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皮可溶的漏油检测线缆及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32468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线缆领域,提供了一种外皮可溶的漏油检测线缆及检测系统,包括网眼状外套和包裹在网眼状外套内的检测线体;检测线体包括第一金属线、第二金属线、第三金属线、第四金属线,第一、第二金属线沿长度方向相互螺旋缠绕,第三、第四金属线沿长度方向相互螺旋缠绕;第一、第二金属线的外表面均裹覆有可溶解于油性液体的非导电外层。当出现漏油时,漏出的油通过网眼状外套的网眼进入到线缆内部而接触到检测线体,检测线体中的第一、第二金属线的非导电外层遇油溶解使得的金属线外露,又由于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本身缠绕在一起,因此外露之后二者之间形成短路从而可以检测出漏油。整个线缆结构简单,可应用于各种具有漏油隐患的场所。有漏油隐患的场所。有漏油隐患的场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皮可溶的漏油检测线缆及检测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线缆
,尤其涉及一种外皮可溶的漏油检测线缆及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漏油检测广泛适用于各种需要检测液体碳氢燃料泄漏的场所,例如设备区、管道、储罐及沟槽,检测时需要使用专用的检测线缆。
[0003]目前的漏油检测线缆的感应线一般是在线体表面包裹一层导电外皮,检测原理是当两根感应线的导电外皮在油的物理作用下膨胀时,两根感应线的外皮会接触到而短路引发报警。但是,当该导电外皮被尖锐物刺破而进水,或者老化破损,或者从两端渗入水到内部时,或者被强力挤压时,都有可能影响到正常的漏油检测,导致误报警或漏报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保证正常的漏油检测。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皮可溶的漏油检测线缆,包括网眼状外套和包裹在所述网眼状外套内的检测线体,所述网眼状外套用于使泄漏的油透过以接触到所述检测线体;所述检测线体包括第一金属线、第二金属线、第三金属线、第四金属线,其中,所述第一金属线和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皮可溶的漏油检测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眼状外套和包裹在所述网眼状外套内的检测线体,所述网眼状外套用于使泄漏的油透过以接触到所述检测线体;所述检测线体包括第一金属线、第二金属线、第三金属线、第四金属线,其中,所述第一金属线和所述第二金属线沿长度方向相互螺旋缠绕,所述第三金属线和所述第四金属线沿长度方向相互螺旋缠绕;所述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的外表面均裹覆有可溶解于油性液体的非导电外层,所述第三金属线和所述第四金属线的外表面均裹覆有不可溶解于油性液体的非导电外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皮可溶的漏油检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解于油性液体的非导电外层为石油树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皮可溶的漏油检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线体还包括一用于加强线体长度方向拉力的加强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皮可溶的漏油检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线为尼龙绳。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皮可溶的漏油检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线和所述第二金属线的阻抗相同;所述第三金属线和所述第四金属线的阻抗相同。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皮可溶的漏油检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眼状外套的内壁沿长度方向具有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所述第一线槽用于放置相互螺旋缠绕的所述第一金属线和所述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二线槽用于放置相互螺旋缠绕的所述第三金属线和所述第四金属线。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皮可溶的漏油检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眼状外套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志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斯特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