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溪流溪底防渗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2436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溪流溪底防渗漏结构,包括沟渠,所述沟渠的底部呈阶梯状设置,且所述沟渠内铺设有由下往上依次设置的下填料层、防渗层以及上填料层,所述下填料层为厚度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溪流溪底防渗漏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人工生态
,尤其是涉及一种人工溪流溪底防渗漏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人工溪流水景能使居住环境增添田园野趣和旖旎风光,从而成为许多新楼盘的亮点。人工溪防漏不同于屋面防漏,在茫茫溪面一旦出现漏水,极难寻找漏点,现在的人工景观溪、河道、游泳池、园林景观水池,大部分都有渗漏问题,景观水的流失造成后期的绿化不美观,水质处理无法改善,影响周围其他的建筑物等问题。
[0003]因此,过硬的防漏技术是建造水景的重要条件。为此,研究开发一种人工溪流溪底的防渗漏结构是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溪流溪底防渗漏结构,用以解决人工溪流溪底渗漏导致溪流内的景观水流失,至少后期的绿化不美观,溪流的水质无法改善,甚至影响其他建筑物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人工溪流溪底防渗漏结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0006]一种人工溪流溪底防渗漏结构,包括沟渠,所述沟渠的底部呈阶梯状设置,且所述沟渠内铺设有由下往上依次设置的下填料层、防渗层以及上填料层,所述下填料层为厚度2.5

5cm的沙子层,所述防渗层为柔性衬垫薄膜层,所述上填料层为厚度5

10cm的塘泥层或种植土层;所述防渗层铺设在所述沟渠的底壁和侧壁上,所述沟渠的两侧外部上挖设有锚固沟,所述防渗层从所述沟渠的底部经过沟渠的两侧壁延伸到所述锚固沟内,所述锚固沟内设有用于压紧所述防渗层的重物层。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渗层的柔性衬垫薄膜为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沟渠底部的台阶的过渡处呈圆弧状或小角度设置,以供所述防渗层平顺地贴合沟渠的底壁。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锚固沟呈小角度或圆弧状设置,以供所述防渗层平顺地贴合在锚固沟内。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重物层为砖石层或至少8cm的土层。
[0011]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在沟渠的底部铺设由厚度2.5

5cm的沙子构成的下填料层,在下填料层上铺设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构成的防渗层,然后在防渗层上方铺设由塘泥或种植土构成的上填料层,形成人工的沟渠基底,利用防渗层的高密度聚乙烯良好的机械特性,防止防渗层由于不均匀的沉降导致开裂、渗漏的情况发生,且施工方式简单便捷,施工质量容易检测,造价成本低,有效地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具有结构简单、施工便捷、造价低以及防渗漏性能高的优点,有效地解决了人工溪流
溪底渗漏导致溪流内的景观水流失,至少后期的绿化不美观,溪流的水质无法改善,甚至影响其他建筑物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一种人工溪流溪底防渗漏结构。
[0014]如图1所示,该人工溪流溪底防渗漏结构,包括沟渠1,所述沟渠的1底部呈阶梯状设置,所述沟渠1内铺设有由下往上依次设置的下填料层2、防渗层3以及上填料层4,所述防渗层3由所述沟渠1的底部向两侧延伸到沟渠1的外部设置。
[0015]其中,所述下填料层2为厚度2.5

5cm的沙子层,所述下填料层2均匀地平铺在所述沟渠1的底部和两侧壁位置处。
[0016]其中,所述防渗层3为采用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铺设的柔性衬垫薄膜层,所述防渗层3铺设在所述下填料层2上,且两端延伸到沟渠1外部。
[0017]其中,所述上填料层4为厚度5

10cm的塘泥层或种植土层,所述上填料层4铺设在所述防渗层3上,用于种植水生植物或放置石头布置景观。
[0018]其中,所述沟渠1的两侧靠近其沟渠1的位置处均挖设有锚固沟5,所述防渗层3从所述沟渠1内延伸到所述锚固沟5内。
[0019]进一步地,所述锚固沟5内设有用于将防渗层3压紧在所述锚固沟5内的重物层6。
[0020]具体地,所述重物层6为砖石层或至少8cm的土层。
[0021]其中,所述沟渠1内的台阶的过渡处,以及锚固沟5均呈圆弧状或小角度设置,便于防渗层3平顺地贴合沟渠1以及锚固沟5。
[0022]其中,所述防渗层3采用焊接工艺将多个柔性衬垫薄膜焊接成整体的防渗层,用以过渡沟渠1内的不规则区域。
[0023]其中,所述沟渠1内还设有水循环装置,包括设于沟渠1内的多种水生植物,例如菖蒲、慈姑、水生花、旱伞草、金鱼藻、满江红、菱角等用于对沟渠1内的水质进行净化处理,以及提高沟渠1内的景观美观性和丰富性。
[0024]具体地,所述沟渠1内还设有多个过滤网(图中未视出),用于过滤水质中的杂质,可取出清理。
[0025]其中,所述沟渠1的内还设有位于溪流尾部的抽水装置(图中未视出),抽水装置用于将溪流尾部的水流冲出重新注入溪流的源头,提高溪流中的水的流动性和活力,增加美观程度。
[0026]本技术的一种人工溪流溪底防渗漏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施工便捷、造价低以及防渗漏性能高的优点,有效地解决了人工溪流溪底渗漏导致溪流内的景观水流失,至少后期的绿化不美观,溪流的水质无法改善,甚至影响其他建筑物的问题。
[0027]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
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溪流溪底防渗漏结构,包括沟渠(1),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渠(1)的底部呈阶梯状设置,且所述沟渠(1)内铺设有由下往上依次设置的下填料层(2)、防渗层(3)以及上填料层(4),所述下填料层(2)为厚度2.5

5cm的沙子层,所述防渗层(3)为柔性衬垫薄膜层,所述上填料层(4)为厚度5

10cm的塘泥层或种植土层;所述防渗层(3)铺设在所述沟渠(1)的底壁和侧壁上,所述沟渠(1)的两侧外部上挖设有锚固沟(5),所述防渗层(3)从所述沟渠(1)的底部经过沟渠(1)的两侧壁延伸到所述锚固沟(5)内,所述锚固沟(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若虹杨雪峰吴翠雯单赋添白智能杜丽雯冯锦华胡敏仪黄嘉睿张良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芳村市政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