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波段调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585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0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C波段调制器,包括发射变频链路、接收变频链路、第一本振、第二本振和参考单元,接收变频链路输出端与MCU主控模块输入端链接,MCU主控模块输出端与发射变频链路输入端链接,接收变频链路以将接收的射频信号变频至中频信号发送到MCU主控模块中,发射变频链路以将中频信号变频至射频信号发送,参考单元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本振输入端和第二本振输入端连接,第一本振输出端与发射变频链路连接,第二本振输出端与接收变频链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多段射频信号的变频和信号处理功能,变频效率高,抗干扰性强。抗干扰性强。抗干扰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波段调制器


[0001]本技术涉及信号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C波段调制器。

技术介绍

[0002]微波调制器在许多微波系统中用于对微波信号进行通断控制或其他各种处理,C波段是频率从4.0

8.0GHz的一段频带,作为通信卫星下行传输信号的频段。C波段调制器应用于通信设备,该频段首先被采用且一直被广泛使用;现有的C波段调制器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功能单一,调制精度低,调制性能差,不能系统的整体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C波段调制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C波段调制器,包括发射变频链路、接收变频链路、第一本振、第二本振和参考单元,接收变频链路输出端与MCU主控模块输入端链接,MCU主控模块输出端与发射变频链路输入端链接,接收变频链路以将接收的射频信号变频至中频信号发送到MCU主控模块中,发射变频链路以将中频信号变频至射频信号发送,参考单元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本振输入端和第二本振输入端连接,第一本振输出端与发射变频链路连接,第二本振输出端与接收变频链路连接,发射变频链路包括第一滤波器、数控衰减器、第一混频器、第二滤波器、第一放大器、第三滤波器、开关滤波器组、第一衰减器、第二放大器、第四滤波器和第二衰减器;第一滤波器输出端与数控衰减器输入端连接,数控衰减器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输入端连接,第一混频器输出端与第二滤波器输出端连接,第二滤波器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第一放大器输出端与第三滤波器输入端连接,第三滤波器输出端与开关滤波器组输入端连接,开关滤波器组输出端与第一衰减器输入端连接,第一衰减器输出端与第二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第二放大器输出端与第四滤波器输入端连接,第四滤波器输出端与第二衰减器输入端连接。
[0006]优选的是,接收变频链路包括第二混频器、第五滤波器、第三放大器、π型衰减器和第六滤波器;第二混频器输出端与第五滤波器输入端连接,第五滤波器输出端与第三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第三放大器输出端与π型衰减器输入端连接,π型衰减器输出端与第六滤波器输入端连接。
[0007]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参考单元包括晶振和功分电路,晶振与功分电路输入端连接,功分电路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本振和第二本振连接,第一本振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输入端连接,第二本振输出端与第二混频器输入端连接。
[0008]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第一本振输出第一跳频源,第一跳频源频率为4310MHz

6240MHz;第二本振输出第二跳频源,第二跳频源频率为3900MHz

6500MHz。
[0009]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还包括RS422通信接口电路,RS422通信接口电路与
MCU主控模块连接,MCU主控模块通过RS422通信接口电路与监控主机通信。
[001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发射变频链路、接收变频链路、参考单元、第一本振和第二本振分别设在独立屏蔽腔体内,以避免相互干扰。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0012]1、本技术一种C波段调制器应用于通信设备,由发射变频链路和接收变频链路组成,实现了多段射频信号的变频和信号处理功能,通过RS422通信接口电路实现与整机监控的通信控制;变频效率高,抗干扰性强。
[0013]2、本技术一种C波段调制器对于组件内产生的杂散及谐波抑制均可以满足系统使用要求;调制方式简单可靠,解决了多段同频信号相互间的串扰问题,射频信号的处理高效,信号质量强。
[0014]3、本技术实现了多频段射频信号的上、下变频功能,通过精确频率计算、电路设计、指标分配及合理结构布局设计,最终使得C波段调制器产品的性能优异,功能完备。
[0015]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7]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C波段调制器结构框图。
[0018]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C波段调制器图1中所示发射变频链路结构图。
[0019]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C波段调制器图1中所示发射变频链路结构图。
[0020]其中:1

第一滤波器;2

数控衰减器;3

第一混频器;4

第二滤波器;5

第一放大器;6

第三滤波器;7

开关滤波器组;8

第一衰减器;9

第二放大器;10

第四滤波器;11

第二衰减器;12

第二混频器;13

第五滤波器;14

第三放大器;15

π型衰减器;16

第六滤波器;17

接收变频链路;18

MCU主控模块;19

发射变频链路;20

RS422通信接口电路;21

参考单元;22

第一本振;23

第二本振;24

第一跳频源;25

第二跳频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如图1、图2所示,按照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C波段调制器,包括发射变频链路19、接收变频链路17、第一本振22、第二本振23和参考单元21,接收变频链路17输出端与MCU主控模块18输入端链接,MCU主控模块18输出端与发射变频链路19输入端链接,接收变频链路17以将接收的射频信号变频至中频信号发送到MCU主控模块18中,发射变频链路19以将中频信号变频至射频信号发送,参考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波段调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变频链路、接收变频链路、第一本振、第二本振和参考单元,所述接收变频链路输出端与MCU主控模块输入端链接,所述MCU主控模块输出端与所述发射变频链路输入端链接,所述接收变频链路以将接收的射频信号变频至中频信号发送到所述MCU主控模块中,所述发射变频链路以将中频信号变频至射频信号发送,所述参考单元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本振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本振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本振输出端与所述发射变频链路连接,所述第二本振输出端与所述接收变频链路连接,所述发射变频链路包括第一滤波器、数控衰减器、第一混频器、第二滤波器、第一放大器、第三滤波器、开关滤波器组、第一衰减器、第二放大器、第四滤波器和第二衰减器;所述第一滤波器输出端与所述数控衰减器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控衰减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混频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混频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滤波器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放大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滤波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滤波器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滤波器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滤波器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衰减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衰减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输出端与所述第四滤波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滤波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衰减器输入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波段调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变频链路包括第二混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恩洁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缥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