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昊源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3971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24
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训练装置,包括工作台、尼龙绳和臂托,所述的工作台下面两侧装有侧板,侧板上开有均布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装有横向的支杆,工作台上面开有与支杆相间开垂直的凹槽,凹槽前、后两端内均装有滑轮,凹槽内置有滑块,滑块左、右两侧经合页与置于工作台上的臂托相连,滑块前、后两端分别与尼龙绳相连,尼龙绳绕装在滑轮上并与装在支杆上的驱动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适用于不同人群,装置稳定性高,增强了患者的上肢训练,训练效果好,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训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康复训练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障碍多以上肢严重为主,远端关节可能更为严重,且恢复速度最慢,可伴有偏身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在痉挛性瘫痪期表现为肌张力高、肌强直、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晚期则出现关节肌肉挛缩,因此需要加强患者的上肢运动,来提高患者上肢和躯体功能,避免病情恶化,但由于结构上存在的不足,现有上肢训练的康复设备结构单一、稳定性差,使用者在训练时,安全性低,容易脱落,甚至跌倒。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更加安全可靠的上肢康复训练器,以适应病人的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训练装置,可有效解决现有上肢训练装置功能结构单一、稳定性差,使用者在训练时,安全性低,容易脱落,甚至跌倒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训练装置,包括工作台、尼龙绳和臂托,所述的工作台下面两侧装有侧板,侧板上开有均布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装有横向的支杆,工作台上面开有与支杆相间开垂直的凹槽,凹槽前、后两端内均装有滑轮,凹槽内置有滑块,滑块左、右两侧经合页与置于工作台上的臂托相连,滑块前、后两端分别与尼龙绳相连,尼龙绳绕装在滑轮上并与装在支杆上的驱动装置相连。
[0005]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适用于不同人群,装置稳定性高,增强了患者的上肢训练,训练效果好,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07]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情况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09]结合附图给出,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训练装置,包括工作台、尼龙绳和臂托,所述的工作台12下面两侧装有侧板1,侧板1上开有均布的安装孔2,安装孔2内装有横向的支杆15,工作台12上面开有与支杆15相间开垂直的凹槽4,凹槽4前、后两端内均装有滑轮5,凹槽4内置有滑块7,滑块7左、右两侧经合页10与置于工作台12上的臂托9相连,滑块7前、后两端分别与尼龙绳3相连,尼龙绳3绕装在滑轮5上并与装在支杆15上的驱动
装置相连,滑轮5用于改变力的牵拉方向,以及限制力线,增强导向性。
[0010]为保证更好的实施效果,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脚踏板14,脚踏板14左、右两边上装有用于固定脚的第一魔术贴13,脚踏板14转动装在支杆15上,尼龙绳3经滑轮5与脚踏板14前、后两侧相连,踩动脚踏板14拉动尼龙绳3,构成滑块7在凹槽4内的前后运动结构。
[0011]所述的尼龙绳3装在脚踏板14前、后两侧的两角处,保证不影响使用。
[0012]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脚踏板14、承载板16、曲柄18、连杆19、滑动块20和固定卡块21,脚踏板14固定装在支杆15上,脚踏板14上面垂直装有承载板16,承载板16上固定装有固定卡块21,承载板16前侧的脚踏板14上装有电机17,电机17的电机轴与曲柄18一端相连,曲柄18另一端与连杆19一端相连,连杆19另一端与滑动块20一端相连,滑动块20内开有滑槽,固定卡块21卡在滑槽里,滑动块20另一端经前端的滑轮5与滑块7前端的尼龙绳3相连,滑块7后端的尼龙绳3绕装固定在后端的滑轮5上,后端的尼龙绳3装有拉伸弹簧22,在具体使用中,可将曲柄18等分成三份。电机17的电机轴与曲柄18不同孔连接时,可实现滑动块20不同距离的运动,从而实现手臂不同角度的屈伸。
