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瀚韬专利>正文

一种线缆接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240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接线组件,包括相互插接的接头本体和插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和插头本体的一端均分别连接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和插头本体上均设置至少一个压线板,所述压线板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接头本体或插线本体上,压线板的另一端通过卡扣与接头本体或插头本体活动扣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线缆接线组件通过接头与插头的配合实现两根线缆的对接,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压板式结构设计在固定的过程实现电路连通,同时每根缆芯的独立式固定,可快速进行针对性检修,大大降低维修难度。维修难度。维修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接线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接线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发展,线缆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随之而来则是电缆接头错综复杂,不易区分,对线缆的检修造成极大困扰;同时在线缆的对接过程中,由于每根线缆的缆芯具有多根,对接过程较为繁杂浪费时间,而且不能对每根缆芯进行单独检修,往往需要将接头完全拆开才能找到断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线缆接线组件,通过接头与插头的配合实现两根线缆的对接,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压板式结构设计在固定的过程实现电路连通,同时每根缆芯的独立式固定,可快速进行针对性检修,大大降低维修难度。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接线组件,包括相互插接的接头本体和插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和插头本体的一端均分别连接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和插头本体上均设置至少一个压线板,所述压线板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接头本体或插线本体上,压线板的另一端通过卡扣与接头本体或插头本体活动扣接;
[0005]所述接头本体和插头本体的侧面上对应于其上每个压线板均至少具有一个破线槽,所述破线槽的纵向截面呈V形结构,且V形结构的夹角呈锐角,所述破线槽内壁为导电金属层,所述压线板的内侧面上对应每个破线槽均设置顶压块;所述接头本体与插头本体插接的端面处设置第一金属引脚,所述导电金属层通过电线导通于第一金属引脚;
[0006]所述插头本体一端设置用于插接接头的插接腔,插接腔内设置第二金属引脚,所述第二金属引脚通过导线导通于插头本体上破线槽处的导电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引脚与第一金属引脚在接头本体和插头本体插接后相互接触以实现电导通。
[0007]作为本技术一种线缆接线组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破线槽底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破线装置。
[0008]作为本技术一种线缆接线组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破线槽垂直于线缆的沿伸方向设置,每个压线板对应的破线槽具有平行设置的三个,且位于三个破线槽的一侧设置有防滑条;所述顶压块沿破线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顶压块纵截面为倒置梯形结构。
[0009]作为本技术一种线缆接线组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破线槽沿线缆的沿伸方向设置,每个压线板对应设置一条破线槽,所述破线槽一端的内壁上设置防滑条。
[0010]作为本技术一种线缆接线组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压块外设置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上具有多个间隙,所述间隙平行于限位套纵向截面设置。
[0011]作为本技术一种线缆接线组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腔内侧沿其棱长设置内导向斜面;插接腔的侧面上分别设置导向条和导向槽,所述接头本体的两侧面对应插接腔分别设置导向槽和导向条。
[0012]作为本技术一种线缆接线组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线板的自由端端部设置“丁”字形卡扣,接头本体和插头本体上对应“丁”字形卡扣处设置卡槽,所述卡槽与“丁”字形卡扣配合将压线板与接头本体或插头本体固定;所述接头本体和插头本体端面可设置锁孔,所述锁孔贯通于卡槽内,所述压线板的外侧面设有数字、字符、字母或其它形式的标识。
[0013]作为本技术一种线缆接线组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头本体部分插接于插接腔内,接头本体的两侧面设置弹片,插接腔内壁对应弹片位置设置有凹槽以将接头本体与插头本体连接固定。
[0014]作为本技术一种线缆接线组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头本体连接线缆的端面上设置多个发光二极管,每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对应连接一个第一金属引脚;所述插头本体插接接头的端面上设置多个发光二极管,每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对应连接一个第二金属引脚。
[0015]作为本技术一种线缆接线组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头本体的左右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榫头和榫槽,不同插头本体之间通过其上榫卯结构相互拼接。
