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置在室外的植物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236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放置在室外的植物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供水组件和顶棚,所述培养箱水平设置,所述顶棚设置于培养箱的正上方,所述顶棚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供水组件包括水箱、水泵、供水管和灌溉喷嘴,所述水箱设置于培养箱旁,所述供水管的输入端连接于水箱的输出端,输出端从培养箱底部贯穿培养箱伸至培养箱的中部上方,所述灌溉喷嘴设置于供水管的输出端,所述水泵设置于供水管的输入端,所述水泵用于将水箱内的水泵至灌溉喷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培养装置可放置于室外,且可利用雨水对培养箱内的植物进行浇水。内的植物进行浇水。内的植物进行浇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置在室外的植物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植物培养装置
,具体的讲是一种放置在室外的植物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研究发现,栽培绿色植物具有舒缓压力的作用,栽培可食用的绿色植物是当下城市生活中越来越流行的休闲娱乐方式,还可以为人们提供有机绿色的食材。但现代城市的发展规划很少考虑人们对绿色可食用植物的栽培需求,特别是在国内一些老旧的住宅小区中,目前植物培养装置均设置在室内,占用空间大,无法设置在一些老旧的住宅内,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固提出一种放置在室外的植物培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放置在室外的植物培养装置,本技术的培养装置可放置于室外,且可利用雨水对培养箱内的植物进行浇水。
[000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放置在室外的植物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供水组件和顶棚,所述培养箱水平设置,所述顶棚设置于培养箱的正上方,所述顶棚由透明材料制成;
[0006]所述供水组件包括水箱、水泵、供水管和灌溉喷嘴,所述水箱设置于培养箱旁,所述供水管的输入端连接于水箱的输出端,输出端从培养箱底部贯穿培养箱伸至培养箱的中部上方,所述灌溉喷嘴设置于供水管的输出端,所述水泵设置于供水管的输入端,所述水泵用于将水箱内的水泵至灌溉喷嘴;
[0007]所述顶棚为倒V形,所述顶棚的顶部设置有若干导流槽,所述顶棚的两侧均可拆卸设置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沿顶棚的两侧边缘设置,所述导流槽用于将雨水导至蓄水槽内,所述蓄水槽的底部设置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滤水组件的输入端,所述滤水组件的输出端与水箱的输入端。
[0008]进一步的,所述滤水组件包括滤水箱,所述滤水箱设置于水箱的顶部,所述滤水箱内由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有第一滤网层、活性炭过滤层和第二滤网层。
[0009]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箱的底部四个角处均设置有支架。
[0010]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箱内设置有若干个横向隔板和若干个纵向隔板,所述横向隔板和纵向隔板用于将培养箱的内部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隔间。
[0011]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2]本技术通过培养箱顶部设置有顶棚,避免在下雨时雨水直接落入培养箱内,防止培养箱内的植物被淹,且顶棚由透明材料制成,以最大限度减少顶棚对阳光的遮挡,提高采光效率,且同时可以放置夏天阳光对植物暴晒;
[0013]本技术的顶棚上设置有若干导流槽,可以通过导流槽将雨水导至顶棚两侧的蓄水槽内,蓄水槽内的水通过输水管输入滤水箱内,并经过滤水箱过滤,过滤后的水储存于
水箱内,可充分利用雨水对植物进行灌溉,以利用雨水资源。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右视图;
[0017]图3为滤水箱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18]图4为培养箱的俯视图。
[00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0]1、培养箱;11、支架;12、横向隔板;13、纵向隔板;21、水箱;22、水泵;23、供水管;24、灌溉喷嘴;3、顶棚;31、导流槽;4、蓄水槽;41、输水管;51、滤水箱;52、第一滤网层;53、活性炭过滤层;54、第二滤网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一种放置在室外的植物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1、供水组件和顶棚3,所述培养箱1水平设置,所述顶棚3设置于培养箱1的正上方,所述顶棚3由透明材料制成;
[0024]所述供水组件包括水箱21、水泵22、供水管23和灌溉喷嘴24,所述水箱21设置于培养箱1旁,所述供水管23的输入端连接于水箱21的输出端,输出端从培养箱1底部贯穿培养箱1伸至培养箱1的中部上方,所述灌溉喷嘴24设置于供水管23的输出端,所述水泵22设置于供水管23的输入端,所述水泵22用于将水箱21内的水泵22至灌溉喷嘴24;
[0025]具体的,培养箱1的底部开设有通孔,供水管23从通孔处穿过培养箱1,且通孔内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包覆设置于供水管23的外侧。
[002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顶棚3为倒V形,所述顶棚3的顶部设置有若干导流槽31,所述顶棚3的两侧可拆卸均设置有蓄水槽4,所述蓄水槽4沿顶棚3的两侧边缘设置,所述导流槽31用于将雨水导至蓄水槽4内,所述蓄水槽4的底部设置有输水管41,所述输水管41的另一端连接于滤水组件的输入端,所述滤水组件的输出端与水箱21的输入端;
[0027]具体的,顶棚3由有机玻璃制成,且顶棚3的俯视轮廓大小要大于培养箱1的俯视轮廓大小,以防止下雨时,雨水落入培养箱内。
[0028]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滤水组件包括滤水箱51,所述滤水箱51设置于水箱21的顶部,所述滤水箱51内由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有第一滤网层52、活性炭过滤层53和第二滤网层54。
[002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培养箱1的底部四个角处均设置有支架11。
[003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培养箱1内设置有若干个横向隔板12和若干个纵向隔板13,所述横向隔板12和纵向隔板13用于将培养箱的内部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隔间。
[0031]使用时,将培养箱安装于室外,将顶棚安装于培养箱的正上方,在培养箱内部的隔间内培养植物;
[0032]浇水时,水泵将水箱内的水泵至灌溉喷嘴内,通过灌溉喷嘴对培养箱内的植物进行浇水;
[0033]下雨时,雨水会落在顶棚上,而不会直接落入培养箱内,避免培养箱内的植物被淹,且顶棚上的导流槽将雨水导至顶棚两侧的蓄水槽内,蓄水槽将雨水输入输水管内,雨水通过输水管流至输水箱内,雨水依次经过第一滤网层、活性炭过滤层和第二滤网层,以过滤雨水中的杂质,过滤后的雨水输入水箱内储存。
[0034]以上所述为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技术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置在室外的植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1)、供水组件和顶棚(3),所述培养箱(1)水平设置,所述顶棚(3)设置于培养箱(1)的正上方,所述顶棚(3)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供水组件包括水箱(21)、水泵(22)、供水管(23)和灌溉喷嘴(24),所述水箱(21)设置于培养箱(1)旁,所述供水管(23)的输入端连接于水箱(21)的输出端,输出端从培养箱(1)底部贯穿培养箱(1)伸至培养箱(1)的中部上方,所述灌溉喷嘴(24)设置于供水管(23)的输出端,所述水泵(22)设置于供水管(23)的输入端,所述水泵(22)用于将水箱(21)内的水泵(22)至灌溉喷嘴(24);所述顶棚(3)为倒V形,所述顶棚(3)的顶部设置有若干导流槽(31),所述顶棚(3)的两侧均可拆卸设置有蓄水槽(4),所述蓄水槽(4)沿顶棚(3)的两侧边缘设置,所述导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博
申请(专利权)人:千山绿水厦门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