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3709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轴机构,包括至少两个转轴模块以及至少一切换组件。切换组件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转轴模块之间。切换组件包括彼此能同轴相对旋转的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第一转动件同轴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转轴模块的其中之一以同步转动,第二转动件同轴设置于所述相邻的两个转轴模块的其中的另一以同步转动。第一转动件具有第一驱动部,第二转动件具有第二驱动部,第一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互在彼此的旋转路径上,且第一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沿旋转路径存在空行程。当第一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行经空行程时,相邻的两个转轴模块产生的扭力彼此断联。联。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轴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轴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转轴模块常应用在笔记本电脑等折叠式电子装置中,主要用以枢接在上述折叠式电子装置的两个机体之间,以利于机体通过转轴模块相对旋转开阖。
[0003]为了符合轻薄的设计趋势,上述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相关构件仍需进一步地缩减其外形,然而用以支撑机体的转轴模块却因需维持一定的扭力而无法随之进行缩减。
[0004]再者,现有转轴模块的扭力件是由多个弹性垫片所组成,其用以在机体旋转时以其摩擦力形成用以支撑机体所需的扭力,此类的扭力件所产生的扭力大小是基于弹性垫片数量的多寡且扭力值为固定,因此无法提供使用者更进一步的省力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一种转轴机构,其在相邻两个转轴模块之间配置切换组件,以对所述两个转轴模块的扭力进行联结或断联,以提供使用者较为省力的操作手感。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转轴机构包括至少两个转轴模块以及至少一切换组件。切换组件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转轴模块之间。切换组件包括彼此能同轴相对旋转的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第一转动件同轴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转轴模块的其中之一以同步转动,第二转动件同轴设置于所述相邻的两个转轴模块的其中的另一以同步转动。第一转动件具有第一驱动部,第二转动件具有第二驱动部,第一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互在彼此的旋转路径上,且第一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沿旋转路径存在空行程。当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相对旋转,且第一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行经空行程时,相邻的两个转轴模块产生的扭力彼此断联。
[0007]基于上述,转轴机构由于其在相邻两个转轴模块之间配置切换组件,其中切换组件包括彼此同轴相对旋转的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且第一转动件同轴连动于其中一转轴模块,而第二转动件同轴连动于另一转轴模块。再者,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分别具有位于彼此转动路径上的驱动部,且转动路径还存在驱动部并未相互驱动的空行程。据此,当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相对旋转,且第一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行经空行程时,相邻的两个转轴模块产生的扭力彼此断联。反过来说,当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相对旋转,但第一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并未行经所述空行程时,则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的驱动部会彼此驱动旋转,也就是代表此时的第一转轴模块与第二转轴模块所产生的扭力使处于相互联结的状态,故通过上述切换组件而让转轴模块的扭力产生不同状态的切换,以提供使用者较为省力的操作手感。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转轴机构的示意图;
[0009]图2A与图2B分别以不同视角示出是图1的转轴机构的爆炸图;
[0010]图2C是切换组件的爆炸图;