[0016]有益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线缆接线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第一,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线缆接线组件包括相互插接并实现电连接的插头和接头,将待连接的线缆分别连接至插头和接头上,通过插头于接头的配合,实现两段线缆的快速对接,使用方便,高效快捷。
[0019]第二,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线缆接线组件,线缆的每根缆芯均由独立的一个压线板固定,不仅使线缆的对接口排布整齐,不杂乱;而且所述压线板的一端通过卡扣与插头本体或接头本体活动连接,当线缆需要检修时,仅需针对性将所需检修缆芯打开检修即可,整齐排布和缆芯的独立性对接,大大降低了线缆的维修难度。
[0020]第三,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线缆接线组件,插头和接头上均设置有多个活动式压线板,线缆中的每根缆芯通过压线板固定,每个压线板与其对应的破线槽配合,所述破线槽夹角为锐角的V形结构,压线板上的顶压块将缆芯向破线槽底部压缩,压缩过程中缆芯外的绝缘层破开,使缆芯与破线槽内金属导体联通,进而在插头本体和接头本体相互插接过程中实现两根线缆的电性连接,同时压线板又将缆芯与插头本体或接头本体固定;破线槽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破线装置可有效将缆芯的绝缘层破开,进一步保证缆芯与破线槽上金属导体的连通。
[0021]第四,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线缆接线组件,所述破线槽垂直于线缆的沿伸方向,且每根缆芯对应设置有多个破线槽,保证缆芯与插头或接头的连通率;破线槽沿线缆的沿伸方向设置,可将缆芯插入接头或插头部分完全破开绝缘层,进一步提高了缆芯与接头或插头的连通率;所述破线槽处设置的防滑条有效避免压线板安装固定后缆芯的脱落。
[0022]第五,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线缆接线组件,插接腔内侧沿其棱长设置的内导向斜面,起到定向作用,防止接头在与插头对接时上下接反,保证施工人员安全。
[0023]第六,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线缆接线组件,接头本体侧面设置的弹片与插头本体上插接腔内壁的凹槽配合以将接头本体与插头本体连接固定,同时弹性结构的设置也便于接头与插头的拆卸。
[0024]第七,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线缆接线组件,接头本体与插头本体的端面上设置
的发光二极管,每个发光二极管连接一个金属引脚,当接头与插头上的金属引脚对接后,发光二极管灯亮,表示对应的缆芯对接完成,灯灭则为对应缆芯断路,以便于施工人员快速了解缆芯在接头或插头上是否真正连通,同时也便于针对性检修。
[0025]第八,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线缆接线组件,顶压块外的限位套可有效防止缆芯在破线槽中卡死,便于检修;限位套上的间隙设置使缆芯暴露在外以保证缆芯与接头本体或插头本体连通;插头本体的左右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榫头和榫槽,不同插头本体之间通过其上榫卯结构相互拼接,通过拼接式结构设计可保证本技术所述的线缆接线组件能适应不同数量缆芯的线缆。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中实施例1中接头本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中实施例1中插头本体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0028]图3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接线组件,包括相互插接的接头本体(1)和插头本体(3),所述接头本体(1)和插头本体(3)的一端均分别连接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1)和插头本体(3)上均设置至少一个压线板(2),所述压线板(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接头本体(1)或插线本体上,压线板(2)的另一端通过卡扣(202)与接头本体(1)或插头本体(3)活动扣接;所述接头本体(1)和插头本体(3)的侧面上对应于其上每个压线板(2)均至少具有一个破线槽(105),所述破线槽(105)的纵向截面呈V形结构,且V形结构的夹角呈锐角,所述破线槽(105)内壁为导电金属层,所述压线板(2)的内侧面上对应每个破线槽(105)均设置顶压块(201);所述接头本体(1)与插头本体(3)插接的端面处设置第一金属引脚(101),所述导电金属层通过电线导通于第一金属引脚(101);所述插头本体(3)一端设置用于插接接头的插接腔,插接腔内设置第二金属引脚(301),所述第二金属引脚(301)通过导线导通于插头本体(3)上破线槽(105)处的导电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引脚(301)与第一金属引脚(101)在接头本体(1)和插头本体(3)插接后相互接触以实现电导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线槽(105)底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破线装置(108)。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缆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线槽(105)垂直于线缆的沿伸方向设置,每个压线板(2)对应的破线槽(105)具有平行设置的三个,且位于三个破线槽(105)的一侧设置有防滑条(106);所述顶压块(201)沿破线槽(105)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顶压块(201)纵截面为倒置梯形结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缆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线槽(105)沿线缆的沿伸方向设置,每个压线板(2)对应设置一条破线槽(105),所述破线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瀚韬李志国周昱彤蒋子豪李宇航李宇宙周志广李旭阳周昱欣李欣喆周艳峰
申请(专利权)人:李瀚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