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着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4331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对被粘物显示出优异的密接性、且可抑制黄变的粘着片。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粘着片,其具有:(甲基)丙烯酸聚合体A,含有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单元与具有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单元,且重量平均分子量大于10000;以及(甲基)丙烯酸聚合体B,重量平均分子量为3000~10000,且玻璃化温度为20℃~120℃,所述粘着片中,相对于(甲基)丙烯酸聚合体A的总质量,(甲基)丙烯酸聚合体A中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单元的含量为20质量%以上,具有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单元不具有氮原子作为环结构原子,相对于(甲基)丙烯酸聚合体A 10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聚合体B的含量为1质量份以上。合体B的含量为1质量份以上。合体B的含量为1质量份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粘着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粘着片。

技术介绍

[0002]之前,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显示装置、或触摸屏等与显示装置组合使用的输入装置得到广泛使用。在这些显示装置或输入装置中,在贴合光学构件的用途中使用透明的粘着片,在显示装置与输入装置的贴合中也使用透明的粘着片。
[0003]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光学构件贴合用粘着片。此处,通过使各种单体聚合而获得丙烯酸系共聚物,由调配此种丙烯酸系共聚物而成的粘着剂组合物形成丙烯酸系粘着片。此种粘着片可为双面粘着片,例如也存在用于透明树脂层与玻璃层的贴合的情况(例如,专利文献4)。另外,为了贴合至具有凹凸的被粘物,也正在研究使用具有后固化性的粘着片(例如,专利文献5)。
[0004][现有技术文献][0005][专利文献][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

233060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0/147047号
[0008]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6

186618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18

001615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15/080120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12]对贴合至光学构件的粘着片要求高的透明性与密接性。近年来,贴合有粘着片的光学构件也有时在高温或高湿环境等严酷环境下使用,要求在此种条件下也发挥高的透明性与密接性。
[0013]因此,本专利技术者等人为了解决此种现有技术的课题,以提供对被粘物显示出优异的密接性、且可抑制黄变的粘着片为目的而进行了研究。
[0014][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5]本专利技术者等人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进行了努力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粘着片中调配不同种类的丙烯酸聚合体,可获得对被粘物显示出优异的密接性、且可抑制黄变的粘着片。
[0016]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结构。
[0017][1]一种粘着片,具有:
[0018](甲基)丙烯酸聚合体A,含有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单元与具有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单元,且重量平均分子量大于10000;以及
[0019](甲基)丙烯酸聚合体B,重量平均分子量为3000~10000,且玻璃化温度为20℃~
120℃,所述粘着片中,
[0020]相对于(甲基)丙烯酸聚合体A的总质量,(甲基)丙烯酸聚合体A中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单元的含量为20质量%以上,具有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单元不具有氮原子作为环结构原子,
[0021]相对于(甲基)丙烯酸聚合体A10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聚合体B的含量为1质量份以上。
[00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中(甲基)丙烯酸聚合体A的羟基价为80mgKOH/g以上,且玻璃化温度为

50℃以上。
[0023][3]根据[1]或[2]所述的粘着片,其中在将(甲基)丙烯酸聚合体B的表面自由能分散成分设为γd
b0.5
(mJ/m2)
0.5
、将表面自由能极性成分设为γp
b0.5
(mJ/m2)
0.5
的情况下,(甲基)丙烯酸聚合体A包含1质量%以上的制成均聚物时表面自由能分散成分(γd
a0.5
)成为γd
b0.5
±
1.0(mJ/m2)
0.5
、且表面自由能极性成分(γp
a0.5
)成为γp
b0.5
±
1.2(mJ/m2)
0.5
的具有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单元。
[0024][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其用于被粘物贴合,
[0025]在将(甲基)丙烯酸聚合体B的表面自由能分散成分设为γd
b0.5
(mJ/m2)
0.5
、将表面自由能极性成分设为γp
b0.5
(mJ/m2)
0.5
、将被粘物的表面自由能分散成分设为γd
c0.5
(mJ/m2)
0.5
、将表面自由能极性成分设为γp
c0.5
(mJ/m2)
0.5
的情况下,被粘物的表面自由能分散成分(γd
c0.5
)、与被粘物的表面自由能极性成分(γp
c0.5
)满足以下的条件(1)及条件(2)。
[0026](条件(1)):γd
b0.5
=γd
c0.5
±
1.0
[0027](条件(2)):γp
b0.5
=γp
c0.5
±
2.0
[0028][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其用于被粘物贴合,被粘物包含树脂。
[0029][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其中相对于(甲基)丙烯酸聚合体A的总质量,(甲基)丙烯酸聚合体A中具有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单元的含量为5质量%以上。
[0030][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其中(甲基)丙烯酸聚合体B包含具有脂环的单体单元。
[0031][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其中(甲基)丙烯酸聚合体B包含具有脂环的单体单元,构成脂环的碳数为6以上。
[0032][9]根据[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其中(甲基)丙烯酸聚合体B实质上不具有官能基。
[0033][10]根据[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进而包含选自多官能单体及交联剂中的至少一种。
[0034][11]根据[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进而包含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为苯乙酮系光聚合引发剂或酰基氧化膦系光聚合引发剂。
[0035][专利技术的效果][0036]根据本专利技术,可获得一种对被粘物显示出优异的密接性、且可抑制黄变的粘着片。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表示具有剥离片的粘着片的剖面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记载的结构要件的说明有时基于代表性的实施形态或具体例来进行,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此种实施形态。再者,本说明书中使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包含“~”前后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范围。
[0039]再者,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表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两者或任一者。另外,本说明书中,“单量体”与“单体”含义相同,“聚合体”与“聚合物”含义相同。
[0040]<粘着片>
[004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粘着片,其具有:(甲基)丙烯酸聚合体A,所述(甲基)丙烯酸聚合体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粘着片,具有:(甲基)丙烯酸聚合体A,含有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单元与具有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单元,且重量平均分子量大于10000;以及(甲基)丙烯酸聚合体B,重量平均分子量为3000~10000,且玻璃化温度为20℃~120℃,所述粘着片中,相对于所述(甲基)丙烯酸聚合体A的总质量,所述(甲基)丙烯酸聚合体A中所述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单元的含量为20质量%以上,所述具有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单元不具有氮原子作为环结构原子,相对于所述(甲基)丙烯酸聚合体A100质量份,所述(甲基)丙烯酸聚合体B的含量为1质量份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聚合体A的羟基价为80mgKOH/g以上,且玻璃化温度为

50℃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着片,其中在将所述(甲基)丙烯酸聚合体B的表面自由能分散成分设为γd
b0.5
(mJ/m2)
0.5
、将表面自由能极性成分设为γp
b0.5
(mJ/m2)
0.5
的情况下,所述(甲基)丙烯酸聚合体A包含1质量%以上的制成均聚物时表面自由能分散成分(γd
a0.5
)成为γd
b0.5
±
1.0(mJ/m2)
0.5
、且表面自由能极性成分(γp
a0.5
)成为γp
b0.5
±
1.2(mJ/m2)
0.5
的具有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其用于被粘物贴合,在将所述(甲基)丙烯酸聚合体B的表面自由能分散成分设为γd
b0.5
(mJ/m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野裕美
申请(专利权)人: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