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坡屋面吊篮的支架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2316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坡屋面吊篮的支架固定结构,包括若干垂直连接的水平支架和竖直支架,水平支架的前端伸出屋顶的边缘,竖直支架的尾端固定于屋顶的平台处,吊篮通过安全钢丝绳的一端悬挂于水平支架的前端,安全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经过竖直支架的顶端、水平支架的后端,并连接一卷扬机,水平支架的后端通过连接件与屋顶的坡屋面连接,连接件一端与水平支架可拆卸连接,另一端预埋入坡屋面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吊篮能够平稳地悬挂于坡屋面的墙体外侧,且支架结构中的水平支架与坡屋面采用预埋固定的方式,使得支架结构整体更加稳定、牢靠,避免吊篮在施工过程中出线晃动;且支架结构简洁,方便施工搭建,能够大大提高效率、缩短工期。期。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坡屋面吊篮的支架固定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坡屋面吊篮的支架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吊篮是建筑工程高空作业的建筑工具,作用于幕墙安装,外墙清洗。悬挑机构架设于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利用提升机构驱动悬吊平台,通过安全钢丝绳沿建筑物或构筑物立面上下运行的施工设施,也是为操作人员设置的作业平台。
[0003]具有坡屋面的屋顶,进行吊篮的设置难度较大,吊篮的支架固定结构多为对拉式,即需要在房屋的另一侧设计配重块,拉住吊篮,提升吊装的牢固度,可见现有固定结构不仅设计复杂,而且占用空间。因此如何合理的设计坡屋面吊篮的支架固定结构,既能牢固地吊装吊篮,也能简化结构。
[0004]以上问题,值得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坡屋面吊篮的支架固定结构。
[0006]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7]一种坡屋面吊篮的支架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垂直连接的水平支架和竖直支架,所述水平支架的前端伸出屋顶的边缘,所述竖直支架的尾端固定于屋顶的平台处,吊篮通过安全钢丝绳的一端悬挂于所述水平支架的前端,所述安全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竖直支架的顶端、所述水平支架的后端,并连接一卷扬机,所述水平支架的后端通过连接件与屋顶的坡屋面连接,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水平支架可拆卸连接,另一端预埋入所述坡屋面内。
[0008]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屋面板埋件、方管和圆钢卡箍,所述屋面板埋件与所述方管焊接,所述圆钢卡箍与所述方管将所述水平支架的后端箍住、并焊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屋面板埋件呈C字型,其上端部与所述方管焊接,其下端部与屋面板板底钢筋焊接。
[0010]优选的,所述方管的宽度为50mm,长度为200mm。
[0011]优选的,所述圆钢卡箍的直径为20mm。
[0012]优选的,所述屋面板埋件的直径不小于20mm,其下端部的长度不小于200mm。
[0013]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件的间距不大于1000mm。
[0014]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支架的内侧方设有密目式安全立网。
[0015]进一步的,所述密目式安全立网通过钢筋绑扎于所述竖直支架上。
[0016]进一步的,所述密目式安全立网从屋顶的平台面覆盖至所述水平支架所在的高度。
[0017]更进一步的,所述密目式安全立网的中部与屋顶边缘的墙体支架连接。
[0018]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屋面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混凝土防水保护层、厚砂浆找平层、保温层和屋面板。
[0019]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架连接于所述竖直支架的上三分之一点处。
[0020]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
[0021]本技术的吊篮能够平稳地悬挂于坡屋面的墙体外侧,且支架结构中的水平支架与坡屋面采用预埋固定的方式,使得支架结构整体更加稳定、牢靠,避免吊篮在施工过程中出线晃动;且支架结构简洁,方便施工搭建,能够大大提高效率、缩短工期。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4]图3为图1中沿B

B方向的截面图。
[0025]在图中,1、水平支架;2、竖直支架;3、吊篮;4、安全钢丝绳;5、连接件;51、屋面板埋件;52、方管;53、圆钢卡箍;6、密目式安全立网;7、墙体支架;8、坡屋面;81、混凝土防水保护层;82、厚砂浆找平层;83、保温层;84、屋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讲解说明。同时声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8]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0029]如图1~图3所示,一种坡屋面吊篮的支架固定结构,包括若干垂直连接的水平支架1和竖直支架2,水平支架1的前端伸出屋顶的边缘,竖直支架2的尾端固定于屋顶的平台处,吊篮3通过安全钢丝绳4的一端悬挂于水平支架1的前端,安全钢丝绳4的另一端依次经过竖直支架2的顶端、水平支架1的后端,并连接一卷扬机,水平支架1的后端通过连接件5与屋顶的坡屋面8连接,连接件5一端与水平支架1可拆卸连接,另一端预埋入坡屋面8内。
[00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篮3能够平稳地悬挂于坡屋面8的墙体外侧,且支架结构中的水平支架1与坡屋面8采用预埋固定的方式,使得支架结构整体更加稳定、牢靠,避免吊篮3在施工过程中出线晃动;且支架结构简洁,方便施工搭建,能够大大提高效率、缩短工期。
[0031]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水平支架1连接于竖直支架2的上三分之一点处,既为支架下方留有足够的高度,便于工人行走,也可避免水平支架1位置过高容易晃动,确保水平支架1与竖直支架2的连接牢固度。
[0032]在本技术中,坡屋面8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混凝土防水保护层81、厚砂浆找平层82、保温层83和屋面板84,其中混凝土防水保护层81的厚度为35mm,厚砂浆找平层82的厚度为15mm,保温层83的厚度为140mm。连接件5的尾端部埋入屋面板84内部,可见,该连接件5与坡屋面8连为一体,能够为支架结构提供可靠的连接固定点。
[0033]在本技术中,连接件5包括屋面板埋件51、方管52和圆钢卡箍53,屋面板埋件51与方管52焊接,圆钢卡箍53与方管52将水平支架1的后端箍住、并焊接。屋面板埋件51呈C字型,其下端部与屋面板板底钢筋焊接,使得屋面板埋件51与屋面板的板底连为一体,屋面板埋件51直立于坡屋面8设置;其上端部与方管52焊接且为满焊,具体地,方管52的中点与屋面板埋件51的中心对齐,屋面板埋件51的上端部不超出方管52。
[0034]为了进一步增加屋面板埋件51与坡屋面8的连接牢固度,屋面板埋件51的直径不小于20mm,可以确保自身的结构强度,避免承重过程中出线扭曲变形;屋面板埋件51的下端部长度不小于200mm,确保与顶板内的至少2跟钢筋连接。
[0035]在本实施例中,方管52的宽度为50mm,长度为200mm,圆钢卡箍53的直径为20mm。
[0036]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坡屋面吊篮的支架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垂直连接的水平支架和竖直支架,所述水平支架的前端伸出屋顶的边缘,所述竖直支架的尾端固定于屋顶的平台处,吊篮通过安全钢丝绳的一端悬挂于所述水平支架的前端,所述安全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竖直支架的顶端、所述水平支架的后端,并连接一卷扬机,所述水平支架的后端通过连接件与屋顶的坡屋面连接,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水平支架可拆卸连接,另一端预埋入所述坡屋面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屋面吊篮的支架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屋面板埋件、方管和圆钢卡箍,所述屋面板埋件与所述方管焊接,所述圆钢卡箍与所述方管将所述水平支架的后端箍住、并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坡屋面吊篮的支架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埋件呈C字型,其上端部与所述方管焊接,其下端部与屋面板板底钢筋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坡屋面吊篮的支架固定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石想张海波赵威高峰步存涛张建刘海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建业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