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榆林学院专利>正文

镁渣余热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33247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镁渣余热利用系统,包括水冷集渣槽,其具有第一换热管路;冷渣机,其具有第二换热管路;水冷除尘器,与冷渣机的内部连通,能够对冷渣机流出的第一气流除尘,且其具有第三换热管路;引气装置,能够将第一气流驱动进入水冷集渣槽内并依次经由水冷集渣槽、冷渣机、水冷除尘器后排出至外部环境中;第一换热管路、第二换热管路、第三换热管路串联形成水换热系统且通过水泵驱动水换热系统中的水。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所述换热管路中水的冷量能够将所述高温镁渣高效冷却,另一方面所述高温镁渣则能够将所述换热管路中水加热升温,加热后的水能够被用来调节空气温度或者作为生活用水,节能环保。节能环保。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镁渣余热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镁冶炼资源及余热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镁渣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白云石冶炼金属镁的工艺流程硅热法(皮江法)炼镁是中国现行普遍应用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规模能大能小,原材料可就地取材;成本相对电解法较低;技术不难掌握;镁的等级质量略高于电解镁等。
[0003]工艺流程:白云石破碎为2

3公分后在回转窑中煅烧成煅白(MgO CaO),再将煅白研磨成粉,与硅铁粉萤石粉(含CaF2≥95%)按计量混合均匀制团,装入耐热不锈钢还原罐内,置于还原炉中,在1200

1250℃及1.33Pa真空度下还原制取粗镁,把粗镁加热熔化,在约710℃高温下,用熔剂精炼后铸成镁锭,再把镁锭用硫酸或硝酸清洗表面处理成为成品镁锭。
[0004]这种方法的有以下缺点:生产一吨金属镁锭需要白云石12吨左右,烟煤7吨左右,高能耗的硅铁1.2吨左右,副产镁渣6吨多,这些渣没有用途而污染环境;同时劳动强度大,原料车间粉尘污染严重,还原车间一直在高温作业,刚形成的镁渣带有大量热能(800℃左右的高温),后续处理中,热能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镁渣余热利用系统,能够克服相关技术中镁渣余热未得到充分利用、热能浪费严重的不足。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镁渣余热利用系统,包括:
[0007]水冷集渣槽,用于承接皮江炉的出渣口排出的镁渣,且其具有第一换热管路;
[0008]冷渣机,用于承接所述水冷集渣槽排出的镁渣,且其具有第二换热管路;
[0009]水冷除尘器,与所述冷渣机的内部连通,能够对所述冷渣机流出的第一气流除尘,且其具有第三换热管路;
[0010]引气装置,能够将所述第一气流驱动进入所述水冷集渣槽内并依次经由所述水冷集渣槽、冷渣机、水冷除尘器后排出至外部环境中;
[0011]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第二换热管路、第三换热管路串联形成水换热系统且通过水泵驱动所述水换热系统中的水。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13]所述水冷集渣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呈上大下小的收口结构,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包括多根侧壁换热管,多根所述侧壁换热管相互平行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槽体的侧壁内;所述水换热系统的入水口构造于所述第三换热管路上,所述水换热系统的出水口构造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上。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15]所述第一换热管路还包括顶部换热管,多根所述顶部换热管相互平行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槽体的顶部开口内。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17]多根所述顶部换热管分为沿高度间隔的至少两层,相邻两层中的上一层中的顶部换热管与下一层中的顶部换热管中的水流方向相反,且形成串联。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19]所述槽体的底部为大口朝上的锥状结构,且所述锥状结构的小口处设置有第一自锁出渣口。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21]所述水冷除尘器具有除尘壳体,所述第三换热管路包括多根上下延伸的除尘换热管,多根所述除尘换热管设于所述除尘壳体的侧立壁内,且沿所述除尘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与所述第二换热管路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水箱,所述第二换热管路与所述第三换热管路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水箱。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23]所述水冷除尘器内设有多个除尘挡板,所述第三换热管路包括多根挡板换热管,多根所述挡板换热管设于所述除尘挡板内。
[00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25]所述除尘挡板包括多个第一挡板及多个第二挡板,多个所述第一挡板与多个所述第二挡板在高度方向上交替排列,且所述第一挡板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挡板的自由端形成交叉。
[00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27]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的倾斜角为A,A=40
°
~50
°
;所述除尘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自锁出渣口。
[00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29]所述水冷除尘器的出口处设有布袋除尘器。
[003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镁渣余热利用系统,所述水冷集渣槽、冷渣机及水冷除尘器分别通过相应的换热管路实现水的串联,一方面所述换热管路中水的冷量能够将所述高温镁渣高效冷却,另一方面所述高温镁渣则能够将所述换热管路中水加热升温,加热后的水能够被用来调节空气温度或者作为生活用水,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镁渣余热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图1中的水冷集渣槽在一视角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图2中A

