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延板坯压紧结构及板坯收缩控制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2826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延板坯压紧结构,拉延凹模与拉延压料器之间的配合面形成压紧配合面组,压紧配合面组包括由外到内顺序连接的外引导部、拉延筋压料部和内引导部,其中拉延筋压料部为一对相互配合的弧面面对,用于压紧所述拉延模所加工的板坯,提供板坯的流动阻力,内引导部和外引导部均为相互配合的平面面对,内引导部的面间隙D1和外引导部的面间隙D2分别与板坯厚度T满足如下关系:T+0.05mm≤D1≤T+0.1mm;T+0.05mm≤D2≤T+0.1mm。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还提供一种板坯收缩控制优化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模具压紧配合面对的尺寸偏差冗余度大幅提升,并大幅降低压紧配合面对的涂层要求,极大地降低模具调试难度和工作量,同时保证模具工作寿命,从而整体上降低模具成本。从而整体上降低模具成本。从而整体上降低模具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延板坯压紧结构及板坯收缩控制优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冲压
,具体涉及一种拉延板坯压紧结构及板坯收缩控制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拉延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冲压生产方法,在汽车车身零件生产中广泛使用,传统生产使用钢板料较多,近年来,铝合金类轻型材料也应用于汽车车身零件。拉延使用拉延模进行,用于将板坯加工成具有大体形状的产品毛坯。拉延加工时,板坯由拉延凹模与压边圈配合压紧,以提供板坯流动阻力,控制板料流动速度在适当范围,从而获得外观完好的合格产品。拉延凹模与压边圈之间的压紧配合面对包括由外到内的避空区域、非功能面压紧部、拉延筋压紧部和功能面压紧部。其中,功能面压紧部的间隙等于待加工的板坯厚度T,非功能面压紧部的间隙不小于T且不大于避空区域的间隙,避空区域的间隙为T~T+1mm。功能面压紧部、拉延筋凸圆弧表面对板坯的摩擦力为材料流动的阻力的主要来源。功能性压紧面、非功能性压紧面对间隙非常敏感,间隙每增加或减少0.01毫米都会大幅度增加或减少阻力。
[0003]然而,实际使用的板坯厚度公差是材料厚度的3%~5%,拉延板坯在流动过程中还会发生起皱,拉延板坯的局部厚度还会增加,这就对功能性压紧面和非功能性压紧面带来很大挑战,必须确保其配合面均匀贴合,表面硬度高,表面粗糙度高。
[0004]开裂、缩颈、拉毛等外观缺陷经常出现,使得模具调试成本很高,而且还需要表面涂层处理来保证大批量生产的稳定性,由于涂层成本比与模具镶块材料成本还高,涂层处理极大地增加了设备成本。
[0005]具体来说,模具调试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前期拉延模模具在模具供应商处装配调试,而大批量生产在冲压工厂的冲压机床上进行,两处顶杆不一致、上滑块与工作台面平行度存在正负0.1毫米以上的差异,而这个差异需要模具钳工通过使用红丹或蓝丹着色检查压料面间隙的方式来保证,且这个工作需要做两次,同时完全依赖模具钳工的个人经验,调试难度大。由于拉延板坯流动阻力是靠功能面压紧部压紧接触、非功能面压紧部压紧接触、拉延筋形状共同作用下提供的阻力来控制拉延板坯向模具型腔内收缩的速度,三个变量都有可能,调节非常不便,可能是非功能性压紧面间隙太小,也可能是拉延筋太高,如果因为模具钳工调试经验不够,无法保证压料面间隙均匀一致,就会出现压料面局部压强太大,拉延板坯无法流动,错误的降低拉延筋高度后又打磨了压紧面,发现提供的阻力不够,又需要补焊拉延筋,从而影响表面涂层处理寿命。
[0006]二是拉延凹模与拉延压边圈通过控制间隙大小,从而改变压紧力来提供摩擦阻力,从而控制拉延板坯收缩速度以及收缩量,摩擦产生的热量会改变摩擦表面的摩擦系数,引起摩擦阻力随生产时间延长而变化,而且摩擦力会降低模具表面的粗糙度,损坏模具表面,进而使产品质量出现拉伤或拉毛,从而不能持续稳定的大批量生产,需要涂层来解决。总之,现有的拉延模压料结构使得模具调试消耗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生产稳定性不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拉延板坯压紧结构,跳出现有拉延模压料结构的设计和改善思路,重新定义压料功能面,依靠拉延凸筋提供主要的板坯流动阻力,而原有的功能面压紧部和非功能面压紧部不对板坯产生压紧力,仅起导向和限位约束作用,使得模具压紧配合面对的尺寸偏差冗余度大幅提升,并大幅降低压紧配合面对的涂层要求,极大地降低模具调试难度和工作量,同时保证模具工作寿命。
[0008]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拉延板坯压紧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拉延凹模和拉延凸模,所述拉延凹模上开设有凹模腔,该凹模腔周围的所述拉延凹模模面形成承压面,所述拉延凹模设置有压料组件,该压料组件包括拉延压料器,该拉延压料器与所述承压面正对,该拉延压料器朝向所述承压面的表面形成顶压面,该顶压面与所述承压面形成压紧配合面组,其关键在于,所述压紧配合面组包括由外到内顺序连接的外引导部、拉延筋压料部和内引导部;
[0010]所述拉延筋压料部为一对相互配合的弧面面对,所述拉延筋压料部用于压紧待加工的板坯,提供板坯的流动阻力;
[0011]所述内引导部和外引导部均为相互配合的平面面对,所述内引导部的面间隙为D1,所述外引导部的面间隙为D2,板坯的厚度为T,且:
[0012]T+0.05mm≤D1≤T+0.1mm;
[0013]T+0.05mm≤D2≤T+0.1mm。
