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在能专利>正文

反窃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6080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反窃电装置,由直流滤波电路、振荡电路、控制电路、电子开关、执行机构、以及信号传感电路等组成,其传感电路包括三种技术方案,其方案1:采用表前表后的两只互感器,其特点是利用窃电时所造成的信号不平衡来进行控制的。方案2:采用零序电流互感器,其特点是:利用窃电时所造成的信号平衡来实现控制的。方案3:采用一振荡器和电能表的电流线圈,其特点是:利用窃电时电能表电流线圈对振荡频率阻抗的变化来实现控制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接线方便,无需改动电能表,成本低、功能全,性能稳定可靠,能杜绝多种窃电行为的发生。(*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用电控制设备,特别适合于用来杜绝多种未经电能表计量而用电的窃电行为。目前未经电能表计量用电的窃电行为在全国城乡时有发生,采用的窃电手段也是多种多样,最常用的有表前接线窃电,一火一地窃电、拆除挂钩窃电以及表外分流窃电等。这些行为的发生,一方面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另一方面扰乱了正常的供电秩序,同时也给国家和集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当前市面上虽然出现了多种类型的防窃电控制器,但由于其本身结构和功能所限,加之接线复杂和需改动电能表等原因,而改动电能表是违反供电部门管理规定的,故其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致使这些防窃电控制器,目前还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即还尚未普及推广应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对现有的防窃电控制器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提供一种接线简单,不需改动电能表,并且真正能够杜绝表前窃电,一火一地窃电,拆除挂钩窃电以及表外分流窃电等多种窃电行为的装置。本技术主要包括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的以下三种技术方案方案一一种反窃电装置,具有直流滤波电路,振荡电路,控制电路、电子开关,执行机构以及信号传感电路等组成,信号传感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子开关的输入端相接,电子开关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相接,执行机构包括继电器“K”,它接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继电器“K”的常闭触点K1-1、接在交流回路火线即互感器T3原边L6的输出端,电子开关由IC1、V1等组成,其信号传感电路由互感器T1、T3、二极管VD11、电阻R8、电容C11等组成,互感器T1的原边线圈L1与互感器T3的原边线圈L6分别接在电能表前后的交流供电回路的火线上,两只互感器T1、T3的副边线圈L2和L7的感应信号反向叠加后,通过二极管VD11加于IC1的控制端“5”脚上。方案二其他部分与方案一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其信号传感电路,信号传感电路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T2、二极管VD1、电阻R1、电容C1,以及时基电路IC2等。零序电流互感器T2的两个原边线圈L3、L4分别接在交流供电回路的火线即电能表的1、2端上,其副边L5和二极管VD1的负端连接,VD1的正极则与时基电路IC2的“4”脚相接。方案三其他部分与方案二相同,所不同的是信号传感电路。其信号传感电路是由时基电路IC2、电能表之电流线圈、三极管V2、电阻R9-10、电容C10、C12-14、二极管VD4-6等组成,时基电路IC2由“3”脚输出,并与C10的一端相连,C10的另一端则与C13-14的一端相接,C13的另一端则与二极管VD5、VD6相连,C14的另一端与电能表的1脚相接,VD5的正端则与电阻R9-10、电容C12的一端相连,R9的另一端接三极管V2的基极,三极管V2的集电极接二极管VD4的负端,其正极接电子开关IC1的控制端“5”脚,本方案是在方案1、2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使其在不改动电能表的情况下,具备防止分流窃电的行为(即将电能表1、2端短接)本技术与现有各类防窃电控制装置的比较,具有结构简单,接线方便,无需改动电能表,且成本低,功能全,性能可靠等特点附图给出了将上述三种方案揉合在一起使用的整体技术方案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反窃电装置原理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一种反窃电装置,具有直流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电子开关、控制电路、执行机构和信号传感电路,信号传感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子开关的输入端相连,电子开关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执行机构包括继电器“K”,接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继电器“K”的常闭触点K1-1接在交流回路火线即互感器T3之L6的输出端,电子开关由IC1、V1等组成,直流滤波电路由变压器T4、整流二极管VD7-10以及滤波电容C9等组成,本技术的信号传感电路包括如下三种方案的组合。方案1其信号传感电路包括互感器T1、T3和二极管VD11、电阻R8、电容C11组成,互感器T1的原边线圈L1与互感器T3的原边线圈L6分别接在电能表前后的交流供电回路的火线上,两只互感器T1、T3的副边线圈L2、L7的感应信号反相叠加后均通过二极管VD11加于电子开关IC1的“5”脚上。方案2其信号传感电路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T2和二极管VD1。