开放,皮肤及环境细菌容易从尿道口侵入,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例如:长期留置尿管并卧床的男性患者,大便经常直接污染尿道口,进一步增加泌尿系感染风险(ICU病房中长期卧床的男性患者,由于其大便不能自理容易造成卧床时大便,此时大便污染物极容易顺着主管就流入到男性尿道口处,造成细菌侵入尿道口,引起泌尿系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抗感染尿管装置,具有较好抗感染阻隔作用,可根据不同患者要求进行外阻隔套进行位置调整,且方便了患者使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感染尿管装置,包括尿管本体、外阻隔套;
[0007]其中,所述尿管本体包括主导尿管和设置在所述主导尿管末端且与所述主导尿管连通的分支导管;
[0008]所述外阻隔套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且所述外阻隔套的尾部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外阻隔套上的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直径尺寸;所述外阻隔套的第一开口间接套接固定在所述尿管本体的主导尿管的管壁处,所述外阻隔套的第二开口的边沿处设置有沿着第二开口的圆周边沿固定连接的第一弹性束带环;所述外阻隔套的第二开口通过第一弹性束带环套接的男性患者的外生殖器(包括睾丸以及阴茎);
[0009]所述外阻隔套沿着第一开口处还设置有环形伸出部;所述环形伸出部用于直接套接固定在所述尿管本体的主导尿管的管壁处;所述环形伸出部的外表面缠绕有第一绑带;所述第一绑带用于对所述外阻隔套的环形伸出部与所述主导尿管的管壁实现密封扎紧;所述外阻隔套的第二开口的外表面处缠绕有第二绑带;所述第二绑带用于对所述外阻隔套的第二开口实现密封扎紧;
[0010]且所述环形伸出部的内壁,所述外阻隔套的顶部内空腔的内壁处均设置有抗菌面层。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抗菌面层为内置容纳抗菌颗粒的无纺
布面层。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阻隔套为内外表面均涂覆有纳米抗菌乳胶漆的乳胶套(即形成抗菌乳胶套)。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弹性束带环为弹性橡胶环;且所述第一绑带以及所述第二绑带均为魔术贴绑带。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阻隔套的第二开口具有至少三种标准直径尺寸规格,分别为第二开口的第一标准直径尺寸、第二开口的第二标准直径尺寸和第二开口的第三标准直径尺寸;所述第一标准直径尺寸为20mm;所述第二标准直径尺寸为25mm;所述第三标准直径尺寸为30mm;所述外阻隔套的第一开口的直径尺寸为xmm,且主导尿管的直径尺寸为x+1mm。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阻隔套的总长度尺寸取值范围为165mm

175mm。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阻隔套为圆锥形形状的阻隔套。
[00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阻隔套包括第一外阻隔套部和第二外阻隔套部;其中,所述第一外阻隔套部为圆锥形形状的阻隔套,所述第二外阻隔套部为圆柱形形状的阻隔套;所述第一外阻隔套部的较大开口的外边沿与所述第二外阻隔套部的外边沿连接。
[00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阻隔套的顶端外表面处则胶粘有干燥吸附面层;所述干燥吸附面层用于对流到外阻隔套的顶端外表面的污染物实施干燥吸附作用。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20]分析上述抗感染尿管装置的主要结构可知,其主要由尿管本体、外阻隔套、抗菌面层、第一绑带以及第二绑带等部分构成;其中,所述尿管本体包括主导尿管和设置在所述主导尿管末端且与所述主导尿管连通的分支导管;
[0021]上述外阻隔套沿着第一开口处还设置有环形伸出部;所述环形伸出部用于直接套接固定在所述尿管本体的主导尿管的管壁处;所述环形伸出部的外表面缠绕有第一绑带;通过上述环形伸出部的结构设计,同时利用第一绑带对外阻隔套的环形伸出部与主导尿管的管壁实现密封扎紧,从而实现了两者的紧固密封;即上述第一开口与主导尿管的管壁处实现了非常紧固的可靠的密封,同时配合第一绑带实现了进一步的密封作用;
[0022]由于外阻隔套的小头端(即顶部)则靠近肛门处,所以一般粪便污染物先从外阻隔套的小头端处流向外生殖器,此时其外阻隔套的第一开口实现了紧固安全的密封,避免了从小头端进入的可能性;
[0023]同时其外阻隔套的大头端(即第二开口)则通过第一弹性束带环以及配合第二绑带实现了对男性患者外生殖器的包裹,这样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了避免了粪便污染物从第二开口处渗入,通过外阻隔套实现了减少泌尿系感染情况的发生(极端情况下,除非有大量粪便不及时清理可能会导致本实施例的抗感染尿管装置从第二开口处渗入,这种极端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
[00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感染尿管装置密封效果好,阻隔效果好,同时具有抗菌的功能,保障了卫生安全。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尿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抗感染尿管装置的装配透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抗感染尿管装置中外阻隔套一种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图3抗感染尿管装置局部内部剖视图;
[0029]图5为抗感染尿管装置中外阻隔套处于封口状态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抗感染尿管装置中外阻隔套的两种外形对比结构示意图。
[0031]标号:1

尿管本体;2

外阻隔套;11

主导尿管;12

分支导管;21

第一开口;22

第二开口;23

第一弹性束带环;24

环形伸出部;25

第一绑带;26

第二绑带;27

抗菌面层;28

第一外阻隔套部;29

第二外阻隔套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感染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尿管本体、外阻隔套;其中,所述尿管本体包括主导尿管和设置在所述主导尿管末端且与所述主导尿管连通的分支导管;所述外阻隔套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且所述外阻隔套的尾部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外阻隔套上的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直径尺寸;所述外阻隔套的第一开口间接套接固定在所述尿管本体的主导尿管的管壁处,所述外阻隔套的第二开口的边沿处设置有沿着第二开口的圆周边沿固定连接的第一弹性束带环;所述外阻隔套的第二开口通过第一弹性束带环套接的男性患者的外生殖器;所述外阻隔套沿着第一开口处还设置有环形伸出部;所述环形伸出部用于直接套接固定在所述尿管本体的主导尿管的管壁处;所述环形伸出部的外表面缠绕有第一绑带;所述第一绑带用于对所述外阻隔套的环形伸出部与所述主导尿管的管壁实现密封扎紧;所述外阻隔套的第二开口的外表面处缠绕有第二绑带;所述第二绑带用于对所述外阻隔套的第二开口实现密封扎紧;且所述环形伸出部的内壁,所述外阻隔套的顶部内空腔的内壁处均设置有抗菌面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感染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面层为内置容纳抗菌颗粒的无纺布面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感染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阻隔套为内外表面均涂覆有纳米抗菌乳胶漆的乳胶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感染尿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元凯王小亭鲁梅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