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3632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触控面板,其具有可视区及设置于可视区至少一侧的非可视区,包括:基板;纳米金属导电层,设置于基板上,且至少位于可视区;迹线层,设置于基板,并位于非可视区,且电连接纳米金属导电层;第一钝化层,覆盖此迹线层;以及第二钝化层,覆盖至少一部分第一钝化层,其中第一钝化层与第二钝化层具有不同的杨氏模数。杨氏模数。杨氏模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挠式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触控面板(touch panel)具备操作简单、容易使用的特性,现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例如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等等。而随着穿戴式电子装置的流行,对于能够弯曲、折叠的可挠式(flexible)触控面板的需求也逐渐上升。
[0003]在现有的触控面板中,为了提升信赖性,避免受环境影响或者损坏,通常会增设有钝化层(Passivation layer)。然而,钝化层的设计也往往会影响触控面板的柔软性(弯折能力)。因此,提供兼具弯折能力及良好信赖性的触控面板为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触控面板中的迹线层上设置双层结构的钝化层,分别为杨氏模数小于1GPa的软钝化层以及杨氏模数介于2GPa与4GPa之间的硬钝化层,用于提高迹线层的弯折能力和抗氧化能力。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具有可视区及设置于可视区至少一侧的非可视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可视区及设置于该可视区至少一侧的非可视区,该触控面板包括:基板;纳米金属导电层,设置于该基板上,且至少位于该可视区;迹线(trace)层,设置于该基板,并位于该非可视区,且电连接该纳米金属导电层;第一钝化层,覆盖该迹线层;以及第二钝化层,覆盖至少一部分该第一钝化层,其中该第一钝化层与该第二钝化层具有不同的杨氏模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钝化层仅设置于该非可视区,并直接设置于该迹线层上,且该第二钝化层设置于该可视区及该非可视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钝化层设置于该可视区及该非可视区,并且在该非可视区是直接设置于该迹线层上,且该第二钝化层仅设置于该非可视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钝化层设置于该可视区及该非可视区,并且在该非可视区是直接设置于该迹线层上,且该第二钝化层设置于该可视区及该非可视区。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钝化层具有小于1GPa的杨氏模数,而该第二钝化层具有介于2GPa与4GPa之间的杨氏模数;或者该第一钝化层具有介于2GPa与4GPa之间的杨氏模数,而该第二钝化层具有小于1GPa的杨氏模数。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钝化层与该第二钝化层的厚度各自小于10微米。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钝化层与该第二钝化层各自包括压克力、环氧树脂、聚酰胺或上述的组合。8.一种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具有可视区及设置于该可视区至少一侧的非可视区,该制造方法包括︰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赤美张锦辉方芳刘康宇
申请(专利权)人:宸美厦门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