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振幅比的隐蔽河道刻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5973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振幅比的隐蔽河道刻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能够用于河流相储层发育区隐蔽河道识别。刻画方法包括: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并基于叠后地震数据解释等时地层格架的顶底两套层位;提取原始叠后地震数据中所述顶底两套层位之间的地震数据作为新的地震数据体;基于所述新的地震数据体计算河道发育处的波谷振幅能量与其上覆围岩振幅能量的比值,获得振幅比属性;基于所述振幅比属性刻画隐蔽河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以等时地层格架为基础,通过计算河道发育处的波谷能量与其上覆围岩振幅能量的比值,形成振幅比属性,可以有效刻画常规均方根属性难以识别的隐蔽河道。刻画常规均方根属性难以识别的隐蔽河道。刻画常规均方根属性难以识别的隐蔽河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振幅比的隐蔽河道刻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勘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振幅比的隐蔽河道刻画方法,刻画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隐蔽河道是指相对于“亮点”河道,在地震剖面中反射特征不明显的河道砂岩储层。“亮点”河道由于储层物性较好,河道砂岩储层的波阻抗与围岩波阻抗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地震剖面中为强波谷反射特征。隐蔽河道由于储层物性及其他因素影响,河道砂岩储层的波阻抗与围岩波阻抗差异较小,在地震剖面中为弱波谷反射特征。常规地震属性刻画河道平面形态时,是以河道发育处的波谷能量作为识别标准获得平面属性图,隐蔽河道由于其反射能量较弱不易识别。
[0003]因此本领域急需一种能够同时识别强振幅和弱振幅地震响应特征的河道砂岩的河道刻画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通过建立一种新的地震属性,使其可以同时识别强振幅和弱振幅地震响应特征的河道砂岩。
[0005]本专利技术以等时地层格架为基础,计算河道发育处的波谷能量与其上覆围岩振幅能量的比值,消除了隐蔽河道由于振幅能量弱而在平面上不易被识别的影响因素,达到有效刻画隐蔽河道的目的。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振幅比的隐蔽河道刻画方法,包括:
[0007]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并基于叠后地震数据解释等时地层格架的顶底两套层位;
[0008]提取原始叠后地震数据中所述顶底两套层位之间的地震数据作为新的地震数据体;
[0009]基于所述新的地震数据体计算河道发育处的波谷振幅与其上覆围岩振幅的比值,获得振幅比属性;
[0010]基于所述振幅比属性刻画隐蔽河道。
[0011]进一步地,所述顶底两套层位之间的地震数据为同一时期沉积体。
[0012]进一步地,所述新的地震数据体中纵向上至少包含一个波峰和一个波谷。
[0013]进一步地,所述获得振幅比属性包括对所述新的地震数据体进行两次处理:
[0014]第一次处理保留代表围岩的地震数据;
[0015]第二次处理保留代表河道储层的地震数据。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次处理剔除新的地震数据体中小于等于0的振幅值获得第一数据体;
[0017]所述第二次处理剔除新的地震数据体中大于等于0的振幅值获得第二数据体。
[0018]进一步地,分别以所述顶底两套层位为顶底,对第一数据体和第二数据体提取均
方根振幅属性,获得第一振幅能量和第二振幅能量。
[0019]进一步地,所述振幅比属性为所述第一振幅能量与第二振幅能量的比值。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振幅比的隐蔽河道刻画装置,包括:
[0021]层位划分单元,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并基于叠后地震数据解释等时地层格架的顶底两套层位;
[0022]提取数据单元,提取原始叠后地震数据中所述顶底两套层位之间的地震数据作为新的地震数据体;
[0023]比值计算单元,基于所述新的地震数据体计算河道发育处的波谷振幅能量与其上覆围岩振幅能量的比值,获得振幅比属性;
[0024]河道刻画单元,基于所述振幅比属性刻画隐蔽河道。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0026]存储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
[0027]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所述的基于振幅比的隐蔽河道刻画方法。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基于振幅比的隐蔽河道刻画方法。
[0029]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振幅比的隐蔽河道刻画方法,该方法能够用于隐蔽河道刻画。本专利技术以等时地层格架为基础,计算河道发育处的波谷能量与其上覆围岩振幅能量的比值,进而进行隐蔽河道刻画。本专利技术可以同时有效的刻画隐蔽河道与“亮点”河道。
附图说明
[0030]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振幅比的隐蔽河道刻画方法的流程图。
[0032]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0033]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叠后地震数据层位解释剖面图。
[0034]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原始层间均方根振幅属性图。
[0035]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振幅比平面属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7]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振幅比的隐蔽河道刻画方法,该方法能够用于河流相储层发育区隐蔽河道识别。本专利技术是以等时地层格架为基础,通过计算河道发育处的波谷能量与其上覆围岩振幅能量的比值,形成振幅比属性,可以有效刻画常规均方根属性难以识别的
隐蔽河道。
[0038]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幅比的隐蔽河道刻画方法,包括:
[0039]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并基于叠后地震数据解释等时地层格架的顶底两套层位;
[0040]提取原始叠后地震数据中所述顶底两套层位之间的地震数据作为新的地震数据体;
[0041]基于所述新的地震数据体计算河道发育处的波谷振幅与其上覆围岩振幅的比值,获得振幅比属性;
[0042]基于所述振幅比属性刻画隐蔽河道。
[0043]具体地,首先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建立等时地层格架主要以测井解释结果为依据,地质人员在对测井数据进行解释的时候会针对目标层划分多个地质分层,然后基于合成记录标定将地质分层与地震数据同相轴对应起来,进而进行层位解释,不同井之间的相同的地质分层组成的格架为等时地层格架。然后基于叠后地震数据解释等时地层格架的顶底两套层位(top、bottom),确保两套层位数据之间为同一时期沉积体。
[0044]接下来,对原始叠后数据基于两套层位(top、bottom)进行处理,仅保留层位之间的叠后地震数据seis_origin,作为新的地震数据体。
[0045]对新的地震数据体seis_origin数据进行两次处理,第一次处理剔除数据体中小于等于0的振幅值获得第一数据体seis_peak(保留代表围岩的地震数据),第二次处理剔除数据体中大于等于0的振幅值获得第二数据体seis_trough(保留代表河道储层的地震数据)。
[0046]基于上面的处理结果,分别以顶底两套层位(top、bottom)为顶底,对数据体第一数据体seis_peak和第二数据体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振幅比的隐蔽河道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并基于叠后地震数据解释等时地层格架的顶底两套层位;提取原始叠后地震数据中所述顶底两套层位之间的地震数据作为新的地震数据体;基于所述新的地震数据体计算河道发育处的波谷振幅与其上覆围岩振幅的比值,获得振幅比属性;基于所述振幅比属性刻画隐蔽河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振幅比的隐蔽河道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顶底两套层位之间的地震数据为同一时期沉积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振幅比的隐蔽河道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新的地震数据体中纵向上至少包含一个波峰和一个波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振幅比的隐蔽河道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振幅比属性包括对所述新的地震数据体进行两次处理:第一次处理保留代表围岩的地震数据;第二次处理保留代表河道储层的地震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振幅比的隐蔽河道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处理剔除新的地震数据体中小于等于0的振幅值获得第一数据体;所述第二次处理剔除新的地震数据体中大于等于0的振幅值获得第二数据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振幅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克非李呈呈林正良胡华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