零序电流互感器T2的两只原边线圈L3、L4,分别接在交流供电回路的火线上,即电能表电流线圈的输入和输出端上。其副边线卷L5则与二极管VD1的负端相连,二极管VD1的正端则与时基电路IC2的“4”脚相接。方案3其信号传感电路是由时基电路IC2、电能表之电流线圈,三极管V2、电阻R9-10、电容C12-14、二极管VD4-5等组成,时基电路IC2由“3”脚输出,并与C10的一端相连,C10的另一端则与C13、C14的一端相接,C13的另一端则与二极VD5的负极和VD6的正极相接,C14的另一端接电能表“1”端。VD5的正端接电阻R9-10、电容C12的一端、R9的另一端接三极管V2的基极,V2的集电极接二极管VD4的负端和电阻R5的一端。VD4的正端接在电子开关IC1的“5”脚上。本技术的控制电路可采用集成块IC1及辅助电路组成,集成块可选用TWH8778、并在其控制端“5”脚和“1”脚上接入一只三极管V1和电阻R4、电容C5等,组成延时电路,延时时间可设定为保护电冰箱等高档电器设备所需用的时间,一般为3-5分钟。为加强本技术的指示功能,可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再接一个发光二极管VD3、发光二极管VD3与电阻R2串联,以实现光信号的提示作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1、表前接线窃电(一火一地窃电)正常情况下,流过互感器T1之副边线圈L2与互感器T3之副边线圈L7中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IC1的控制端“5”脚为低电平,则IC1截止,继电器处释放状态,即正常供电,指示灯熄灭。一旦发生表前窃电或一火一地窃电行为时,流过T1之L2和T3之L7中的电流,方向相反,但大小不等,则IC1的“5”脚为高电平、IC1导通,“K”得电动作,截断供电电源,并同时由发光二极管VD2发光指示。窃电行为纠正后,经过电阻R3-4、电容C5和三极管V1等组成延时电路确定的延时时间后,才能自动恢复送电。2、拆除挂钩窃电在正常情况下流过零序电流互感器T2之原边线圈L3、L4中电流其方向相反,但大小不等,即I3>I4(因为电能表之电压线圈有分流)所以T2之副边线圈L5有输出,致使IC2的“4”脚得电工作,其“3”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V2导通,所以IC1的“5”脚为低电平,即IC1截止,继电器“K”处于释放状态,即正常供电、发光二极管VD2熄灭。一旦电能表挂钩被拆除,则流过零序电流互感器之原边线圈L3、L4中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其副边线圈L5中无输出电压,IC2的“4”脚失电停振,故IC2的“3”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V2截止。IC1的“5”脚为高电平,即IC1导通,继电器“K”得电吸合,截断供电电源,同时发光二极管VD2发光指示,窃电行为纠正后,经过确定的延时时间,才能自动恢复送电。3、分流窃电在正常供电的情况下,IC2处于振荡状态,即“3”脚输出高电平,由于电能表之电流线圈对该振荡频率有很高的阻抗,所以该高电平加在V2的基极,致使V2导通,此时IC1的“5”脚为低电平,即IC1截止,继电器“K”处释放状态,即正常供电。一旦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窃电装置,具有直流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电子开关,控制电路,执行机构和信号传感电路等,信号传感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子开关的输入端相接,电子开关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相接,执行机构包括继电器“K”,它接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继电器“K”的常闭触点K↓[1-1]接在交流供电回路的火线上,即互感器T↓[3]原边L↓[6]的输出端,电子开关为由三极管V↓[1]等组成的延时电路,其特征在于:信号传感电路由互感器T↓[1]、T↓[3]、二极管VD↓[11]、电阻R↓[8]、电容C↓[11]等组成,互感器T↓[1]的原边线圈L↓[1]和互感器T↓[3]的原边线圈L↓[5]分别接在电能表的前后交流供电回路的火线上,即电能表火线输入和输出端,两只互感器T↓[1]、T↓[3]的副边线圈L↓[2]、L↓[7]的感应信号反向叠加后,再通过二极管VD↓[11]加于IC↓[1]的“5”脚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窃电装置,具有直流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电子开关,控制电路,执行机构和信号传感电路等,信号传感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子开关的输入端相接,电子开关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相接,执行机构包括继电器“K”,它接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继电器“K”的常闭触点K1-1接在交流供电回路的火线上,即互感器T3原边L6的输出端,电子开关为由三极管V1等组成的延时电路,其特征在于信号传感电路由互感器T1、T3、二极管VD11、电阻R8、电容C11等组成,互感器T1的原边线圈L1和互感器T3的原边线圈L6分别接在电能表的前后交流供电回路的火线上,即电能表火线输入和输出端,两只互感器T1、T3的副边线圈L2、L7的感应信号反向叠加后,再通过二极管VD11加于IC1的“5”脚上。2.一种反窃电装置具有直流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电子开关、控制电路、执行机构和信号传感电路等,其信号传感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子开关的输入端相接,电子开关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相接。执行机构包括继电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在能
申请(专利权)人:刘在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