[0011]图3A至图3C示出转轴机构于不同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0012]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转轴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现将详细地参考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组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0014]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转轴机构的示意图。图2A与图2B分别以不同视角示出是图1的转轴机构的爆炸图。在此提供直角坐标X-Y-Z以利于构件描述。请同时参考图1、图2A与图2B,本专利技术转轴机构100包括至少两个转轴模块以及至少一切换组件,且切换组件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转轴模块之间。本实施例是以一个切换组件160邻接在第一转轴模块H1、第二转轴模块H2之间为例。在本实施例中,切换组件160包括彼此能同轴相对旋转的第一转动件161与第二转动件162,第一转动件161同轴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转轴模块的其中之一(即,第一转轴模块H1)以同步转动,第二转动件162同轴设置于所述相邻的两个转轴模块的其中的另一(即,第二转轴模块H2)以同步转动。在本实施例所述轴皆指X轴而言。
[0015]图2C是切换组件的爆炸图。请同时参考图2A至图2C,在本实施例中,转轴机构100还包括第一支架151、第二支架152与第三支架153,而第一转轴模块H1包括轴体110与扭力组件120,其中轴体110区分为三个邻接的区段C1、C2与C3,扭力组件120包括固定件122、锁附件121与扭力件123,区段C1穿设于第一支架151、固定件122与扭力件123后与锁附件121锁附在一起。固定件122的末端延伸并嵌设于第一支架151的固定孔151a。第三支架153组装至轴体110的区段C2,而区段C3组装至第一转动件161。第二转轴模块H2包括轴体130与扭力件140,第二支架152与轴体130组装在一起,扭力件140套设于轴体130且其相对两端分别固定至第二支架152与第二转动件162。
[0016]换句话说,如图1、图2A与图2B所示,第一转轴模块H1、切换组件160与第二转轴模块H2依序同轴地连接在第一支架151与第二支架152之间,进而将第一转轴模块H1、切换组件160与第二转轴模块H2视为单轴(同沿X轴)构件。当将转轴机构100应用于折叠式电子装置的两个机体时,其中第三支架组装于其中一机体,而第一支架151与第二支架152同组装于另一机体,也就是相当于第一支架151与第二支架152是组装于同一结构体。据此,经由上述构件组装关系,第一支架151与第三支架153是通过第一转轴模块H1而彼此相对旋转,第二支架152与第三支架153是通过第一转轴模块H1与第二转轴模块H2而彼此相对旋转,且由切换组件160提供所需的切换效果以联结或断联第一转轴模块H1与第二转轴模块H2所产生的扭力。
[0017]再者,第一转动件161具有第一驱动部161a,第二转动件162具有第二驱动部162a,第一驱动部161a与第二驱动部162a互在彼此的旋转路径上,且第一驱动部161a与第二驱动部162a沿旋转路径存在空行程,而当第一驱动部161a与第二驱动部162a行经空行程时,相邻的两个转轴模块H1、H2所产生的扭力彼此断联,此部分会再于后续详述。
[0018]请再参考图2A至图2C,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第一转动件161与第二转动件162是彼此同轴(同沿X轴)耦接的一对凸轮,如图2C所示,第一驱动部161a与第二驱动部162a是所述一对凸轮于耦接处的凸部与凹部。详细而言,第一转动件161与第二转动件162
是彼此同轴设置的旋转套筒(第一转动件161)与转子(第二转动件162),所述转子沿X轴可转动地埋设于所述旋转套筒内。
[0019]再者,转轴机构100的切换组件160还包括固定销163与定位销164,其中轴体110的区段C3插设于第一转动件161后,通过固定销163同时穿设插孔161b以固定第一转动件161与区段C3。又如图2A与图2B所示,扭力件140的一端固接于第二支架152,而其另一端沿X轴同轴地固接于第二转动件162,而后,定位销164穿设于第一转动件161的扩孔161c而固定至第二转动件162的插孔162b,以在第二转动件162沿X轴相对于第一转动件161旋转时,定位销16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转轴模块;以及至少一切换组件,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转轴模块之间,所述切换组件包括彼此能同轴相对旋转的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同轴设置于所述相邻的两个转轴模块的其中之一以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转动件同轴设置于所述相邻的两个转轴模块的其中的另一以同步转动,其中所述第一转动件具有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二转动件具有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互在彼此的旋转路径上,且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第二驱动部沿所述旋转路径存在空行程,当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相对旋转,且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第二驱动部行经所述空行程时,所述相邻的两个转轴模块产生的扭力彼此断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是彼此同轴耦接的一对凸轮,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第二驱动部是所述一对凸轮于耦接处的凹部与凸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是彼此同轴设置的旋转套筒与转子,所述转子可转动地埋设于所述旋转套筒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固定销,所述至少两个转轴模块各包括轴体与扭力件,在所述相邻的两个转轴模块中,其中一个转轴模块的轴体通过所述固定销而与所述旋转套筒固定在一起,而另一个转轴模块的扭力件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另一个转轴模块的轴体与所述转子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化李武晟凌正南吴东昇刘志钧戴文杰黄奕达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