[0014]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拉延筋压料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承压面上的拉延凸筋,以及开设在所述顶压面上并与所述拉延凸筋相适应的拉延凹筋,二者相互配合;
[0015]所述拉延凸筋表面为圆弧面,该圆弧面与其两侧的所述承压面圆角过渡。
[0016]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压紧配合面组还包括避空部,该避空部位于所述外引导部外侧,该避空部的面间隙由外到内逐渐减小,该避空部任意一处的面间隙为D3,D3与T的关系为
[0017]T<D3≤T+1mm。
[0018]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压紧配合面组外侧的所述拉延压料器与所述拉延凹模相对的表面之间相互间隔开,以形成平衡调节腔,该平衡调节腔的相对表面之间夹设有拉延平衡调节块。
[0019]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平衡调节腔内还设有至少一片拉延平衡调节块垫片,该拉延平衡调节块垫片与所述拉延平衡调节块在所述平衡调节腔的相对表面之间堆叠设置。
[0020]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压料组件还包括机床顶杆,该机床顶杆前端垂直顶压所述拉延压料器,以使所述顶压面顶压所述承压面。
[002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板坯收缩控制优化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0022]一种板坯收缩控制优化方法,其关键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23]S1,拉延筋设计:针对用于加工板坯厚度为T的拉延模,在设计阶段,使用冲压成型模拟软件进行模拟,模拟分析时使用间隙控制,内引导部和外引导部的面间隙设为T+0.1mm,调整拉延筋的尺寸参数至模拟分析结果为板坯不开裂缩颈,记录此时拉延凸筋高度H0、拉延凸筋圆弧面半径R
50
、以及内外侧圆角半径R
40
的大小;
[0024]S2,拉延模压紧配合面组的加工:在模拟数据基础上,为了应对实物与模拟的误
差,以拉延凸筋高度为H0+1mm、内外侧圆角半径为R
40-1mm作为加工参数,保持拉延凸筋圆角半径R
50
和拉延凸筋宽度不变,对拉延模压紧配合面组进行数控加工;
[0025]S3,模具调试:先对拉延模压紧配合面组做抛光处理,然后对拉延模平衡调节腔内所有拉延平衡调节块同时增加0.05毫米厚的拉延平衡调节块垫片,即形成如上所述的拉延模压紧结构,使用板坯在冲压机床上拉延试制,对试制产品进行检查,观察有无开裂、缩颈、起皱、拉伤、缺料等外观缺陷;
[0026]S4,模具修改:若仅有拉伤缺陷,再增加0.05毫米拉延平衡调节块垫片;
[0027]若仅有开裂或缩颈的缺陷,将试制产品的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延板坯压紧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拉延凹模(1)和拉延凸模(2),所述拉延凹模(1)上开设有凹模腔(11),该凹模腔(11)周围的所述拉延凹模(1)模面形成承压面,所述拉延凹模(1)设置有压料组件,该压料组件包括拉延压料器(3),该拉延压料器(3)与所述承压面正对,该拉延压料器(3)朝向所述承压面的表面形成顶压面,该顶压面与所述承压面形成压紧配合面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配合面组包括由外到内顺序连接的外引导部、拉延筋压料部和内引导部;所述拉延筋压料部为一对相互配合的弧面面对,所述拉延筋压料部用于压紧待加工的板坯,提供板坯的流动阻力;所述内引导部和外引导部均为相互配合的平面面对,所述内引导部的面间隙为D1,所述外引导部的面间隙为D2,板坯的厚度为T,且:T+0.05mm≤D1≤T+0.1mm;T+0.05mm≤D2≤T+0.1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延板坯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延筋压料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承压面上的拉延凸筋(12

),以及开设在所述顶压面上并与所述拉延凸筋(12

)相适应的拉延凹筋(31

),二者相互配合;所述拉延凸筋(12

)表面为圆弧面,该圆弧面与其两侧的所述承压面圆角过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延板坯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配合面组还包括避空部,该避空部位于所述外引导部外侧,该避空部的面间隙由外到内逐渐减小,该避空部任意一处的面间隙为D3,D3与T的关系为T<D3≤T+1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延板坯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配合面组外侧的所述拉延压料器(3)与所述拉延凹模(1)相对的表面之间相互间隔开,以形成平衡调节腔,该平衡调节腔的相对表面之间夹设有拉延平衡调节块(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延板坯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调节腔内还设有至少一片拉延平衡调节块垫片(5),该拉延平衡调节块垫片(5)与所述拉延平衡调节块(4)在所述平衡调节腔的相对表面之间堆叠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万发姚义龙
申请(专利权)人:联伟汽车零部件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