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析气藏改建储气库多次注采采出流体组成变化研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5123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凝析气藏改建储气库多次注采采出流体组成变化研究方法,包括:(1)对岩心、岩心夹持器、中间容器、管线进行清洗并烘干;(2)将岩心装入夹持器中,抽真空、饱和地层水,利用地层水给岩心建立地层压力;(3)将凝析气样品转入岩心中,置换出岩心孔隙内的地层水,直至岩心出口气油比与凝析气样品气油比一致为止,形成原始气藏;(4)进行衰竭开采,记录每一级衰竭的产油量、产气量及相应的衰竭压力;(5)进行多次注干气吞吐开采,直至采出流体气油比稳定为止;(6)记录每一次注干气吞吐开采每一级的产油量、产气量,并利用色谱仪测试采出井流物组成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适用性强,对于凝析气藏注气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凝析气藏注气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凝析气藏注气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凝析气藏改建储气库多次注采采出流体组成变化研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凝析气藏改建储气库多次注采采出流体组分变化规律的研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凝析气藏改建储气库后运行模式会由衰竭式开采转为多周期吞吐注采,由于城市季节性调峰经常表现为“夏注冬采”,在注气闷井的过程中,注入气会和储层流体充分接触发生组分交换,影响储气库采出流体的组分结构。因此,为确保储气库正常建库、运行,有必要对凝析气藏改建储气库多次注采采出流体组分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0003]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储气库多次注采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对储层渗流能力、应力敏感、注采机理等。只有少量学者对于注气后采出流体组分变化进行了研究。吕建等人(吕建,李治,付江龙,汤敬,薛伟,郄喜飞.酸性气藏地下储气库采出气组分变化规律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陕224储气库为例[J].天然气工业,2017,37(08):96

101)以鄂尔多斯盆地陕224储气库为例,建立了酸性气体组分模型,预测了酸性气体在注采过程中的组分变化规律,并通过直井和水平井注采试验对组分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
[0004]本专利技术在此基础上,采用室内物模实验,综合考虑注入气对井流物组分产生的影响,建立一种在长岩心中注干气吞吐开采并测试采出井流物组成的实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凝析气藏改建储气库多次注采采出流体组成变化研究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适用性强,可分析凝析气藏注气吞吐开采采出井流物组分变化规律,对于凝析气藏注气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6]为达到以上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凝析气藏在储层条件下呈现单一气相,注气保压开采时,凝析气会与注入气之间发生组分交换,可以测试并分析采出井流物组分变化规律。首先用地层水饱和岩心;然后再用配制好的地层条件下的凝析气样品驱替岩心中的地层水,直到出口处流体气油比与配制好的凝析气一致,形成原始气藏;然后进行衰竭开采,记录每一级产出的油、气量并测试其井流物组成变化;衰竭完成后通过注入气使得长岩心系统恢复到地层压力,关闭阀门闷井6小时以上,通过入口再次进行衰竭开采;重复以上过程,直至采出井流物气油比稳定为止。
[0008]凝析气藏改建储气库多次注采采出流体组成变化研究方法,依靠注采装置完成,该装置包括岩心夹持器、中间容器、驱替泵、围压泵、回压阀、气液分离器和气量计,岩心夹持器入口端连接中间容器和驱替泵,出口端连接回压阀,回压阀连接气液分离器和气量计,岩心夹持器左右两端有压力表,中端连接围压泵,岩心夹持器、中间容器位于恒温箱中,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石油醚对岩心、岩心夹持器、中间容器、管线进行清洗并烘干;(2)将岩心装入岩心夹持器中,利用真空泵将岩心夹持器抽真空,再将地层水装入
中间容器,通过驱替泵使岩心饱和地层水,并利用地层水给岩心建立地层压力,打开恒温箱使温度达到地层温度;(3)将凝析气样品装入中间容器,利用驱替泵将配制的凝析气样品转入岩心中,使凝析气样品置换出岩心孔隙内的地层水,直至岩心出口气油比与凝析气样品气油比一致为止,形成原始气藏;(4)进行衰竭开采,记录每一级衰竭的产油量、产气量及相应的衰竭压力,并利用色谱仪对采出流体进行组成变化分析;(5)进行注干气吞吐开采,将干气装入中间容器,利用驱替泵将干气转入岩心中,通过注入干气将岩心恢复到地层压力,关闭岩心入口端阀门闷井6h以上,再次进行衰竭开采,重复步骤(5),进行多次注干气吞吐开采,直至采出流体气油比稳定为止;(6)记录每一次注干气吞吐开采每一级的产油量、产气量,并利用色谱仪测试采出井流物组成变化。
[0009]所述步骤(2)中,建压过程始终保持围压高于回压2

