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静电抗菌防臭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380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静电抗菌防臭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抗静电抗菌防臭面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竹炭纤维15~30份、玉米纤维10~20份、大豆纤维10~20份、甲壳素纤维10~20份、纳米珍珠纤维15~20份、Coolplus纤维8~15份、棉麻纤维12~20份、负离子涤纶短纤维10~15份、柔软剂2~6份、抗菌整理剂4~12份、抗静电剂2~8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抗静电抗菌防臭面料,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抗菌及防臭功能,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5%以上,经30次洗涤抑菌率依然在75%以上,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静电抗菌防臭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抗静电抗菌防臭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抗静电抗菌防臭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面料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等要求也越来越广泛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促进了高科技纺织品的开发研究和推广,也将纺织品的应用拓宽到了新领域。借助高科技手段,国内外已开发出高性能、多功能、高附加值的纺织新产品,实现功能性纤维的产业化。现有技术中抗菌面料存在使用时间不长、抑菌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此外,现有市场上集抗静电、抗菌、防臭、舒适于一体的面料较少,需要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抗静电抗菌防臭面料,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抗菌及防臭功能,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5%以上,经30次洗涤抑菌率依然在75%以上,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抗静电抗菌防臭面料的制备方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抗静电抗菌防臭面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竹炭纤维15~30份、玉米纤维10~20份、大豆纤维10~20份、甲壳素纤维10~20份、纳米珍珠纤维15~20份、Coolplus纤维8~15份、棉麻纤维12~20份、负离子涤纶短纤维10~15份、柔软剂2~6份、抗菌整理剂4~12份、抗静电剂2~8份。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中的抗静电抗菌防臭面料通过竹炭纤维、玉米纤维、大豆纤维、甲壳素纤维、纳米珍珠纤维、Coolplus纤维、棉麻纤维、负离子涤纶短纤维混纺后,再通过柔软剂、抗菌整理剂、抗静电剂进行整理处理后所得;其中,竹炭纤维、玉米纤维、大豆纤维、甲壳素纤维均具有生物降解性,进而提高了本专利技术中抗静电抗菌防臭面料的生物降解度和环保性能,其中,竹炭纤维还具有抗菌抑菌、吸湿透气、防紫外线的特点;Coolplus纤维,纤维表面带有众多微孔及细微沟槽,可以产生毛细效应,可以将人体肌肤表层的汗水和湿气,很快吸收到织物外层,快速散发湿气和汗水,使人体表面保持干爽、清凉、舒适,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纤维截面为“+”型,表面为细微沟槽,赋予纤维无数细微空洞,通过这些细微沟槽产生的毛细现象,将肌肤表层排出的湿气与汗水经由芯吸扩散、传输等作用,瞬间排出体外;负离子涤纶短纤维可以增加细胞渗透性,增加吸氧量,改善人体的心肺功能,又可以促进体液循环,改善睡眠,提高机体免疫力;纳米珍珠纤维是珍珠粉与纤维聚合而成,可使面料手感滑爽、色泽鲜亮,又使其具有抗紫外线、抑菌杀菌、清火祛毒、养颜嫩肤、吸湿防臭等功效,与肌肤有非常好的亲和性。
[0006]优选地,所述抗菌整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天竺葵提取液1~3份、纳米氧化锌0.5~3份、纳米银溶胶0.6~3.5份、贝壳粉1~3份、蒲公英提取液0.5~4份、水8~30
份。
[0007]纳米银可吸附于细菌细胞壁也可以进入细胞膜中,进而影响细菌内蛋白质、DNA的正常功能,使细菌死亡,对多种致病微生物均具有优良的杀菌抑菌能力,而且不会产生耐药性,是一种绿色环保且抗菌性能优良的抗菌剂;纳米氧化锌在阳光尤其是紫外线的照射下,其价带电子激发跃迁到导带,形成光生电子-空穴对,光生电子-空穴对可以与细胞内组分反应而导致细胞死亡,即可消除部分紫外线的影响,又能起到杀菌效果,特有的表面、界面效应使其抗菌效果较广;贝壳粉对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在内的多种细菌有极强的抗菌和杀菌作用,而且具有防腐、防霉的功能;同时,本专利技术中的抗菌整理剂中添加了天竺葵提取液、蒲公英提取液,具有驱寒、促进血液循环、除臭、抗菌等作用。
[0008]优选地,所述天竺葵提取液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取天竺葵打浆,加入3~10倍量的水浸泡1~2h,加热至90~100℃,煎煮2~3h,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10,即得天竺葵提取液。
[0009]优选地,所述贝壳粉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0010]A、将贝壳用0.1%~0.2%的盐酸浸泡清洗0.5~2h,洗去贝壳表面的有机和无机杂质,然后再用水冲洗后放入烘箱干燥;
