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物联网转供电采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35312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转供电领域,涉及数据处理技术,用于解决现有的转供电采集系统无法针对用户的实际用电体验进行转供电分析的问题,具体是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物联网转供电采集系统,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有非直抄处理器与转供电处理器,所述非直抄处理器通信连接有用电反馈模块、预购分析模块以及区域划分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用电反馈模块对非直抄用户的断电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断电数据得到区域的集体断电数量,从而根据集体断电数量的数值大小对断电原因进行判定,当出现断电原因为转供电故障时及时向服务器与转供电处理器进行反馈,从而以电量分配服务终端的角度出发对转供电服务进行监督,针对断电的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案。理方案。理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物联网转供电采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转供电领域,涉及数据处理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物联网转供电采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转供电是指电网企业无法直接供电到终端用户,需由其他主体转供的行为。
[0003]现有的转供电采集系统仅能够在转供电单位的角度进行供电合理性分析、电价分析以及电力调度分析等,但是针对于配电到户,无法对用户的实际用电情况与断电情况进行分析,用户作为电力的终端服务对象,其用电情况与断电情况影响到电力分配供应的最终效果。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物联网转供电采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物联网转供电采集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转供电采集系统无法针对用户的实际用电体验进行转供电分析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提供一种可以结合用户实际用电情况与断电情况进行转供电分析的物联网转供电采集系统。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物联网转供电采集系统,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有非直抄处理器与转供电处理器,所述非直抄处理器通信连接有用电反馈模块、预购分析模块以及区域划分模块,转供电处理器通信连接有维修推荐模块;
[0009]所述区域划分模块用于对非直抄用户进行区域划分,将划分后的区域按照每月用电总量的数值大小分为高用电区域、平均用电区域以及低用电区域;
[0010]所述用电反馈模块用于非直抄用户对日常用电情况进行反馈,通过非直抄用户提供的断电数据对断电原因进行分析;
[0011]所述预购分析模块用于对采用预购方式购电的非直抄用户进行电量分析;
[0012]所述维修推荐模块用于对分析区域的故障线路进行维修推荐分析。
[0013]进一步地,所述区域划分模块对非直抄用户进行区域划分的过程包括:将转供电地区划分为区域i,i=1,2,

,n,n为正整数,获取区域i内所有住户的每月耗电总量并标记为HDi,将区域i以每月耗电总量HDi的数值由大到小进行排序,并将区域i的序号标记为Bi,将排序在前百分之二十的区域标记为高用电区域,将排序在后百分之三十的区域标记为低用电区域,将剩余区域标记为平均用电区域。
[0014]进一步地,用电反馈模块对非直抄用户的日常用电情况进行反馈分析的过程包括:当非直抄用户出现断电情况时通过手机终端向用电反馈模块发送断电数据,断电数据包括非直抄用户的区域序号、断电日期以及断电时长,当用电反馈模块接收到断电数据后将对应的断电日期标记为监控日期,将区域序号对应的区域标记为监控区域,获取监控区
域内发出断电数据的非直抄用户数量并标记为集断量JD,将集断量JD与集断阈值JDmax进行比较:
[0015]若集断量JD大于等于集断阈值JDmax,则判定监控区域出现转供电故障,将对应的监控区域标记为故障区域,用电反馈模块将转供电故障信号发送至非直抄处理器,非直抄处理器接收到转供电故障信号后将转供电故障信号通过服务器发送至转供电处理器;
[0016]若集断量JD小于集断阈值JDmax,则判定监控区域没有出现转供电故障,将集断量JD与分析阈值FXmax进行比较:
[0017]若集断量JD小于分析阈值FXmax,则判定监控区域内的断电用户不作为分析对象,对监控区域内的断电现象不予分析;
[0018]若集断量JD大于等于分析阈值FXmax,则将监控区域内的断电用户标记为分析用户,将对应的监控区域标记为分析区域,对分析区域进行深度分析。
[0019]进一步地,对分析区域进行深度分析的过程包括:获取转供电地区内的分析区域数量;
[0020]若转供电地区的分析区域数量为一,则判定断电原因为区域内的偶然事故;
[0021]若转供电地区的分析区域数量大于一,将分析区域标记为u,u=1,2,