3MPa,回压高于出口压力2

3MPa,直至岩心达到地层压力为止。
[0010]所述步骤(4)中,进行衰竭开采,是指从地层压力开始,逐渐降低围压、回压,每一级降低2

3MPa,气液分离器、气量计分别收集凝析油、凝析气,待出口不再有流体产出,继续降低围压、回压,直到压力衰竭到目标压力(不同的储气库设计运行的压力区间不同,具体的储气库有运行的目标压力)时停止。
[0011]所述步骤(5)中,进行注干气吞吐开采,是指从入口端向岩心注入干气,依次升高围压、回压,保持围压高于回压2

3MPa,回压高于出口压力2

3MPa,直至岩心两端压力上升到地层压力且保持稳定时停止注气;焖井6小时以上,使注入气与岩心内流体充分接触后进行衰竭开采,直到压力衰竭到目标压力时停止。
[0012]本专利技术基于长岩心吞吐实验仪器测试注气后采出井流物组分变化,可以研究高温高压下注气对凝析气藏采出井流物的影响以及采出流体组分的变化规律,为凝析气藏注气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测试析气藏底部注气顶部开采实验方法所用装置图。
[0014]图中:1、17、22—驱替泵、围压泵、回压泵;2、4、6、8、10、12、13、15、19、21、24、26—阀门;7、11、14、20、25—三通阀;3—中间容器;9—岩心夹持器;5、16、18、23—压力表;27—回压阀;28—气液分离器;29—气量计;30—恒温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进行详细说明。
[0016]本专利技术凝析气藏多次注采采出流体组分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依靠图1的装置完成,该装置包括岩心夹持器9、中间容器3、驱替泵1、围压泵17、回压阀27、气液分离器28和气量计29,岩心夹持器9入口端连接中间容器3和驱替泵1,出口端连接回压阀27,回压阀连接气液分离器28和气量计29,岩心夹持器左右两端有压力表5、18,中端连接围压泵17,岩心夹持器、中间容器位于恒温箱30中。
[0017]凝析气藏改建储气库多次注采采出流体组成变化研究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清洗实验仪器利用石油醚、无水乙醇对岩心加持器、中间容器、三通阀进行清洗并烘干。
[0018](2)清洗岩心将岩心放入岩心夹持器中按图1所示连接管线,将中间容器3内装满石油醚,打开阀门2、4、6、8、19、21利用驱替泵1对连接岩心夹持器的整个系统进行清洗(待出口的石油醚清澈为止);清洗完成后关闭阀门6、8将中间容器3重洗清洗后装入适量氮气,再打开阀门6、8用氮气将实验环境中的石油醚吹干,在此过程中利用起泡剂对各个管线连接处、岩心夹持器接口进行检漏。
[0019](3)建立实验条件1)建立真空条件。将真空泵与三通阀7连接,对岩心夹持器进行抽真空处理(约3~5h);2)饱和地层水。将中间容器3中装满地层水,打开阀门2、4、6、8,用驱替泵1恒压使地层水完全饱和岩心,同时再升高一定的温度使地层水更快进入小孔隙;待驱替泵速度显示为0时,饱和完成;3)建立实验压力。将中间容器3中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凝析气藏改建储气库多次注采采出流体组成变化研究方法,依靠注采装置完成,该装置包括岩心夹持器、中间容器、驱替泵、围压泵、回压阀、气液分离器和气量计,岩心夹持器入口端连接中间容器和驱替泵,出口端连接回压阀,回压阀连接气液分离器和气量计,岩心夹持器左右两端有压力表,中端连接围压泵,岩心夹持器、中间容器位于恒温箱中,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对岩心、岩心夹持器、中间容器、管线进行清洗并烘干;(2)将岩心装入岩心夹持器中,利用真空泵将岩心夹持器抽真空,再将地层水装入中间容器,通过驱替泵使岩心饱和地层水,并利用地层水给岩心建立地层压力,打开恒温箱使温度达到地层温度;(3)将凝析气样品装入中间容器,利用驱替泵将凝析气样品转入岩心中,使凝析气样品置换出岩心孔隙内的地层水,直至岩心出口气油比与凝析气样品气油比一致为止,形成原始气藏;(4)进行衰竭开采,记录每一级衰竭的产油量、产气量及相应的衰竭压力,并利用色谱仪对采出流体进行组成变化分析;(5)进行注干气吞吐开采,将干气装入中间容器,利用驱替泵将干气转入岩心中,通过注入干气将岩心恢复到地层压力,关闭岩心入口端阀门闷井6h以上,再次进行衰竭开采,重复步骤(5),进行多次注干气吞吐开采,直至采出流体气油比稳定为止;(6)记录每一次注干气吞吐开采每一级的产油量、产气量,并利用色谱仪测试采出井流物组成变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建芬刘奇郭平石磊王博刘煌汪周华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