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4027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25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组件和包括显示组件的电子设备。显示组件包括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和遮光组件。显示模组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遮光组件位于背光模组与显示模组之间。遮光组件包括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第一遮光件分别粘接于显示模组的第一区域和背光模组上。第二遮光件粘接于背光模组上,且与显示模组的第二区域对应。显示组件通过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两个结构遮挡背光模组的部分,使遮光组件能够双面粘接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的第一区域,以及粘接背光模组的第二区域。遮光组件与显示模组之间省略了现有技术方案中的隔离件,适应显示组件朝向薄型化发展的需要。适应显示组件朝向薄型化发展的需要。适应显示组件朝向薄型化发展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显示组件300一般包括背光模组301、显示模组303和遮光胶305,如图1所示,遮光胶305粘接在背光模组301与显示模组303之间,使显示组件300形成了显示区3001和非显示区3003,显示模组303包括玻璃基板3031,玻璃基板3031的部分凸伸至非显示区3003中,显示组件300还包括一隔离件307,隔离件307贴设在遮光胶305上,且与位于非显示区3003的玻璃基板3031之间有间隙。当显示组件300受碰撞使玻璃基板3031振动时,隔离件307使玻璃基板3031与遮光胶305不会粘接,遮光胶305不会拉扯玻璃基板3031。随着显示组件300朝薄型化发展,非显示区3003中,位于非显示区3003的玻璃基板3031与背光模组301之间的距离L将变小,导致隔离件307和遮光胶305堆叠后的厚度H大于该距离L,隔离件307将与玻璃基板3031接触,导致玻璃基板3031受力变形或有变形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适应薄型化发展的显示组件。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组件。显示组件包括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和遮光组件。显示模组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遮光组件位于背光模组与显示模组之间。遮光组件包括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第一遮光件分别粘接于显示模组的第一区域和背光模组上。第二遮光件粘接于背光模组上,且与显示模组的第二区域对应。
[0005]显然,上述设计中,显示组件通过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两个结构遮挡背光模组的部分,使遮光组件能够双面粘接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的第一区域,以及粘接背光模组的第二区域。遮光组件与显示模组之间省略了现有技术方案中的隔离件,适应显示组件朝向薄型化发展的需要。
[000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遮光件与第二遮光件间隔设置。
[0007]显然,上述设计中,第一遮光件与第二遮光件之间的间隙小,不足以导致漏光。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间隔设置不重叠,遮光组件的厚度小,适应了显示模组与背光模组之间的间距小的情况。
[000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遮光件与第二遮光件部分重合且粘接。
[0009]显然,上述设计中,第一遮光件与第二遮光件重合一部分,且粘接在一起,使遮光组件可靠固定在显示组件的非显示区内,避免显示组件漏光。
[00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背光模组包括导光件和发光件。发光件包括电连接的第一柔性电路板和发光部。发光部设置于第一柔性电路板上,且与导光件相邻。第一遮光件粘接于与第一区域对应的导光件上。
[0011]显然,上述设计中,导光件与发光部相邻,导光件用于引导分布发光部发出的光线。第一遮光件粘接于第一区域对应的导光件上,使显示组件形成显示区和非显示区。
[00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遮光件与第一柔性电路板背离发光部的一侧连接。
[0013]显然,上述设计中,第一遮光件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粘接,增加了第一遮光件遮挡背光模组的面积,保证靠近显示区的非显示区的遮光组件无间断,降低了显示组件在靠近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漏光的风险。
[00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背光模组还包括支撑件。导光件和第一柔性电路板分别设置于支撑件上。第二遮光件包括第一遮光部和第二遮光部。第一遮光部粘接于第一柔性电路板上,第二遮光部从第一遮光部延伸至第一柔性电路板外,且与支撑件粘接。
[0015]显然,上述设计中,第一遮光部粘接在第一柔性电路板上,第二遮光部从第一遮光部延伸至与支撑件粘接,使第一柔性电路板和遮光组件分别与背光模组的相对位置稳定,避免显示组件漏光。
[00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支撑件包括主体和支撑部。主体包括第一壁和设置于第一壁一侧的第二壁。导光件设置于第一壁上,第一柔性电路板粘接于支撑部上。第二遮光部与支撑部、第一壁和第二壁粘接中的至少一个粘接。
[0017]显然,上述设计中,支撑件包括主体和支撑部,使背光模组的厚度减小。第二遮光部与支撑部、第一壁和第二壁粘接中的至少一个粘接,使第一柔性电路板和遮光组件分别与背光模组的相对位置稳定,避免显示组件漏光。
[00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相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延伸部。第一连接部粘接于支撑件上。发光部设置于第一连接部上,第一遮光部设置于第一连接部上。第二遮光件设置有槽,槽允许第一延伸部通过。
[0019]显然,上述设计中,第一连接部粘接在支撑件上,第一遮光部遮挡第一连接部,形成显示组件的非显示区域,第二遮光件上设置允许第一延伸部通过的槽,不会造成漏光,且允许第一柔性电路板延伸至与其他元件电连接。
[002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遮光件的刚度大于第一遮光件的刚度。
[0021]显然,上述设计中,第二遮光件较第一遮光件不易变形,利于安装第二遮光件需要弯折后粘贴在支撑件上。
[002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柔性电路板粘接于导光件上。
[0023]显然,上述设计中,第一柔性电路板粘接于导光板上,提高了第一柔性电路板为第一遮光件提供支撑的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一柔性电路板粘接于导光件上,避免柔性的第一柔性电路板变形而与玻璃基板干涉的问题。
[002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显示模组包括第一偏光片、玻璃基板和第二偏光片,玻璃基板包括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第一偏光片、第一玻璃、第二玻璃和第二偏光片依次堆叠设置。第一区域对应于第一玻璃分别与第一偏光片和第二玻璃的重合区域。第二区域对应于第一玻璃凸伸于第一偏光片和第二玻璃的区域。第一遮光件与第一偏光片粘接。
[0025]显然,上述设计中,对应于第一玻璃凸伸于第一偏光片和第二玻璃的区域,省略了隔离件,遮光组件中的厚度小,不会对第一玻璃产生作用力,满足显示组件向薄型化发展的需要。
[0026]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盖板和显示组件。显示组件包括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和遮光组件。显示模组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遮光组件位于背光模组与显示模组之间。遮光组件包括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第一遮光件分别粘接于显
示模组的第一区域和背光模组上。第二遮光件粘接于背光模组上,且与显示模组的第二区域对应。盖板设置于显示模组背离背光模组的一侧。
[0027]第二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涉及的显示组件相关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组件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0030]图3为图2所示电子设备中盖板与显示组件组装的局部示意图;
[0031]图4为图3所示电子设备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0032]图5为图3所示电子设备中显示组件的第一柔性电路板为展开状态时与第二遮光件连接的示意图;
[0033]图6为图3所示电子设备中显示组件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组件,包括: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遮光组件,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组件包括:第一遮光件,分别粘接于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一区域和所述背光模组上;第二遮光件,粘接于所述背光模组上,且与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二区域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件与所述第二遮光件间隔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件与所述第二遮光件部分重合且粘接。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件和发光件,所述发光件包括电连接的第一柔性电路板和发光部;所述发光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上,且与所述导光件相邻;所述第一遮光件粘接于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所述导光件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件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背离所述发光部的一侧连接。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支撑件,所述导光件和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第二遮光件包括第一遮光部和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一遮光部粘接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上,所述第二遮光部从所述第一遮光部延伸至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外,且与所述支撑件粘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主体和支撑部,所述主体包括第一壁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亚飞朱日升郭伟张艳青
申请(专利权)人: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