[0011]B、将洗净烘干后的贝壳置于马弗炉中,加热至700℃,保持温度并持续10~12h,将煅烧产物研磨,过300~350目筛,得到贝壳粉。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高温煅烧所得贝壳粉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等钙化物,本身为多孔状,对包括大肠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在内的多种细菌有极强的抗菌和杀菌作用。
[0013]优选地,所述蒲公英提取液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蒲公英粉碎后加入5~12倍量的水浸泡1~3h,加热至70~90℃,煎煮2~3h,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0,即得蒲公英提取液。
[0014]优选地,所述柔软剂为甲基硅烷乳液、硅油、氨基硅油中的至少一种。
[0015]优选地,所述抗静电剂为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0016]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上述一种抗静电抗菌防臭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称取配方量的竹炭纤维、玉米纤维、大豆纤维、甲壳素纤维、纳米珍珠纤维、Coolplus纤维、棉麻纤维、负离子涤纶短纤维、柔软剂、抗菌整理剂、抗静电剂;
[0018]S2、将步骤S1中所称取的竹炭纤维、玉米纤维、大豆纤维、甲壳素纤维、纳米珍珠纤维、Coolplus纤维、棉麻纤维、负离子涤纶短纤维进行开松、梳理、并条、精梳和混纺,再经粗纱、细纱工序纺成一股混纺纱线;
[0019]S3、将步骤S2中所得混纺纱线并捻成双股线,再经整经、浆纱和穿筘,然后通过梭织的方式制成混纺坯布;
[0020]S4、对步骤S3中所得混纺坯布进行染色处理;
[0021]S5、通过步骤S1中所称取的柔软剂、抗菌整理剂、抗静电剂分别依次对步骤S4所得染色后的坯布进行柔软整理、抗菌整理、抗静电整理,即得抗静电抗菌防臭面料。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1、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抗静电抗菌防臭面料,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抗菌及防臭功能,金
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5%以上,经30次洗涤抑菌率依然在75%以上,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此外,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抗静电抗菌防臭面料还具有手感舒适柔滑、透气性好、吸湿速干的优点。
[0024]2、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抗经典抗菌防臭面料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原料来源广泛,便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贝壳粉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抗静电抗菌防臭面料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0027]图3为实施例4-6、对比例2中的面料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测试结果图;
[0028]图4为实施例4-6、对比例2中的面料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测试结果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抗菌防臭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竹炭纤维15~30份、玉米纤维10~20份、大豆纤维10~20份、甲壳素纤维10~20份、纳米珍珠纤维15~20份、Coolplus纤维8~15份、棉麻纤维12~20份、负离子涤纶短纤维10~15份、柔软剂2~6份、抗菌整理剂4~12份、抗静电剂2~8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抗菌防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整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天竺葵提取液1~3份、纳米氧化锌0.5~3份、纳米银溶胶0.6~3.5份、贝壳粉1~3份、蒲公英提取液0.5~4份、水8~30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静电抗菌防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竺葵提取液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取天竺葵打浆,加入3~10倍量的水浸泡1~2h,加热至90~100℃,煎煮2~3h,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10,即得天竺葵提取液。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静电抗菌防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贝壳粉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A、将贝壳用0.1%~0.2%的盐酸浸泡清洗0.5~2h,洗去贝壳表面的有机和无机杂质,然后再用水冲洗后放入烘箱干燥;B、将洗净烘干后的贝壳置于马弗炉中,加热至700℃,保持温度并持续10~12h,将煅烧产物研磨,过300~350目筛,得到贝壳粉。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静电抗菌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广福源针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