A的剖视示意图;
[0034]图4为图1中的水冷除尘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略去部分结构,例如第三换热管路、第二自锁出渣口等);
[0035]图5为图4的径向断面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图4中的除尘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表示为:
[0038]1、水冷集渣槽;11、第一换热管路;111、侧壁换热管;112、顶部换热管;12、槽体;13、第一自锁出渣口;2、皮江炉;21、出渣口;3、冷渣机;4、水冷除尘器;41、第三换热管路;411、除尘换热管;412、挡板换热管;42、第一挡板;43、第二挡板;44、第二自锁出渣口;45、除尘壳体;5、引气装置;51、水泵;6、布袋除尘器;71、第一水箱;72、第二水箱;81、入水口;82、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9]结合参见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镁渣余热利用系统,包括:水冷集渣槽1,用于承接皮江炉2的出渣口21排出的镁渣,且其具有第一换热管路11;冷渣机3,用于承接所述水冷集渣槽1排出的镁渣,且其具有第二换热管路(图中未示出,未标引);水冷除尘器4,与所述冷渣机3的内部连通,能够对所述冷渣机3流出的第一气流除尘,且其具有第三换热管路41;引气装置5(具体例如采用引气机),能够将所述第一气流驱动进入所述水冷集渣槽1内并依次经由所述水冷集渣槽1、冷渣机3、水冷除尘器4后排出至外部环境中;所述第一换热管路11、第二换热管路、第三换热管路41串联形成水换热系统且通过水泵51驱动所述水换热系统中的水。该技术方案中,所述水冷集渣槽1、冷渣机3及水冷除尘器4分别通过相应的换热管路实现水的串联,一方面所述换热管路中水的冷量能够将所述高温镁渣高效冷却,另一方面所述高温镁渣则能够将所述换热管路中水加热升温,加热后的水能够被用来调节空气温度或者作为生活用水(或者高温蒸汽),节能环保。
[0040]所述水换热系统的入水口81构造于所述第三换热管路41上,所述水换热系统的出水口82构造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11上,由此,所述水(也可以成为冷却水)由图1所示方位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镁渣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冷集渣槽(1),用于承接皮江炉(2)的出渣口(21)排出的镁渣,且其具有第一换热管路(11);冷渣机(3),用于承接所述水冷集渣槽(1)排出的镁渣,且其具有第二换热管路;水冷除尘器(4),与所述冷渣机(3)的内部连通,能够对所述冷渣机(3)流出的第一气流除尘,且其具有第三换热管路(41);引气装置(5),能够将所述第一气流驱动进入所述水冷集渣槽(1)内并依次经由所述水冷集渣槽(1)、冷渣机(3)、水冷除尘器(4)后排出至外部环境中;所述第一换热管路(11)、第二换热管路、第三换热管路(41)串联形成水换热系统且通过水泵(51)驱动所述水换热系统中的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渣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集渣槽(1)包括槽体(12),所述槽体(12)呈上大下小的收口结构,所述第一换热管路(11)包括多根侧壁换热管(111),多根所述侧壁换热管(111)相互平行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槽体(12)的侧壁内;所述水换热系统的入水口(81)构造于所述第三换热管路(41)上,所述水换热系统的出水口(82)构造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1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镁渣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11)还包括顶部换热管(112),多根所述顶部换热管(112)相互平行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槽体(12)的顶部开口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镁渣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顶部换热管(112)分为沿高度间隔的至少两层,相邻两层中的上一层中的顶部换热管(112)与下一层中的顶部换热管(112)中的水流方向相反,且形成串联。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广涛刘轶哲李国杰周丹丹刘晨贺林宝张恒
申请(专利权)人:榆林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