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丝丝专利>正文

一种针灸治疗用辅助进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3523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辅助进针机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针灸治疗用辅助进针机构;本针灸治疗用辅助进针机构,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内腔顶壁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夹持块,所述固定管顶壁的左右两侧开设有移动槽,所述夹持块的顶壁均设置有调节杆,所述固定管外壁的上侧设置有调节管,本新型方案能够通过设置固定管、夹持块和调节杆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对针具进行夹持固定,避免行针贯穿针具发生偏转位移,有利于使用人员进行针灸操作;通过设置限位环、伸缩杆和限位块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针具刺入的深度进行限定,有利于使用人员将针具刺入穴位的指定深度。人员将针具刺入穴位的指定深度。人员将针具刺入穴位的指定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灸治疗用辅助进针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辅助进针机构
,具体为一种针灸治疗用辅助进针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
[0003]由于针具纤细、长、直,现有的针灸对针具不易进行夹持固定,在行针的过程中易发生打滑现象,且针灸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针具弯曲,不易调节针具的刺入深度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针灸治疗用辅助进针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针灸治疗用辅助进针机构,有效的解决了对针具不易进行夹持固定,且针灸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针具弯曲,不易调节针具的刺入深度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灸治疗用辅助进针机构,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内腔顶壁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夹持块,所述固定管顶壁的左右两侧开设有移动槽,所述夹持块的顶壁均设置有调节杆,所述固定管外壁的上侧设置有调节管,所述调节管的顶壁设置有调节盘,所述调节盘的左右两侧开设调节槽,左右两侧所述调节杆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调节槽的内腔,所述调节槽呈螺旋设置,所述固定管的下侧设置有保护机构辅助进针。
[0006]优选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保护管,所述保护管设置于固定管的内腔下侧,所述固定管的内壁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底壁设置有弹簧,所述保护管的外壁上侧设置有作用环,所述弹簧的底端设置于作用环的顶壁。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管的内壁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作用环的上侧。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管的右侧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环的右侧壁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右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固定管的右侧壁均匀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相匹配的定位槽。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管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作用环的外壁均位于所述滑槽的内腔。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管外壁的上侧呈螺纹设置,所述调节管的内壁与所述固定管外壁的上侧相匹配。
[0011]优选的,所述保护管的底壁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为橡胶材料。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该针灸治疗用辅助进针机构,通过设置固定管、夹持块和调节杆等装置相配合,
可以使装置对针具进行夹持固定,避免行针贯穿针具发生偏转位移,有利于使用人员进行针灸操作;
[0014]2、该针灸治疗用辅助进针机构,通过设置限位环、伸缩杆和限位块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针具刺入的深度进行限定,有利于使用人员将针具刺入穴位的指定深度;
[0015]3、该针灸治疗用辅助进针机构,通过所述保护管、固定环和弹簧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针灸中的针具进行保护,避免使用人员误操作导致均具发生弯曲的现象影响针灸。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固定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图2的A部放大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图2的B部放大图;
[0022]图中:100、固定管;101、夹持块;102、调节杆;103、调节管;104、调节盘;105、保护机构;106、保护管;107、固定环;108、弹簧;109、作用环;110、限位环;111、伸缩杆;112、限位块;113、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由图1、图4给出,本技术一种针灸治疗用辅助进针机构,固定管100内腔顶壁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夹持块101,通过夹持块101便于对针灸所用的针具进行夹持固定,固定管100顶壁的左右两侧开设有移动槽,夹持块101的顶壁均设置有调节杆102,通过调节杆102便于带动夹持块101进行移动,固定管100外壁的上侧设置有调节管103,通过调节管103便于带动调节盘104旋转,调节管103的顶壁设置有调节盘104,调节盘104的左右两侧开设调节槽,通过设置调节槽便于带动调节杆102相向或背向移动,左右两侧调节杆102分别位于左右两侧调节槽的内腔,调节槽呈螺旋设置,固定管100的下侧设置有保护机构105辅助进针;固定管100外壁的上侧呈螺纹设置,螺纹设置便于对调节管103的位置进行限制,调节管103的内壁与固定管100外壁的上侧相匹配,需要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将消毒完毕的针具放置于固定管100的内腔,通过旋转调节管103带动调节盘104转动,通过调节盘104带动调节槽旋转,通过调节槽带动调节杆102旋转,通过调节杆102带动夹持块101移动,通过夹持块101移动便于对针具进行夹持固定,避免行针贯穿针具发生偏转位移,固定管100的内壁设置有限位环110,限位环110位于作用环109的上侧;固定管100的右侧壁开设有限位
槽,限位环110的右侧壁设置有伸缩杆111,伸缩杆111的右端设置有限位块112,固定管100的右侧壁均匀开设有与限位块112相匹配的定位槽,通过移动限位块112带动伸缩杆111移动,通过伸缩杆111带动限位环110移动,通过限位环110移动便于对针具刺入的深度进行限定,将限位块112按压至定位槽的内腔便于对其进行限位固定,保护机构105包括保护管106,保护管106设置于固定管100的内腔下侧,固定管100的内壁设置有固定环107,固定环107的底壁设置有弹簧108,保护管106的外壁上侧设置有作用环109,弹簧108的底端设置于作用环109的顶壁;固定管100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通过设置滑槽便于对作用环109的移动进行限位,作用环109的外壁均位于滑槽的内腔;保护管106的底壁设置有缓冲垫113,缓冲垫113为橡胶材料,将装置放置于待针灸的位置,按压固定管100带动针具刺入穴位指定深度,通过反转调节管103使装置松开针具,然后将装置取下,通过弹簧108的弹力便于推动作用环109复位,通过作用环109便于带动保护管106进行复位,有利于装置再次进行使用。
[0025]工作原理:需要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将消毒完毕的针具放置于固定管100的内腔,通过旋转调节管103带动调节盘104转动,通过调节盘104带动调节槽旋转,通过调节槽带动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治疗用辅助进针机构,包括固定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100)内腔顶壁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夹持块(101),所述固定管(100)顶壁的左右两侧开设有移动槽,所述夹持块(101)的顶壁均设置有调节杆(102),所述固定管(100)外壁的上侧设置有调节管(103),所述调节管(103)的顶壁设置有调节盘(104),所述调节盘(104)的左右两侧开设调节槽,左右两侧所述调节杆(102)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调节槽的内腔,所述调节槽呈螺旋设置,所述固定管(100)的下侧设置有保护机构(105)辅助进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治疗用辅助进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机构(105)包括保护管(106),所述保护管(106)设置于固定管(100)的内腔下侧,所述固定管(100)的内壁设置有固定环(107),所述固定环(107)的底壁设置有弹簧(108),所述保护管(106)的外壁上侧设置有作用环(109),所述弹簧(108)的底端设置于作用环(109)的顶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丝丝
申请(专利权)人:冯丝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