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预制柱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2770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预制柱连接结构,包括预制基层,所述预制基层的底部设置有水泥地面,所述预制基层的顶部设置有预制柱,所述预制柱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钢筋,所述预制柱的底部设置有预制孔,所述预制孔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出浆孔,所述出浆孔的顶部设置有注浆孔;该一种装配式预制柱连接结构,通过设置直角钢和第一固定螺栓,起吊时,吊绳与直角钢上的第一固定螺栓顺着吊绳固定槽交叉缠绕固定,加上四组直角钢的设计,使预制柱起吊更稳定;通过设置支撑杆,配合固定板和铰支座的使用,四组支撑杆对预制柱四面进行支撑,方便浇筑时对预制柱进行预固定,防止预制柱发生偏移,使结构更稳定。定。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预制柱连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具体为一种装配式预制柱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钢筋混凝土柱存在两种施工方式:传统现场浇筑和预制装配。传统的现场浇筑施工方式存在施工工期长、施工质量差、环境污染程度高等缺点;预制装配施工方式有着施工效率高、施工质量高、更加环保等优点。随着国家大力提倡建筑工业化,预制装配这种施工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并且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与现浇施工工法相比,装配式PC结构有利于绿色施工,因为装配式施工更能符合绿色施工的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降低噪音、防止扬尘、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减少场地干扰、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和能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预制柱之间的连接往往关系到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结构抗倒塌能力,是框架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最后一道防线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
[0004]1、现有装配式预制柱连接结构的起吊结构多为由两组起吊环组成,起吊时,预制柱在空中难以稳定,单一的起吊结构也不够牢固,当预制柱较大时,吊环可能难以吊起预制柱,容易发生事故;
[0005]2、现有装配式预制柱连接结构缺乏辅助固定结构,当预制柱与预制基层配合固定,然后浇筑时,没有辅助固定结构对预制柱进行预固定,预制柱易发生偏移,影响浇筑固定效果,使结构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制柱连接结构,以达到起吊稳固、能在浇筑时对预制柱进行预固定的目的。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预制柱连接结构,包括预制基层,所述预制基层的底部设置有水泥地面,所述预制基层的顶部设置有预制柱,所述预制柱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钢筋,所述预制柱的底部设置有预制孔,所述预制孔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出浆孔,所述出浆孔的顶部设置有注浆孔,所述注浆孔的顶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顶部设置有直角钢块,所述预制柱与直角钢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预制柱之间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铰支座,所述预制基层的侧边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预制基层之间设置有第三固定螺栓,所述第三固定螺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铰支座,所述第一铰支座与第二铰支座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预制基层的中部设置有第二钢筋。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型号与布局均一致,所诉预制孔的个数与第二钢筋的根数相同,且预制孔与第二钢筋相适配。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纹孔与第二固定螺栓相适配,所述第一固定板有四组,且均匀分布在预制柱的四侧边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板与螺纹孔对位设置。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直角钢块有四组,且均匀分布在预制柱的四直角边处,所述预制柱与直角钢块之间通过多组第一固定螺栓固定,所述第一固定螺栓一端设置有吊绳固定槽。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固定板有四组,且均匀分布在预制基层的四侧边。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水泥地面之间通过第三固定螺栓固定,所述第一铰支座与第二铰支座对位设置。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直角钢块的两直角边上均设置有三组圆形通孔,且圆形通孔的内径尺寸与第一固定螺栓的外径尺寸适配。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预制柱连接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一种装配式预制柱连接结构,通过设置直角钢和第一固定螺栓,起吊时,吊绳与直角钢上的第一固定螺栓顺着吊绳固定槽交叉缠绕固定,加上四组直角钢的设计,使预制柱起吊更稳定;
[0016]2、该一种装配式预制柱连接结构,通过设置支撑杆,配合固定板和铰支座的使用,四组支撑杆对预制柱四面进行支撑,方便浇筑时对预制柱进行预固定,防止预制柱发生偏移,使结构更稳定。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预制柱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预制基层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局部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预制基层;2、水泥地面;3、预制柱;4、第一钢筋;5、预制孔;6、出浆孔;7、注浆孔;8、螺纹孔;9、直角钢块;10、第一固定螺栓;11、第一固定板;12、第二固定螺栓;13、第一铰支座;14、第二固定板;15、第三固定螺栓;16、第二铰支座;17、支撑杆;18、第二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5,本实施方案中:一种装配式预制柱连接结构,包括预制基层1,预制基层1的底部设置有水泥地面2,预制基层1的顶部设置有预制柱3,预制柱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钢筋4,预制柱3的底部设置有预制孔5,预制孔5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出浆孔6,出浆孔6的顶
部设置有注浆孔7,注浆孔7的顶部设置有螺纹孔8,螺纹孔8的顶部设置有直角钢块9,预制柱3与直角钢块9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10,第一固定螺栓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11,第一固定板11与预制柱3之间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12,第一固定板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铰支座13,预制基层1的侧边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4,第二固定板14与预制基层1之间设置有第三固定螺栓15,第三固定螺栓15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铰支座16,第一铰支座13与第二铰支座16之间设置有支撑杆17,预制基层1的中部设置有第二钢筋18。
[0025]本实施例中,第一钢筋4与第二钢筋18型号与布局均一致,所诉预制孔5的个数与第二钢筋18的根数相同,且预制孔5与第二钢筋18相适配,方便预制柱3与预制基层1套接配合;螺纹孔8与第二固定螺栓12相适配,第一固定板11有四组,且均匀分布在预制柱3的四侧边表面,第一固定板11与螺纹孔8对位设置,方便第一固定板11的固定;直角钢块9有四组,且均匀分布在预制柱3的四直角边处,预制柱3与直角钢块9之间通过多组第一固定螺栓10固定,第一固定螺栓10一端设置有吊绳固定槽,四组直角钢块9使预制柱3起吊时更加稳定,吊绳固定槽方便吊绳的固定;第二固定板14有四组,且均匀分布在预制基层1的四侧边,配合四组第一固定板11和四组支撑杆17配合对预制柱3进行预固定;第二固定板14与水泥地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预制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基层(1),所述预制基层(1)的底部设置有水泥地面(2),所述预制基层(1)的顶部设置有预制柱(3),所述预制柱(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钢筋(4),所述预制柱(3)的底部设置有预制孔(5),所述预制孔(5)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出浆孔(6),所述出浆孔(6)的顶部设置有注浆孔(7),所述注浆孔(7)的顶部设置有螺纹孔(8),所述螺纹孔(8)的顶部设置有直角钢块(9),所述预制柱(3)与直角钢块(9)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10),所述第一固定螺栓(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11),所述第一固定板(11)与预制柱(3)之间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12),所述第一固定板(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铰支座(13),所述预制基层(1)的侧边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4),所述第二固定板(14)与预制基层(1)之间设置有第三固定螺栓(15),所述第三固定螺栓(15)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铰支座(16),所述第一铰支座(13)与第二铰支座(16)之间设置有支撑杆(17),所述预制基层(1)的中部设置有第二钢筋(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预制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4)与第二钢筋(18)型号与布局均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峻花旺卞萍萍葛庆东徐同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