,m,随机选取一个分析区域作为标记区域,获取标记区域中心点与剩余所有分析区域中心点之间的直线距离ZJu,若直线距离ZJu大于等于距离阈值JLmin,则将对应的分析区域标记为标记区域的连接区域;
[0022]若标记区域的连接区域数量为零,则判定断电原因为区域内的偶然事故;
[0023]若标记区域的连接数量不为零,则判定断电原因为线路故障,用电反馈模块向非直抄处理器发送线路维修信号,非直抄处理器接收到线路维修信号后将线路维修信号通过服务器发送至转供电处理器。
[0024]进一步地,预购分析模块对采用预购方式购电的非直抄用户进行电量分析的过程包括:将进行电量分析的非直抄用户标记为检测用户,将检测用户所在的区域标记为检测区域,将检测用户上一次购电的日期标记为起始日期,将当前系统日期与起始日期之间的差值标记为天数,将检测用户账户剩余用电量标记为分析电量,将分析电量与天数输入电量分析模型,经电量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后输出剩余天数;
[0025]预购分析模块将剩余天数发送至非直抄处理器;
[0026]将剩余天数与剩余阈值进行比较:
[0027]若剩余天数大于剩余阈值,则判定检测用户的剩余电量满足使用要求;
[0028]若剩余天数小于等于剩余阈值,则判定检测用户的剩余电量不满足使用要求,预购分析模块向检测用户的手机终端发送购电信号。
[0029]进一步地,电量分析模型对分析电量与天数的分析过程包括:以日期为横坐标、分析电量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检测用户的用电曲线,以横坐标间距为L1作为截取标准将用电曲线截取成若干个子曲线;
[0030]获取子曲线两个端点的纵坐标分别并标记为标记电量一与标记电量二,将标记电量一与标记电量二的差值的绝对值标记为电量差,将电量差数值最大的子曲线标记为分析曲线并将分析曲线的电量差标记为最大电量差,通过公式标准电量差=γ1
×
最大电量差得到标准电量差,其中γ1为比例系数,将电量差最接近标准电量差的子曲线标记为选定子
曲线,将选定子曲线的电量差标记为选定电量差,将选定电量差与L1的比值标记为日用电量,L1为预设天数常量,获取检测用户当前账户剩余用电量,将检测用户当前账户剩余用电量与日用电量的比值标记为剩余天数。
[0031]进一步地,γ1的取值判定过程包括:若检测区域为高用电区域,则0.9≤γ1≤0.95;若检测区域为平均用电区域,则0.85≤γ1≤0.9;若检测区域为低用电区域,则0.8≤γ1≤0.85。
[0032]进一步地,该基于北斗技术的物联网转供电采集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步骤一:区域划分模块对非直抄用户进行区域划分,以区域内所有住户的每月耗电总量数值大小对区域进行排序;
[0034]步骤二:用电反馈模块对非直抄用户的日常用电情况进行反馈分析,通过非直抄用户提供的断电数据对断电原因进行分析;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物联网转供电采集系统,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有非直抄处理器与转供电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直抄处理器通信连接有用电反馈模块、预购分析模块以及区域划分模块,转供电处理器通信连接有维修推荐模块;所述区域划分模块用于对非直抄用户进行区域划分,将划分后的区域按照每月用电总量的数值大小分为高用电区域、平均用电区域以及低用电区域;所述用电反馈模块用于非直抄用户对日常用电情况进行反馈,通过非直抄用户提供的断电数据对断电原因进行分析;所述预购分析模块用于对采用预购方式购电的非直抄用户进行电量分析;所述维修推荐模块用于对分析区域的故障线路进行维修推荐分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物联网转供电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划分模块对非直抄用户进行区域划分的过程包括:将转供电地区划分为区域i,i=1,2,

,n,n为正整数,获取区域i内所有住户的每月耗电总量并标记为HDi,将区域i以每月耗电总量HDi的数值由大到小进行排序,并将区域i的序号标记为Bi,将排序在前百分之二十的区域标记为高用电区域,将排序在后百分之三十的区域标记为低用电区域,将剩余区域标记为平均用电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物联网转供电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用电反馈模块对非直抄用户的日常用电情况进行反馈分析的过程包括:当非直抄用户出现断电情况时通过手机终端向用电反馈模块发送断电数据,断电数据包括非直抄用户的区域序号、断电日期以及断电时长,当用电反馈模块接收到断电数据后将对应的断电日期标记为监控日期,将区域序号对应的区域标记为监控区域,获取监控区域内发出断电数据的非直抄用户数量并标记为集断量JD,将集断量JD与集断阈值JDmax进行比较:若集断量JD大于等于集断阈值JDmax,则判定监控区域出现转供电故障,将对应的监控区域标记为故障区域,用电反馈模块将转供电故障信号发送至非直抄处理器,非直抄处理器接收到转供电故障信号后将转供电故障信号通过服务器发送至转供电处理器;若集断量JD小于集断阈值JDmax,则判定监控区域没有出现转供电故障,将集断量JD与分析阈值FXmax进行比较:若集断量JD小于分析阈值FXmax,则判定监控区域内的断电用户不作为分析对象,对监控区域内的断电现象不予分析;若集断量JD大于等于分析阈值FXmax,则将监控区域内的断电用户标记为分析用户,将对应的监控区域标记为分析区域,对分析区域进行深度分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物联网转供电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对分析区域进行深度分析的过程包括:获取转供电地区内的分析区域数量;若转供电地区的分析区域数量为一,则判定断电原因为区域内的偶然事故;若转供电地区的分析区域数量大于一,将分析区域标记为u,u=1,2,

,m,随机选取一个分析区域作为标记区域,获取标记区域中心点与剩余所有分析区域中心点之间的直线距离ZJu,若直线距离ZJu大于等于距离阈值JLmin,则将对应的分析区域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江良贺体龙鲍雪平徐步华宣其范孙春华骆杰陆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容大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