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的显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4018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影像的显示方法。一显示器提供一第一影像。当使用者观看第一影像时,使用者的两眼的一第一视线会聚面位于一第一位置,而当使用者观看一环境景象中的一物件时,两眼的一第二视线会聚面位于一第二位置。第一位置与使用者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第二位置与使用者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且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符合一第一关系式:Dn<D1<Df,D1代表第一距离,Dn=D2+Δn,Df=D2+Δf,D2代表第二距离,Δn=(De/2)*{tan[t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影像的显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影像的显示方法,特别是一种增强现实技术的影像的显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显示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多种领域之中,此技术可将图像添加到现实环境的景象中。然而,在现有的影像的显示方法中,使用者在观看时无法有效叠合图像及现实环境的景象,造成图像或现实环境的景象模糊,因此,需要针对增强现实的显示方法提供改进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影像的显示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显示器,显示器提供一第一影像,且第一影像和一环境景象存在于一使用者的一视野之中。当使用者观看第一影像时,使用者的两眼的一第一视线会聚面位于一第一位置,而当使用者观看环境景象中的一物件时,两眼的一第二视线会聚面位于一第二位置。第一视线会聚面的第一位置与使用者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第二视线会聚面的第二位置与使用者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且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符合一第一关系式:Dn<D1<Df,其中D1代表第一距离,Dn=D2+Δn,而Df=D2+Δf,其中D2代表第二距离,Δn=(De/2)*{tan[tan
‑1(2*D2/De)

δ]}

D2,且Δf=(De/2)*{tan[tan
‑1(2*D2/De)+δ]}

D2,以及其中De代表两眼之间的一距离,δ代表两眼的人眼角鉴别率,且δ=0.02度。
附图说明
[0004]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0005]图2所示为不同的使用者观看状态的比较示意图。
[0006]图3所示为使用者观看影像和环境景象的两眼的会聚面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07]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调整两眼的会聚面的位置的示意图。
[0008]图5所示为使用者观看影像时的两眼的会聚面和单眼的聚焦面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09]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使用者观看影像的示意图。
[0010]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使用者观看状态的示意图。
[0011]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使用者观看影像的示意图。
[0012]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使用者观看状态的示意图。
[0013]图10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调整单眼的聚焦面的位置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10

电子装置;100

显示器;1021、1023

眼睛;104

光学元件;108

控制器;106、110

感测元件;112

玻璃;114

瞳孔;Ap1、Ap2

焦点;D1

D6、Di、Dr、Da、De

距离;Df、Dt

上限距离;Dn、Ds

下限距离;La1

La4、Lb1

Lb14

光束;Par、Pax、Pa1、Pa2

聚焦面;Pe

面;Pi、Pj、Pk

虚像面;Pr

影像面;Pv1、Pv2、Pvr、Pvx

视线会聚面;Pxa

Pxd、Px1

Px14

子像素;R1、R2

范围;V1、V2、Vx

影像;Vp1

Vp14

视点;Vt1、Vt2

会聚点;X、Y

虚线框;(i)

(iii)

示例;Δd1、Δd2

距离差。
具体实施方式
[0015]通过参考以下的详细描述并同时结合附图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须注意的是,为了使读者能容易了解及图式的简洁,本专利技术中的多张图式只绘出电子装置的一部分,且图式中的特定元件并非依照实际比例绘图。此外,图中各元件的数量及尺寸仅作为示意,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16]本专利技术通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会使用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电子设备制造商可能会以不同的名称来指称相同的元件。本文并不意在区分那些功能相同但名称不同的元件。在下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含有”与“包括”等词为开放式词语,因此其应被解释为“含有但不限定为
…”
之意。
[0017]此外,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膜层“上”、“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或膜层“上”、“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膜层或“直接耦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膜层时,两者之间不存在有插入的元件或膜层。
[0018]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或是间接连接。两个元件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接触以传输电信号,两者之间未有其他元件。两个元件电性连接可以通过两者之间的元件中介桥接以传输电信号。电性连接亦可称为耦接。
[0019]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

可用以描述多种组成元件,但组成元件并不以此术语为限。此术语仅用于区别说明书内单一组成元件与其他组成元件。权利要求中可不使用相同术语,而依照权利要求中元件宣告的顺序以第一、第二、第三

取代。因此,在下文说明书中,第一组成元件在权利要求中可能为第二组成元件。
[0020]须知悉的是,以下所举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将数个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进行替换、重组、混合以完成其他实施例。
[0021]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可包括显示装置,但不以此为限。显示装置可包括触控显示装置(touch display)、曲面显示装置(curved display)或非矩形显示装置(free shape display),但不以此为限。显示装置可为可弯折或可挠式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可例如包括发光二极管、液晶(liquid crystal)、荧光(fluorescence)、磷光(phosphor)、其它合适的显示介质或前述的组合,但不以此为限。发光二极管可例如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无机发光二极管(in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ight

emitting diode,mini LED)、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

LED)、量子点(quantum dots,QDs)发光二极管(可例如为QLE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影像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显示器,所述显示器提供一第一影像,且所述第一影像和一环境景象存在于一使用者的一视野之中,当所述使用者观看所述第一影像时,所述使用者的两眼的一第一视线会聚面位于一第一位置,而当所述使用者观看所述环境景象中的一物件时,所述两眼的一第二视线会聚面位于一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第一视线会聚面的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使用者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视线会聚面的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使用者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且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符合一第一关系式:Dn<D1<Df,其中D1代表所述第一距离,Dn=D2+Δn,而Df=D2+Δf,其中D2代表所述第二距离,Δn=(De/2)*{tan[tan
‑1(2*D2/De)

δ]}

D2,且Δf=(De/2)*{tan[tan
‑1(2*D2/De)+δ]}

D2,以及其中De代表所述两眼之间的一距离,δ代表所述两眼的一人眼角鉴别率,且δ=0.02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影像位于一第三位置,且所述第一视线会聚面的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一影像的所述第三位置不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使用者的所述两眼中的一单眼观看所述第一影像时聚焦于一第一聚焦面,且所述第一聚焦面的一第四位置和所述第一影像的所述第三位置相同。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焦面的所述第四位置和所述使用者之间具有一第三距离,且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第一距离符合一第二关系式:D3+(D1/1.3052

0.2657*D1)<Δd1<D3

(D1/1.1286+0.442*D1)其中D1代表所述第一距离,D3代表所述第三距离,且Δd1代表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三距离之间的一距离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影像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还提供一第二影像,且所述第二影像和所述环境景象存在于所述使用者的所述视野之中,当所述使用者观看所述第二影像时,所述使用者的所述两眼的一第三视线会聚面位于一第五位置,而当所述使用者观看所述环境景象中的另一物件时,所述两眼的一第四视线会聚面位于一第六位置,其中所述第三视线会聚面的所述第五位置与所述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宇翁睿哲住尚树谢志勇韦忠光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