[0013]所述的臂托9呈截面半圆的长条形,臂托9上装有用于固定手臂的第二魔术贴8,臂托9为高耐温板材塑形制成,贴合手臂弧度。
[0014]所述的滑块7左、右两侧设有对称的4个合页10,后侧2个合页10的长度短于前侧的2个合页10的长度,由于手臂在桌面上前、后运动时,肘关节处会比手腕处分离的更开一些,所以后侧(即靠近手腕处)的2个合页10的长度短于前侧(即靠近肘关节处)的2个合页10的长度,更利于手臂的开合。
[0015]所述的臂托9底部均布装有万向珠9

1,利于臂托9在工作台12上滑动,万向珠使用铁质材料,中心珠使用合金。
[0016]所述的臂托9内面装有内衬层6,内衬层6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含中药的内衬,在康复训练同时也可促进患者恢复,内衬层6可以使用粘贴式固定,方便取下换洗。
[0017]所述的工作台12后侧垂直装有挡板11,遮挡患者使用时的动作,保护患者的隐私。
[0018]本技术在具体使用时,可采用主动和被动的方式使用,当采用主动方式使用时,是以人下肢力量为动力源进行的,见图1,患者呈坐位,将患者健侧脚或者下肢肌力为四级及以上的患侧脚放置于脚踏板14上,用第一魔术贴13固定脚,将患者手臂放于臂托9内,用第二魔术贴8将患者的手臂固定住。患者通过踝关节的背伸和趾曲踏动脚踏板14绕支杆15转动,脚踏板14前、后交错运动的同时,交错拉动前、后侧的尼龙绳5,尼龙绳5被拉动的同时,带动滑块7在凹槽4内前后移动,进而带动通过合页10连接的臂托9在工作台12上运动,达到活动上肢的目的,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患者的身高不同,将支杆15固定在不同高度的安装孔2内,便于多种人群都可使用。
[0019]当采用被动方式使用时,是通过电机17作为动力源进行的,见图2,患者呈坐位,将患者手臂放于臂托9内,用第二魔术贴8将患者的手臂固定住,电机17的电机轴转动带动曲柄18做圆周运动,曲柄18与连杆19的连接点运动到与滑动块20不同侧时(以电机位置为分界),连杆19又拉着滑动块20一起向回运动,又由于滑动块20受滑槽和固定卡块21的限制而作直线运动;反过来,当曲柄18与连杆19的接点运动到与滑动块20同侧时,曲柄18推动连杆19,而连19又推动滑动块20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曲柄18在电机17的带动下,对连杆19的一拉一推从而使滑动块20沿承载板16上下往复运动,滑动块20与前侧的尼龙绳3相连,滑动块20
向下运动时拉动尼龙绳3向前运动,从而使滑块7向前移动,此时,拉伸弹簧22处于拉伸状态,当滑动块20向上运动时,由于拉伸弹簧22的作用,拉动滑块7向后运动,如此往复,从而实现臂托9在工作台12上运动,达到活动上肢的目的。
[0020]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适用于不同人群,装置稳定性高,增强了患者的上肢训练,训练效果好,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
ꢀ“
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训练装置,包括工作台、尼龙绳和臂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台(12)下面两侧装有侧板(1),侧板(1)上开有均布的安装孔(2),安装孔(2)内装有横向的支杆(15),工作台(12)上面开有与支杆(15)相间开垂直的凹槽(4),凹槽(4)前、后两端内均装有滑轮(5),凹槽(4)内置有滑块(7),滑块(7)左、右两侧经合页(10)与置于工作台(12)上的臂托(9)相连,滑块(7)前、后两端分别与尼龙绳(3)相连,尼龙绳(3)绕装在滑轮(5)上并与装在支杆(15)上的驱动装置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脚踏板(14),脚踏板(14)左、右两边上装有用于固定脚的第一魔术贴(13),脚踏板(14)转动装在支杆(15)上,尼龙绳(3)经滑轮(5)与脚踏板(14)前、后两侧相连,踩动脚踏板(14)拉动尼龙绳(3),构成滑块(7)在凹槽(4)内的前后运动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尼龙绳(3)装在脚踏板(14)前、后两侧的两角处,保证不影响使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脚踏板(14)、承载板(16)、曲柄(18)、连杆(19)、滑动块(20)和固定卡块(21),脚踏板(14)固定装在支杆(15)上,脚踏板(14)上面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昊源李彦杰秦合伟金小琴华晓琼张淑芹张雍闯牛丽王煜普赵楠楠朱博超丁慧敏
申请(专利权)人:刘昊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