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缪小云专利>正文

一种3D悬浮波动式按摩机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2579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3D悬浮波动式按摩机芯,包括机芯本体和小车架;其特征在于:机芯本体前部通过转轴定位在小车架前部、中部通过平衡架组件约束在小车架上、后部与小车架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由驱动机构带动机芯本体产生起伏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传统按摩机芯的固定方式,使其一端悬浮并在驱动机构带动下产生上下波动,形成加振叠加运动,强化原有按摩效果,并且能根据需要切换和调节不同频率,增加体验模式。式。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悬浮波动式按摩机芯


[0001]本技术属于按摩装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3D悬浮波动式按摩机芯,尤其通过偏心轮附加有振动功能的按摩机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按摩机芯种类繁多,大约分为旋转式和夹揉式;前者以一对按摩盘旋转,形成揉捏动作,简单适用,且按摩范围大的特点。其结构包括有电机、蜗轮箱和按摩盘;电机输出经蜗轮箱变速后,带动按摩盘旋转;大多蜗轮箱的输出轴端部倾斜设计或者按摩盘倾斜轴孔的设计,以及结合按摩盘偏心轴孔等技术,即可实现按摩盘偏摆运动,一对按摩盘配合只能达到揉捏肌肉的作用,此类按摩机芯结构简单、技术成熟,按摩盘上的按摩头略加变形或大小组合,形成差异化,但无法深入和强化对人体的刺激,单调的研磨按摩,容易产生疲劳。后者以按摩机械手为主,依然由电机和蜗轮箱驱动按摩机械手动作,按摩机械手活动定位在斜心轴段上,并在防旋转约束下,只做偏摆运动,一对按摩机械手的偏摆运动,借助定位在端部的滚轮作用于人体上,产生夹揉指压效果;而此类机型中,按摩机械手往往还受一由偏心轴驱动的牵引臂拉动,强制产生附加叩击功能,随电机转速而变化叩击体验也会产生变化,如低速的指压、中速叩击、高速即为振动。功能强大成本也较高。
[0003]如何再在上述传统按摩机芯上,叠加运动即成为本技术研究的对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机芯本体一端轴定位在小车架上,并在偏心驱动下产生起伏运动的3D悬浮波动式按摩机芯。
[0005]本技术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3D悬浮波动式按摩机芯,包括机芯本体和小车架;其特征在于:机芯本体前部通过转轴定位在小车架前部、中部通过平衡架组件约束在小车架上、后部与小车架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减速箱和偏心轮,电机经减速箱后驱动偏心轮旋转;驱动机构固定在小车架或机芯本体一侧,所述偏心轮抵触在机芯本体或小车架一侧对应设置的滚轴处,并在平衡架组件约束下始终维持偏心轮与滚轴相抵触。
[0006]所述平衡架组件包括一对锁固在机芯本体上并以定位的转轴为圆心的弧形导槽、导轴和弹簧;所述导轴穿过所述弧形导槽,两端固定在小车架上,弹簧悬挂在小车架与机芯本体之间,维持偏心轮与滚轴抵触状态。
[0007]所述导轴在一对弧形导槽外侧还锁固有限位滑块,约束弧形导槽轴向晃动。
[0008]所述滚轴外套设有轴承,以轴承外圈与偏心轮抵触。
[0009]所述偏心轮为如下择一结构:偏心圆形轮;凸轮;椭圆轮。
[0010]本技术克服传统按摩机芯的固定方式,使其一端悬浮且由驱动机构带动,强制机芯本体的一端产生上下波动,形成叠加波动,强化原有按摩效果,并且能根据需要切换和调节不同频率,增加体验模式。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2]图1为3D悬浮波动式按摩机芯前视角示意图
[0013]图2为3D悬浮波动式按摩机芯后视角示意图
[0014]图3为3D悬浮波动式按摩机芯分解示意图
[0015]其中
[0016]1—机芯本体
ꢀꢀꢀꢀꢀꢀ
11—滚轴
ꢀꢀꢀꢀꢀꢀꢀꢀꢀ
2—小车架
ꢀꢀꢀꢀꢀꢀꢀꢀ
3—驱动机构
[0017]31—电机
ꢀꢀꢀꢀꢀꢀꢀꢀꢀ
32—减速箱
ꢀꢀꢀꢀꢀꢀꢀ
33—偏心轮
ꢀꢀꢀꢀꢀꢀꢀ
4—转轴
[0018]54—限位滑块
ꢀꢀꢀꢀꢀ
5—平衡架组件
ꢀꢀꢀꢀ
51—弧形导槽
ꢀꢀꢀꢀꢀ
52—导轴
[0019]5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照图1、图2和图3,3D悬浮波动式按摩机芯,包括机芯本体1、小车架2、驱动机构3、转轴4和平衡架组件5;机芯本体1可以是现行各类按摩机芯,包括旋转揉捏和机械手按摩等;而小车架2指的是能行走于轨道上的支架,尤其配套于按摩靠背垫和按摩椅上使用,实现大范围按摩之需。
[0021]机芯本体1前部通过转轴4定位在小车架2的前部、中部通过平衡架组件5约束在小车架1上、后部与小车架之间由驱动机构3驱动动作;该驱动机构3包括电机31、减速箱32和偏心轮33,电机31经减速箱32后驱动偏心轮33旋转;驱动机构3固定在小车架2一侧,偏心轮33抵触在机芯本体1一侧对应设置的滚轴11处,并在平衡架组件5约束下始终维持偏心轮33与滚轴11相抵触,避免松散感且能反应迅速。更具体地说,滚轴11外套设有轴承,以轴承外圈与偏心轮33相抵触,既减少摩擦也能起到降噪作用。另外,驱动机构3也可选择固定在机芯本体1的一侧,对应的滚轴11即需设置在小车架2的一侧,能达到同样的驱动效果。
[0022]进一步,平衡架组件5,包括一对锁固在机芯本体1上的弧形导槽51、导轴52和弹簧53;弧形导槽51是以定位的转轴4为圆心,导轴52穿过弧形导槽51,两端固定在小车架1上,形成机芯本体1与小车架2之间的约束,而又不影响机芯本体1绕转轴4摆动;弹簧53悬挂在小车架2与机芯本体1之间,维持偏心轮33与滚轴11抵触状态,而不弹跳。在此结构关系中,依然也可选择弧形导槽51固定在小车架1上,而导轴52即固定在机芯本体2一侧,看空间设计的需要,灵活掌握。
[0023]另外,导轴52在一对弧形导槽51外侧还锁固有限位滑块54,约束弧形导槽51轴向晃动,形成双向约束,使得机芯本体1运行更稳定,能量更为集中。
[0024]至于偏心轮33可以是如下结构:偏心圆形轮;凸轮;椭圆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悬浮波动式按摩机芯,包括机芯本体和小车架;其特征在于:机芯本体前部通过转轴定位在小车架前部、中部通过平衡架组件约束在小车架上、后部与小车架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减速箱和偏心轮,电机经减速箱后驱动偏心轮旋转;驱动机构固定在小车架或机芯本体一侧,所述偏心轮抵触在机芯本体或小车架一侧对应设置的滚轴处,并在平衡架组件约束下始终维持偏心轮与滚轴相抵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悬浮波动式按摩机芯,其特征在于:平衡架组件包括一对锁固在机芯本体上并以定位的转轴为圆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小云
申请(专利权)人:缪小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